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及障碍诊断,以黑龙江为例,从生产条件等四维度选取指标,构建发展水平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9十年间黑龙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发展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黑龙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优化程度从中水平向高水平过度;一级指标中生产条件和成果效益对绿色发展支撑较大,而生产方式起阻碍作用。最后给出政策建议: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绿色发展创新;实施“两减一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产基地生态保育,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96%近日,河北省印发的《河北省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推进方案》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水平和效益,加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今年,河北省秸秆综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不仅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会造成秸秆禁烧成效出现“反转”,阻碍乡村振兴有效实现。通过分析宣城市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现状、主要利用方式结构,揭示了当前存在的秸秆收储转运成本较高、秸秆收储转运体系不健全和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扶持企业发展,健全秸秆收储转运体系、打通产业链条等对策建议,从而为提升宣城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实、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供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推进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对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为提升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分析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与分布情况、主要利用方式与典型模式,指出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产业链条不完善、供需端不平衡、市场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缺乏适宜农机设备、秸秆离田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支撑不强、秸秆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突出主攻方向、完善产业链条、加大研发力度、强化技术支撑、抓好舆论宣传、加强示范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国家法律、行政规章、中央一号文件3方面系统梳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并将政策划分政策萌芽期(1949~1985年)、政策探索期(1986~2006年)、政策发展期(2007~2015年)、政策深化期(2016~今)4个阶段,探讨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演进特征以及分析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未来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下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基本线索,构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法律保障环境,健全绿色生态导向农业补贴制度,兼顾效率与效益加快建立以秸秆利用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秸秆利用机制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推进我国秸秆全域全量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推进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是加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拓展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手段、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种养业循环发展,推动农业投入减量和绿色替代,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新主体、新业态和新动能,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和冬季燃煤用量,为蓝天"减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平凉市玉米秸秆资源青贮利用现状,分析了玉米秸秆青贮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提高对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认识水平,加强秸秆青贮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和鼓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秸秆资源量多,且以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连续多年秸秆全量还田不仅超出了土壤承载力,也增加了下茬作物生产中发生病虫害的风险,不利于秸秆资源化利用价值的提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秸秆资源化利用率高、利用形式多样、产业链条成熟、可持续性强,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借鉴海安模式,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须选择秸秆资源集中且丰富的区域,构建链条完整、机制完善的秸秆收储体系,并发挥好秸秆资源户利用企业的引领作用.建议政府完善地方政策保障,进一步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完善秸秆全产业链扶持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形成专业化商业模式;合理布局、建设秸秆收储点和收储中心,构建秸秆收储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劳动力缺乏、秸秆利用途径少和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秀洲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需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收储、秸秆焚烧发电技术、秸秆多途径利用等,同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从而形成一个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探讨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辽宁省几种典型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绿色循环产业模式、秆直燃锅炉供暖模式、秸秆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模式、秸秆多元利用多种经营模式、秸秆热电模式。结合辽宁实际,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产业模式、加强宣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现状、利用现状(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等)进行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秸秆数量巨大,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研发,推广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等促进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湖北省4市(州)11县(市、区)的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不足会限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而农业技术服务显著促进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2)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3)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2个不同服务方式,现阶段下,农机服务直接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而技术培训通过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对此,应加大农户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土地流转并完善秸秆监管体系等,以促进农户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210-212
在了解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概况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文献资料法和数形结合法,对兴化市安丰镇3个村的农民进行了调研,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效益不突出、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不足、未形成规模化农业、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等。对此,提出了加大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成可复制、可持续推广的利用模式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在分析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制定的政策、资金、技术、考核等保障措施,归纳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和收储运体系的发展模式,并从工作创新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政策创设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示范带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列出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同时利用SPSS对农户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高邮市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高邮秸秆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是直接还田,其他形式的秸秆利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秸秆利用模式有待优化。正在逐步地推广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秸秆养畜等多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综述了各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现状及现有技术模式。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可收集量达到8.2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秸秆已利用量为6.73×108t,综合利用率达到81.68%,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7.20%、17.99%、11.79%、2.23%、2.47%,形成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格局。不同区域之间秸秆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华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东北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依次为94.73%、89.21%、88.89%、83.01%、74.27%、63.43%。全国秸秆利用技术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相互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数量庞大,应用广泛,但我国秸秆资源整体利用率较低。根据我国国情,将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提高,诸如秸秆建材、秸秆能源、秸秆饲料、秸秆成型等可行性产业的延伸推广,合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扩展秸秆资源产业结构,实现农民致富,环境受益,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对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介绍了有效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以 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而探讨了如何基于实现闭环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原则,实现对秸秆资源的循 环利用,提升农业产业链的资源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充分挖掘秸秆的利用价值,使得农民在秸秆的处理上展开了新的进程。但现阶段一些 地区仍然出现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需要环境管理部门结合当地政府、地方官员等加强对农民 处理秸秆的管理,实施秸秆处理分层管理机制,提高秸秆处理法律规范的效益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有助于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纤维素是细胞壁中最主要的物质,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稳定嵌套,难以分离。因此,秸秆有效组分分离提取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秸秆中纤维微观结构、形成机制及理化性质进行深入阐述,介绍了提取纤维素的多种技术,并对纤维素分离原理与优缺点进行了凝练。针对现有技术壁垒及局限性,展望秸秆纤维分离、提取及纯化等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探索出高效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实现秸秆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