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之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参试组合的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高稳系数与有效穗高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在华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新选育的5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杂种,2003年晚造种植杂种和其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并在收获后进行考种,对三系杂交稻亲本与其系列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对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的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对应性状分别呈显著、显著和极显著正呈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恢复系每株穗数与其系列组合每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其系列组合千粒重,千粒重与其系列组合每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杂交稻组合选育,选育高产组合本身首先结实率要高,出于优质考虑千粒重较小,选择穗数适中的大穗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金恢3号配组杂交稻的增产潜力,选用7个CMS-FA胞质不育系配制成的7个CMS-FA胞质杂交稻组合及对照汕优63为材料,分析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水平平均达7 877.8kg·hm-2,多数组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每穗粒数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最大,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起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利用金恢3号测配组合时,以选择具有一定有效穗数,千粒重不宜过大的不育系为宜。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C815S等6个不育系与同一父本配组,用C815S为母本与不同的恢复系测交,分别用培两优288,两优培九作对照,观察其F1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米质等性状优势,并对C815S所配组合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同父不同母本组合中C815S/288产量的对照优势为15.31%;C815S为母本所配组合中产量对照优势的最大值为33.33%,两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C815S配合力好;C815S所配组合产量平均的对照优势是5.63%,表明C815S的一般配合力很好;C815S所配组合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且与千粒重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每穗总粒数与产量表现出较小的负相关,有效穗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15个具有超高产(单产超过汕优63)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6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单株粒重)、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2)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3)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同步增加正是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2011-2012年度黄淮南片小麦预备试验的24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应保持适宜的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Ⅰ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Ⅰ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7)>有效穗(P3 =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 =0.118 5).[结论]在Ⅰ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I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I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 7)有效穗(P3=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0.118 5)。[结论]在I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能途径,对水稻产量与其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36、0.40;株高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该试验中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生物产量的积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生物产量>结实率>株高>收获指数,认为:在通常保证一定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主攻大穗并适当兼顾粒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植株高度以增加生物产量,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虽然已经80岁高龄,他却戏称自己只有“40公岁”,刚刚造入不惑之年。他并不以头上曜眼的光环为傲,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袁老师”。如今,他依然教不下科研工作,心系杂交水稻,心系粮食安全。2010年2月3日,在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出台之际,就国家“三农”新政和粮食生产发展等问题,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湖南农业科学》杂志社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C815S在抽穗2~6d后进入盛花期,表现为开花集中,日开花高峰为9:30~12:00,午前花率达76.7%,张颖历期较长;柱头活力强,持续时间达6d,柱头外露率90.5%;包颈粒率低,为4.6%;对"920"较敏感,解除包颈的最佳用量为15~20g/667m2。与不同类型父本制种的异交结实潜力均显著高于培矮64S,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10个高产早杂组合的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公顷穗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小。产量构成各因素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在保持现有组合的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是提高早杂组合产量的有效途径。提出适应江西生态区域的高产早杂组合的理想形态特征是“中秆,多蘖,大穗”。在早稻保持系品种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选育配合力高的大穗型不育系是早杂高产组合选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2004~2008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中23个两系早杂组合的29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有效穗次之。该作者认为长江中下游早中熟两系早杂,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重选择大穗型、高结实率的组合,同时兼顾早熟性,这样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十年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处于徘徊阶段(产量与辐优838相当),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影响该组品种的产量因子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以增加有效穗、大穗,重穗为核心增加单株产量,适当略降植株群体,控制生育期,保持一定株高是四川中熟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核心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同一个组合同时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均分别达到最高产量的可能性小,两季总产同时满足理论产量达11.5 t?hm-2和产量潜力达14 t?hm-2的高产组合的主作群体主要特征最佳取值范围:穗粒数为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SPAD值衰减指数0.4029~0.5409、有效穗232.12万~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结论】再生稻进一步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有效穗,头季稻齐穗到成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新指标,中等偏大穗品种是中稻-再生稻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吴霞  陶诗顺  钟昀  马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63-12565
[目的]探讨油后直播杂交稻适宜的成株密度。[方法]以F优498、金优527和中优838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油后直播杂交稻成株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油后直播杂交稻成株密度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及单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位面积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相关性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结论]与参试品种性状相近的杂交稻品种,将其成株密度控制在20~30株/m^2范围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