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南方山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近年来在广西大化、罗城县山区玉米免耕高产试验与示范探索,总结南方山区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为推广玉米免耕轻简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用杂交玉米贵单8号进行了大田试验,比较了玉米在免耕栽培及常耕栽培条件下的根系性状及其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免耕栽培玉米根系的表面积、根长、体积、根尖数均显著低于翻耕栽培,但根系直径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翻耕栽培,免耕栽培玉米穗位叶面积显著减小,穗位高显著降低,但株高和茎粗没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玉米免耕栽培在都安县试验示范效果,探讨了玉米免耕栽培的依据和栽培方法,并对今后玉米免耕栽培方法提出了两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秋玉米免耕栽培,杂草较多的地块人工除草较为费劲,一般采取化学除草。为了探讨除草剂最佳喷施时期,2004~2005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开展了秋玉米不同时期喷施除草剂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秋玉米播前3~4d喷施化学除草剂对玉米生长最安全,禾苗素质好,缺株率低,有效株数多,且产量高,可以在石山地区玉米免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介勐腊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应用现状,结合勐腊县玉米免耕栽培应用实际,分析了玉米免耕栽培增效特点,总结玉米免耕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学报》2005,(5):F0002-F000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广西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三大免耕技术推广的新突破,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优质粮食产业发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自治区农业厅邀请区内水稻、玉米、马铃薯种植专家和在生产中应用三免技术的农民代表前来座谈,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8.
对提高西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包括更新玉米品种、免耕栽培等技术进行了探析,力求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初步探索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即免耕秸秆覆盖(免耕)、无膜翻耕(无膜)、常规覆膜翻耕(覆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耕地保护与提升工作提供依据。在博州阿场苏门托哈村玉米地块进行大田试验,分别观察玉米生育期变化,并通过环刀法采集玉米耕层土样,以常规耕作栽培模式(覆膜)为对照,研究免耕、无膜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无膜和免耕栽培下玉米亩产量分别为1 297.96 kg、1 248.46 kg和1 101.67 kg,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16%±0.25%、14.02%±0.87%和18.45%±0.35%。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影响显著,无膜栽培延迟3 d,但并未造成作物减产;免耕栽培延迟7~8 d,对作物减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无膜处理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玉米品种太平洋98在桂中地区最佳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2010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太平洋98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方式(A2)比常规耕作(A1)的农艺性状较好,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提高3.23%、6.25%、7.89%;同时在栽培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A283即免耕栽培下种植密度为5.25万株nm2,玉米产量最高(8.57t/hm2)。可见,免耕栽培方式下,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是挂中地区玉米品种太平洋98比较理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杆还田免耕栽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灌  袁文  韩烨君 《广西农学报》2009,24(4):22-23,39
玉米免耕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玉米秸秆还田免耕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产量。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田间试验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比免耕、常规翻耕栽培产量要高,效益要好,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比常规翻耕增产5%以上,每667m2节本增收90元以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均有一定影响,产量以翻耕育苗移栽最高、免耕移栽次之、免耕直播最低,但从总收益情况看,免耕直播投产比最高,实现了节本增效。从综合性状看,翻耕育苗移栽整体长势良好、群体结构优良,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整齐度欠佳、玉米棒不均匀。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劳动力条件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胡仕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32-132,202
针对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部分稻田秋季严重缺水不能种植晚稻这一生态环境的现实,为解决这个问题,用玉米生产代替晚稻种植,特进行不同玉米品种秋季板田直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秋季板田直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是切实可行的,板田直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极显著,农大108、登海9号、登海11号都可以作秋季板田直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其中登海11号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胡飞 《农技服务》2009,26(7):16-16
玉米免耕栽培不搅动耕层土壤,减少田间耕作次数,是典型的轻型栽培。免耕秸秆覆盖保湿性能好,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玉米产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玉米栽培,节本增效显著,玉米免耕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都安县秋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小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产在全县乡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对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确定了适合都安县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1]。试验结果:桂单58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免耕、桂单589免耕、桂单589翻耕、正大619翻耕,亩干籽产量分别为440.7 kg、441.8 kg、439.0 kg、415.7 kg、411.5 kg、439.3 kg,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产量的高低是由玉米种子的质量和栽培技术共同决定的,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就要尽可能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对种子、施肥、水、密度等进行科学把握,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本文介绍了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阐述玉米免耕栽培的优势,探究玉米免耕高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稻草覆盖对稻茬免耕秋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玉米登海11号为材料,通过稻田免耕覆草栽培试验,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对湘南丘陵稻作区稻茬免耕栽培秋玉米的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明显增强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玉米叶片光合势,增加叶绿素含量,对提高玉米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建议早稻茬免耕秋玉米栽培的稻草覆盖量在9 000~12 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玉米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来源与目的 为切实了解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合粮增工程项目的实施,特设置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群众生产、加大玉米少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规模和种植效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何永梅 《新农村》2012,(5):24-25
1.播前准备 (1)土地选择玉米免耕栽培对田地无特殊要求,可以在相对比较平坦的地块进行,除严重板结和低洼积水的田(地)外,即使易旱水田也可进行玉米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20.
滕瑜 《农技服务》2013,(12):1260-1261
为了缓解劳力不足,管理困难的毛肚,进行了玉米耕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土壤保墒性好,利于玉米生长,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