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要确保湖南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27万公顷,总产300亿公斤以上.粮食生产要抓好如下工作. 1.全力抓好水稻"扩双增面" 双季稻面积扩大6.7万公顷,力争用3年时间在适宜区域实现双季稻面积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桃源集中育秧"五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早稻直播高产稳产性不强、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遇到寒潮易烂种烂秧、后期易倒伏、有品种局限性、病虫防治不便等弊端,桃源县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压单扩双,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在漳江镇、枫树乡的4个村进行集中育秧整村推进,同时,在陬市镇、青林乡、三阳镇、深水港乡、郑驿乡5个乡镇创办了水稻集中育秧66公顷示范片,示范面积达到733公顷。  相似文献   

3.
稻农"双改单"行为反映了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动态变化过程,既受经济历史条件的影响,也受地块本身特征的制约。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4省稻农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从地块层面的微观视角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稻农常用的种植模式及其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有单季稻和双季稻2类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和社会化服务节约了稻农劳动时间,农户倾向于种植双季稻。地块特征是影响稻农种植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丘陵水田、离家距离近、土壤质量高、非冷浸田地块,农户倾向于种植双季稻;灌溉条件差和机器通达程度低,农户倾向于种植单季稻。家庭可用农业劳动力少和种粮商品化程度低,农户倾向于种植单季稻。因此,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可以从提高水稻综合机械化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土地整治和培育种粮大户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生产中的重要作物,我国主要种植水稻的地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带,分别是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和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我国水稻种植方法主要有水直播、旱直播和水移栽,目前旱移栽的稻种在我国较少,东南亚一带较多,从这些稻作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可知,水稻的直播和移栽不可能在我国得到统一,必须根据种植水稻地区  相似文献   

5.
发展双季稻种植,能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增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劳动成本、种植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湖北省双季稻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与示范,总结了适合湖北省双季稻的机械插秧技术,以期为湖北省双季稻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湖南省粮食生产的各项生产措施要落实到位,重点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15年湖南省粮食种植面积目标是稳定在500万公顷以上,确保粮食总产300亿公斤左右。重点突出"扩、调、引、治"4个字。"扩"就是要扩大双季稻适宜区"单改双"面积。"调"就是要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矿区渗漏田,特别是棉田改制后,要发展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旱  相似文献   

7.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从生态经济角度判断华南地区当前双季稻 种植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典型双季稻种植系统为研 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华南双季稻区农业系统中环境资源 的投入占总能值投入 44.16%,其中不可辅助能占总能值的 52.40%,净能值产出率(EYR)为 1.78,环境负荷率(ELR) 为 1.06,可持续发展指标(ESI)为 4.07。【结论】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表明,当前华南双季种植模式环境压 力较小,可持续性发展潜力较大,但其净能值产出率较低,原因在于过分依赖自然环境资源和人力劳动资源。 若能对华南双季稻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适当增加农用机械的投入,并投入有机肥的使用,将能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该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差异化"战略罗鑫出任中盐红四方农化二公司湖南大区经理后,对湖南市场做了认真调研。湖南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未成规模。近年来,由于政策激励作用减弱,加之气候异常,早稻冻害、晚稻干旱现象严重,双季稻产量下降,效益偏低,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下降,水稻"双改单"现象逐渐严重。所以很多农户只种一季中稻解决口粮,主要精力用在外出务工上。因此,湖南市场整体施肥水平偏低,追求高产的农民较少,水稻化肥投入成本控制在80-100元/亩之间,以常规复合肥施用为主,仍有少数农户施用  相似文献   

9.
《湖南农业》2014,(4):1
<正>1.持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牢牢守住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这条红线和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左右这条底线,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努力整合资源,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稳粮兴粮的积极性。2.坚定不移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一是大力推进水稻压单扩双。采取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服务等有效举措,大力实施水稻"单改双"。二是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2014年,全省旱粮作物面积增加6.7万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粮食生产的重点是双季稻,发展双季稻的难点在早稻,扩种早稻的关键在于育秧。湖南省3年来的实践表明,早稻集中育秧在控制水稻直播、遏制抛荒、推进“单改双”、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面对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及散户种粮效益低下的新形势,水稻集中育秧应如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升规模经营及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双季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推动实现粮食生产成功转型,笔者深入各地就此进行了认真调查,结合全省情况总结了水稻集中育秧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层次推进水稻集中育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49年以来产量及面积视角的我国水稻生产变动相关文献,从水稻生产时序动态特征、空间布局演变、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中国水稻生产变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随时序纵向变化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增2减、单产不断提高、总产量徘徊增长、生产波动阶段性特征明显;以籼为主,粳升籼降,同时"单改双"转为"双改单"。其空间布局演变特点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由南向北迁移、由东向中聚拢;种植面积与产量重心变迁轨迹略有不同,但大致向东北方向移动;种植品种在区域变化上显示出"北粳南下"态势。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水稻总产量、单产水平、种植面积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总结,展望我国在水稻生产变动方面下一步的可能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早稻翻耕撒播是集育秧和大田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稳产增产等优点。推广该技术是遏制"双改单"、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技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以来,湖南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大春耕生产技术指导和各项服务,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目前全省春耕备耕进度加快,水稻“扩双增面”趋向明显,双季稻增扩6.6777hm^2的计划可望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种植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高质量、高产出的栽培已为农业地区农业增收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详细介绍了水稻"双超双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进一步推广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为水稻种植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溪县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的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73.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9.6万亩;水稻生产以双季稻种植为主,常年播种面积65.71万亩,其中早稻32.01万亩、二晚33.7万亩;常年主要农业气象要素是年平均气温18.6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78天,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该区域种植双季水稻,经常发生早稻低温烂秧及二晚低温冷害,为此,抓好早稻育秧、培育早稻壮苗全苗,促进早稻早生快发对双季稻全面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根据近年来金溪县水稻生长表现及农事操作习惯,笔者对金溪县早稻育秧环节提出以下注意事项,供广大水稻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双季抛秧高产集成技术是在早稻单季抛秧技术基础上,通过研究探索、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等过程,探讨总结出的双季稻轻简栽培的新型生产模式。该技术模式是南方双季稻生产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栽培措施。因此,推广应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一、技术内容1.选用优良品种。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合我都昌县双  相似文献   

18.
水稻集中育秧是扩大双季稻生产面积和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2012年开始,监利县大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平台建设,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截至2015年监利县建设发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50家,水稻集中育秧机插面积达到6.7万公顷,双季稻面积达到8.1万公顷,平均产量9552.2 Kg/hm2、较人工栽插稻田每亩增产12 Kg,每亩节本增收150元,取得了良好的社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生产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以2003~2008年我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年际间、品种间和季节间水稻生产成本效益,以及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成本效益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生产成本增幅高于谷价涨幅,成本推动型特征明显;成本利润率较高,规模增效是提高种稻收益的根本途径;双季稻成本利润率低于一季稻,南方水稻主产区"单改双"难度较大;种稻收益高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东北"旱改水"仍具有潜力。基于上述结论可知,要促进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就必须始终围绕提高种稻效益目标抓生产,必须稳定投入品和产出品两个市场,必须着力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必须强化政策、科技、投入和服务这四大支撑。  相似文献   

20.
姚学锦 《乡村科技》2019,(19):93-94
湖南省洞口县水稻种植模式主要有双季稻、一季稻和再生稻。其中,双季稻因用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而不被规模种粮户所认可,近年来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代之以大面积增长的是一季稻,但一季稻因增产空间有限,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洞口县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在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较好地解决了水稻生产上产量与效益不相匹配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