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探明范成大集大成式的田园诗歌的形成经过及其诗歌中农事题材对田园诗的渐次渗透过程,对范成大从青年时期至晚年时期的田园诗创作进行了研究。范成大的田园诗经历了由最初单纯描绘田园风光,到中、壮年时期,在田园诗中逐渐融入农事题材和悯农情怀的过程。诗人将田园风光、农事题材和悯农情怀三者有机整合,最终成就集大成之作《四时田园杂兴》。  相似文献   

2.
康丽云 《农业考古》2006,(6):188-189
范成大是著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农村诗在中国田园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融《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渊明以来赞颂农村恬静闲适的田园诗,中唐以来揭露封建剥削制度,反映农民困苦生活的田家诗三大传统为一体,在艺术上独具特色。本文仅从画面清晰明朗,构思精巧新奇,语言通俗明快三方面探讨范成大农村诗歌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正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所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12首。《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了一则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范成大也因此获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本首出自《冬日田园杂兴》。全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范成大一行人在湖面上乘船所见的景象:小船缓缓滑行于湖面,放眼望去,两岸山顶白雪皑皑。风停了,反而让人愈发感到寒冷,到了晚间,这寒气更加凛冽,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涂序才 《农业考古》2005,(6):164-165
范成大是南宋前中期著名的"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创作的<催租行>和<后催租行>深刻地揭露了官府的赋役剥削,针砭了社会弊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艰难生计,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一首“田园诗”,一首哺育中华儿女、哺育人类进步的“田园诗”。然而,传统农业,传统的“田园诗”,传统的种养业,在知识经济渐露端倪时,越发显出它的单薄性了。  相似文献   

6.
《吴船录》是南宋范成大所著的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的新词新义十分丰富,共计新词134个,新义49条。这些新词新义,可对《汉语大词典》中例证滞后、词目漏收、义项漏缺、引证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订补。因此,对《吴船录》中新词新义的考察,可以促进《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和修订,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语料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芒种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的到来意味着三夏生产全面展开。那么,芒种有哪些气候与物候上的特征?又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芒种后积雨骤冷》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地  相似文献   

8.
北宋浙西地区(相当于今江苏省南部的大部和浙江省的西北部,宋神宗时始设两浙西路)农业已经高度发展。到南宋时,由于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和耕作经验的传播,促使这一地区的农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自南宋中期开始,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谚语集中地反映了浙西地区特别是苏州(宋徽宗政和三年即公元1113年升为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市)和湖州(治今浙江湖州市)粮食生产在国内的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记载这一谚语的是范成大。他在《吴郡志》卷五○《杂志》记载:“谚曰:  相似文献   

9.
正"萧山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这句夸赞汴梁西瓜的民谚已经流传了上百年。据记载,西瓜在开封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宋代。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南宋诗人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8月到达北宋旧京城开封时正值西瓜上市。在一片瓜田,范成大难却瓜农盛情,几块下肚,顿觉暑意全消,便欣然为瓜农赋诗《西瓜园》一首:"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前一句描述西瓜盘藤、喜沙土的生长特性,后一句反映出在宋时,起码在北宋东京城吃西瓜已属寻常之事。这也许是世上流传下来的唯一为开封西  相似文献   

10.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和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淳熙年问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三主武夷山冲佑观。诗词皆工,尤以诗著名,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诗词四大家”。“六十年间万首诗”,在《陆游全集》中涉及茶事诗词达320首之多,绝大部分是与建茶有关,是历代写茶事诗词最多的诗人。放翁早年嗜酒,诗作颇多。“孤村薄暮谁从我,惟是诗囊与酒壶。”入闽为茶官以后,“宁可舍酒取茶”;直至晚年“…  相似文献   

11.
西瓜诗话     
刘书龙 《农业考古》2004,(3):213-213
盛大夏来临,“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纪昀《咏西瓜》)的西瓜再一次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时令佳品。西瓜原产于非洲南部干旱的沙漠地区,最初为野生,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开始人工栽培。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西瓜经“丝绸之路”传到古代波斯和西域(我国新疆)一带。到南宋(公元1127-1273年)时,西瓜已在中原地区大量种植,这一点从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公元1126-1193)的《西瓜园》一诗中可以得到印证:“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泠洛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但不知何故,在我国宋元明清四朝、近千年间的上千位诗人所写的成千…  相似文献   

