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测定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肉汤法富集化脓隐秘杆菌使菌液浓度为1010CFU· mL-1,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乙酰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对化脓隐秘杆菌的MPC,计算选择指数(SI).结果表明:各药的MPC和SI值分别为:红霉素1.02μg· mL-1、25.5;阿奇霉素0.64μg· mL-1、16;泰乐菌素0.2μg· mL-1、10;乙酰螺旋霉素0.8μg· mL-1、16;替米考星1.02μg· mL-1、20.4.泰乐菌素的MPC及SI值最低,不易产生耐药突变株,建议临床选择泰乐菌素治疗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生长激素(STH)和胰岛素(Insulin)对体外培养猪COCs卵母细胞成熟及孤雌激活后卵裂、卵丘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STH和Insulin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后卵裂具有双重效应.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的STH(0.151μg·mL-1)或Insulin(51μg·mL-1)可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猪COCs体外成熟过程中,适当浓度STH和Insulin能抑制卵丘细胞凋亡,抑制Bax在卵丘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究了将亚硝态氮(NO_2~-)还原转化为一氧化氮(NO)气体与化学发光法检测NO相结合的方法(气相转化-化学发光法,简称NC法)对土壤NO_2~-含量测定的适用性。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浓度为50%的冰醋酸提供酸性条件,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将NO_2~-还原为NO气体,生成的NO被高纯氮气载入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的NO检测通道,实时记录NO信号值并积分信号峰面积,通过已知NO_2~-浓度系列的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的NO_2~-浓度。结果显示:NO信号值的峰面积与样品的NO_2~-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线性检测范围为2~500μg·L~(-1)(以纯N计,下同),检出限为2μg·L~(-1),对土壤NO_2~-浓度的检出限为10μg·kg-1(以水土比为5∶1计),优于比色法的检出限15μg·kg-1;重复测定10次50μg·L~(-1)标准溶液的峰面积变异系数为1.2%,精度为1.2μg·L~(-1)(95%置信区间),对应的土壤NO_2~-浓度检测精度为6μg·kg-1,优于比色法的检测精度11μg·kg-1;检测已知浓度NO_2~-的回收率为90%~97%。与比色法相比,NC法测定酸性土壤NO_2~-浓度的准确度相当,精度更优,但该方法测定碱性土壤NO_2~-浓度的结果偏高,可能是碱性土壤中大量的Ca~(2+)、SO_4~(2-)和CO_3~(2-)对测定有干扰,而且NC法测定NO_2~-浓度的分析时间较比色法长,单个样品需8~15 min。  相似文献   

5.
应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用临床分离得到的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对海正药业生产的菌乐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菌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g·mL-1×2=5μg·mL-1;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1×8=40μg·mL-1;对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5μg·mL-1×60=3μg·mL-1。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金樱根的抗炎作用及对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的调控作用,建立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模型、琼脂肉芽组织增生模型,并通过测定金樱根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观察金樱根的抗炎作用及其与NO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樱根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琼脂肉芽组织增生,能抑制炎症因子NO的释放.认为,金樱根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这种作用与抑制NO等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矮牵牛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 HgCl2,分析 Hg2+对矮牵牛组培苗生长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g2+对矮牵牛的生长影响不大,表现为叶片数、株高、鲜重均超过对照,叶绿素也能正常合成,临界浓度为 HgCl210μg·mL-1.而当 HgCl2浓度超过150μg·mL-1时,植株就会死亡,说明HgCl2对矮牵牛产生毒害的致死浓度为150μg·mL-1.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抗炎特性,采用MTT法测定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中巨噬细胞用不定根提取物处理后,再用脂多糖(LPS)刺激,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_2)、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BCA试剂盒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含量。为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MAPKs(p38、JKN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巨噬细胞中PGE_2和NO的释放量在提取物浓度为50和100μg/mL时显著降低,而IL-1β和TNF-α的释放量在25~100μg/mL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IL-6不受提取物的影响。且不定根提取物(25~100μg/mL)显著抑制了p38、JKN和ERK蛋白的磷酸化。综上所述,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参与调控MAPKs信号通路。此研究结果为应用白色紫锥菊不定根生产抗炎相关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TFE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FEP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GE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物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FEP对细胞产生NO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47μg·mL~(-1),且各试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低毒性和强抗炎活性.与LPS模型组相比,TFEP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O的分泌;抑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镉(Cd)胁迫(0.5 mmol·L~(-1) CdCl_2)下紫花苜蓿(Medicogo sativa L.)幼苗进行预处理,分析NO对Cd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Cd积累量的影响,探讨NO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300μmol·L~(-1)SNP显著降低Cd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400μmol·L~(-1)SNP显著促进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类胡萝卜素(Car)的合成;200μmol·L~(-1)SNP显著降低叶和茎中Cd含量;100μmol·L~(-1)SNP显著降低根中Cd含量。