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免耕深松、机收、秸秆还田三位一体生产模式具有省工、省时、省籽、增产、增收的优势。本文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对玉米免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的应用不足和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建议适宜地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详细叙述了西双版纳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技术模式,成功研究获得菜后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应用,解决生产问题,发展粮食生产,推动本州玉米栽培技术和平均单产的提高;并讨论了菜后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的高效性能、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农安县的主要农作物,现如今大多数种植户仍然采用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玉米生产模式。近年来,玉米免耕种植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的生产模式就显现出了许多弊端。本文主要对玉米免耕种植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促进玉米免耕种植技术在农安县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都安县秋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小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产在全县乡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对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确定了适合都安县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1]。试验结果:桂单58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免耕、桂单589免耕、桂单589翻耕、正大619翻耕,亩干籽产量分别为440.7 kg、441.8 kg、439.0 kg、415.7 kg、411.5 kg、439.3 kg,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百色市右江区光、温、水、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创建出"瓜(菜)—免耕玉米—秋菜"粮经并进的种植模式,并探索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措施,使当地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经有关专家验收,"瓜(菜)—免耕玉米—秋菜"新种植模式,年纯收入15 094.38元∕667m2。该模式为右江河谷耕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粮经并进的路子,不仅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适合在右江区和生态条件相近的右江河谷其他地方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达到肥地增产、抗旱稳产、增效节本的目的,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研究出玉米垄作宽窄行交替休闲免耕播种技术模式。该模式具有适应半山区丘陵地带特点,生产可行性强,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适合公主岭市玉米生产的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模式、宽窄行倒茬免耕、三比空密疏密技术模式、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模式以及推广应用技术集成,供广大读者和生产者借鉴。  相似文献   

8.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相比较于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玉米免耕种植技术有更多的优势,比如节约人力成本,有利于土壤的雨水保墒,对于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少等。因此在我国各地的玉米种植区,玉米免耕种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玉米免耕种植的高产高效,除了机械技术的使用之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种植管理工作。本文简单叙述了玉米免耕播种的优势,并从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了玉米免耕种植高产高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贵阳市花溪区黄壤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和分析了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秸秆低量,中量、高量覆 盖,地膜覆盖对贵单8 号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出最佳的免耕覆盖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玉米单株氮,磷,钾平均吸收量分别增加了9.7%,11.8%和26.3%,2,不同耕作方式对 根茎叶分配量的影响为免耕>翻耕,翻耕\免耕条件下;氮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量为秸秆中量处理>地膜处理>秸秆高 量处理>秸秆低量处理>不覆盖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各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5.1%~7.9%翻耕和免耕 下,玉米单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玉米亩产量均以秸秆中量覆盖处理最高地膜覆盖处理次之,秸秆高量覆盖处理大 于秸秆低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最低与传统的翻耕耕作方式相比免耕种植有利于贵单8 号玉米植株吸收氮磷 钾营养元素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秸秆中量覆盖两种模式的产量较高,在生产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玉米产量的高低是由玉米种子的质量和栽培技术共同决定的,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就要尽可能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对种子、施肥、水、密度等进行科学把握,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本文介绍了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阐述玉米免耕栽培的优势,探究玉米免耕高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初步探索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即免耕秸秆覆盖(免耕)、无膜翻耕(无膜)、常规覆膜翻耕(覆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耕地保护与提升工作提供依据。在博州阿场苏门托哈村玉米地块进行大田试验,分别观察玉米生育期变化,并通过环刀法采集玉米耕层土样,以常规耕作栽培模式(覆膜)为对照,研究免耕、无膜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无膜和免耕栽培下玉米亩产量分别为1 297.96 kg、1 248.46 kg和1 101.67 kg,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16%±0.25%、14.02%±0.87%和18.45%±0.35%。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影响显著,无膜栽培延迟3 d,但并未造成作物减产;免耕栽培延迟7~8 d,对作物减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无膜处理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劳力少而弱的特点提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为广大山区提供免耕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基于此,在介绍免耕栽培优势的基础上,详细介绍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优于低留茬免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的"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6最好,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38.3%,纯收入增加42.7%;其次是"冬小麦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3,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20.6%,纯收入增加23.9%;免耕作业模式和旋耕作业模式,虽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结论】"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耕作模式可显著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粮食高产稳产,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覆膜免耕对玉米间作豌豆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2013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探究耕作措施与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变化特征,以期为构建试验区农田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两个因素,包括传统覆膜耕作(CT)和覆膜免耕(NT)2种耕作方式;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单作豌豆(P)3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C/N,明确覆膜免耕对禾豆间作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覆膜耕作相比,覆膜免耕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2 a平均分别增加4.8%、  5.3%、11.1%、17.8%,同时也增加20~40 cm土壤的有机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但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在覆膜免耕措施下,玉米间作豌豆较单作玉米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4.6%、7.0%、14.5%和21.6%,而20~40 cm土层中仅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覆膜免耕较传统覆膜耕作降低0~20 cm土层的C/N,而种植模式之间土壤C/N表现为玉米间作豌豆小于单作玉米。相对于其他处理,覆膜免耕玉米间作豌豆体系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其组分。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体系中,覆膜免耕玉米间作豌豆为该区域高效、可持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免耕播种和以往的翻耕播种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化以及高效土壤优势,近几年得到了我国玉米种植者的重视。尽管当前我们国家的免耕播种技术和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免耕播种技术普及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也说明了免耕播种技术在种植玉米上的优势。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免耕播种的优势以及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推广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广西多年来免耕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生理生态特点、系统配套技术、创新技术模式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找出了当前广西玉米免耕栽培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农田覆膜免耕模式下玉米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免耕1年旱地种植玉米与露地点播相比有效缩短了植株营养生长阶段和灌浆成熟期,使成熟速度加快,有效保证了玉米的正常成熟采收;同时,覆膜免耕1年玉米植株长势及光合特性均优于露地点播而次于播种期覆膜处理,穗部性状优于露地点播,产量较露地点播增幅达72.48%,是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农业生产节本增收、降低农田白色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辽西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趋势。本研究以秸秆全覆盖免耕定位示范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全机械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全覆盖免耕相较于传统耕作,可有效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玉米增产10.66%以上,种植纯效益每hm2提高3 635元,化肥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8.10%和10.76%,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1.60%、全生育期减排22.10%。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地区能够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