12.
南宋孝宗年间,不仅国家有了中兴的希望,而且诗歌也有了中兴的迹象,大家并出,诗歌创作大盛.其中,就杨万里和陆游哪个是诗坛盟主,在他们生前和死后不久就有不同的说法.陆、杨地位之正争一直持续至今,且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陆游超过了杨万里.但是,如果从继承、创新的角度看,陆游的继承多于创新,我们可以称他为"集大成者",而杨万里则更多的是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尽管陆游、范成大等很多的诗人促成了宋调的转型,但是杨万里的"诚斋体"却更能够作为宋调转型的代表,能够体现宋调转型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楹替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闻当米茶。(诗意画见封底)324夔州竹枝歌@范成大~~  相似文献   

14.
湖南大学陈谷嘉教授主编《岳麓书院名人传》(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杨慎初、朱汉民、邓洪波合著《岳麓书院史略》(长沙:岳麓书社,1986),朱君独撰《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首章泛谈北宋湖南的书院与理学,能够征引王禹偁、范成大、陈傅良、欧阳守道(巽斋)及袁枚的话语,充实文章内容,但未留意周敦颐的道佛色彩。次章〈衡麓书院群的崛起和湖湘学派的形成〉注①  相似文献   

15.
农事诗话     
农事诗话湖南省娄底地区农机学校林蒲田吟诗话插秧“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谷纹生。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这是宋人范成大的《插秧》诗,吟出了插秧与丰收的关系。提高插秧质量,是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增加每亩有效穗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背秋新理小园荒,过雨畦丁破块忙。菜子已抽蝴蝶翅,菊花犹著郁金裳。从教芦菔专车大,早觉蔓菁扑鼻香。宿酒未销羹糁熟,析酲不用柘为浆。这首《梦种菜》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悠闲美好的种菜情景:秋日里重新清理荒芜的小园,秋雨过后开挖出一块块种植的菜畦;先前已经种过的菜籽已经抽出像蝴蝶翅膀一样的新芽,菊花绽放犹如用郁金香草染制的金黄  相似文献   

17.
相似的田园不同的情感──陶渊明孟浩然与王维三首田园诗的比较分析王菊艳在中国文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自然仿佛是文学创作的无言宗师,很多诗人在自然的山水田园面前表现出极度的沉醉与痴迷。陶渊明、孟浩然与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三位重要的田...  相似文献   

18.
晋宋至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积淀了深厚的和谐审美文化的内涵,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和谐美。“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以和谐为本,山水田园诗自然人格化的本质属性离不开崇尚和谐的人格定位,儒道佛自然山水观的渗透蕴含着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2,(1):304-307,324
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几近乎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不仅民间重视,皇家也以此为要事。古代即有皇帝亲耕为范的先农坛,又有皇后采桑喂蚕为范的先蚕坛,这足以说明先人对蚕桑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关于桑方面的文献出现很早,但多已亡佚。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文献,是清代王仁辑佚的的汉代刘安所撰《蚕经》,虽然仅存只言片语,终是仅存早期的文献。成秩现存最早文献是宋代秦观所撰的《蚕书》。曾有南宋嘉定7年(1214)真州刻本。有人认为《蚕书》是秦观之子的作品,近人余嘉熙考证确认是秦观之作。宋代蚕桑之作……  相似文献   

20.
题画诗赏析     
正布谷鸣叫催春起,农夫备耕忙修犁。清泉长流震彝寨,松涛林间响声急。黑狗摇尾宾客到,黄牛过桥田野诗。扶贫精准进家门,致富再添新主意。这首清新的田园诗共七言八句,描绘了春天来到云岭大地的美好景象,展示新农村、新气象、新变化的诗意主题。首联两句写春天将至,准备春耕,第一句用拟人法歌颂春天,经过严冬长夜睡眠之后,布谷鸟的叫声把"春天"催醒了,第二句写了农村的男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