不同浓度SNP对紫花苜蓿叶、茎和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比较复杂:100μmol·L~(-1)SNP显著增强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和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50μmol·L~(-1)SNP显著增强叶、茎和根中抗坏血酸酶(APX)活性;400μmol·L~(-1)显著增强茎和根中POD活性。适当浓度的NO可以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有效保护紫花苜蓿幼苗膜系统的稳定性,缓解Cd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泰拉霉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并比较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拉霉素注射液和瑞可新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30头健康猪,随机分为3组,进行单次给药剂量(2.5mg?kg-1)静注、肌注泰拉霉素注射液和肌注瑞可新注射液,前腔静脉采血,HPLC-ESI-MS/MS法检测猪血浆中泰拉霉素的浓度,罗红霉素做内标。采用药动学软件 WinnonlinTM 的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出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非房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浆清除率为158.3mL?kg-1?h-1,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14.9L?kg-1,消除半衰期为65.8h。肌注泰拉霉素注射液(河南惠中)和肌注瑞可新注射液(美国辉瑞)后,吸收迅速,注射给药后15min,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 分别为839.22ng?mL-1、746.31ng?mL-1。血浆中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0.3h和65.1h;采用统计分析软件Excel 2003和SPSS 16.0分析各项药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者药动学特征相似。与瑞可新注射液(美国辉瑞)相比,国产的泰拉霉素注射液,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7%,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2%,说明肌注给药吸收较完全,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高。【结论】泰拉霉素肌注后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达峰迅速,消除较慢,与肌注瑞可新注射液(辉瑞)药动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2.
泰拉霉素是动物专用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防治猪和牛的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从泰拉霉素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动学和药效学、急慢性毒性及药物残留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该药在兽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了泰地罗新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体外抑菌活性中,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以泰拉霉素为对照,测定泰地罗新对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作用中,选择菌量为1×10 10 CFU·mL -1的副猪嗜血杆菌细菌悬液0.5 mL·kg -1bw作为攻毒剂量,进行腹腔注射,复制病理模型。将泰地罗新以2、4、8 mg·kg -1bw 3个剂量,泰拉霉2.5 mg·kg -1bw单次肌肉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仔猪;在病死猪病料病原菌分离与鉴定中,挑取分离纯化后的副猪嗜血杆菌菌落进行基因组DNA提取,针对副猪嗜血杆菌16sR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检验目的DNA片段碱基序列长度。 【结果】体外抑菌结果显示,泰地罗新注射液对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06—8.00、0.06—8.00、0.25—1.00、2.00—32.00 μg·mL -1,MIC50分别为0.5、2.0、4.0、0.5 μg·mL -1,MIC90为2、8、16、1 μg·mL -1,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液对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强,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弱;DNA目标片段PCR扩增结果显示,PCR扩增目标片段长度均与文献报道中预测条带一致,特异性片段长度为820bp左右,结果表明,病死猪只均死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体内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泰地罗新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增重分别为(2.5±0.2)、(2.9±0.2)、(2.9±0.3)kg,死亡率分别为40%、0、0,有效率分别为40%、100%、100%,治愈率分别为40%、100%、100%;泰拉霉素注射液组增重为(3.0±0.2)kg,死亡率为10%,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80%;感染不给药组增重为(2.1±0.1)kg,死亡率为70%。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液高、中剂量组与泰拉霉素对照药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能迅速的减轻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泰地罗新低剂量组治疗效果与感染不给药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泰地罗新注射液按4 mg·kg -1bw临床推荐给药剂量,可有效治疗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获得肉鸡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 【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进行肉鸡SSTR2序列扩增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结果】肉鸡SSTR2从起始密码子至Poly(A)长度为2311bp,其ORF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相同,核苷酸序列与人SSTR2的同源性为81.0%,与大鼠SSTR2同源性为79.5%。其翻译的蛋白由371个氨基酸组成,比人和大鼠的SSTR2多2个氨基酸,鸡SSTR2与人的同源性87.1%,与大鼠的同源性为86.3%。AA肉鸡30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2d、16d、44d和58d差异不显著(P>0.05)。黄羽肉鸡的16 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30 d、44 d和58 d(P<0.05),2 d、30 d、44 d和58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SSTR2 mRNA表达丰度比较显示,AA肉鸡30 d、44 d和58 d均显著高于黄羽肉鸡(P<0.05)。【结论】不同物种间SSTR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AA肉鸡生长后期 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黄羽肉鸡。  相似文献   

15.
一株硫化氢脱臭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将从不同地点采集的三个样品混合后,分离到2株能利用无机硫化物的菌株,优化筛选出菌株N1。通过对菌株N1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将其鉴定为假单胞菌,并确定N1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左右。将H2S气体通入接种了菌株N1的无机硫化物培养基中,H2S明显被去除,并转变为SO42-。  相似文献   

16.
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毒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基培养方法,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离子浓度≤15mg/L,Cd离子浓度≤5mg/L,二者复合离子浓度≤10mg/L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芽及幼根生长、叶绿素含量、CAT、POD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当超过此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从根冠比可看出Pb、Cd对小麦根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植物根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性最为敏感。Cd对小麦的毒害作用强于Pb;Cd、Pb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复合浓度≤10mg/L时略弱于Cd单一污染;随着浓度进一步升高,会强于Cd单一污染,始终强于Pb单一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杨树新品种抗毒杨在污染严重的工矿区的大力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107号欧美杨作为对照,通过抗化学污染物毒害试验,对抗毒杨抗化学污染物毒害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抗毒杨与对照107号欧美杨在抗氨气上均高抗且二者之间无差异,在抗SO2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对抗毒杨、107号欧美杨这2种杨树苗的全株全叶量进行的调查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这2种杨树的叶片被害率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在相同SO2浓度下抗毒杨受害程度较107号欧美杨显著降低。[结论]抗毒杨可在我国SO2和酸雨控制区内大面积种植,这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水稻土吸附Cd~(2+)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方法研究了2种水稻土对Cd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对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单独去除土壤有机质后,河南伊川水稻土(HN)的吸附能力增加了15%,而四川邛崃水稻土(SC)则降低了33%;去除铁氧化物后对Cd2+吸附能力均显著降低。在去除铁氧化物条件下去除有机质或者在去除有机质条件下去除铁氧化物,HN和SC的Cd2+吸附能力均明显降低。与一级动力学一点模型比较,两点模型更适合拟合HN和SC对Cd2+的吸附动力学。去除有机质后,HN快吸附速率常数降低,而SC则有所增加;去除铁氧化物后,HN和SC的快吸附速率常数均明显降低。HN中铁氧化物对Cd2+吸附贡献均大于有机质,SC中铁氧化物与有机质的贡献量基本一致。对HN中Cd2+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铁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其对吸附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1%~76%和21%~36%,而SC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黏土矿物,贡献率可达85%,其次是有机质和铁氧化物。  相似文献   

19.
Ca2+对黄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了Ca2 对黄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放在没有外源Ca2 的培养液中,花粉萌发率稍低,但仍能萌发与生长,说明外源Ca2 并不是花粉萌发必需的。10-4mol/L的游离Ca2 最有利于花粉的萌发,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外源的Ca2 可以逆转EGTA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炔抑制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土壤中 N_2O 释放量,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及通气状况对土壤中 N_2O 释放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交互作用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温度、湿度与土壤中 N_2O 最大释放量的逐步回归方程式看出,在嫌气条件下温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比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好气条件下湿度的影响要比温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