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鼷鹿背部、腹部、颈部、喉部、臀部、尾部6个部位毛显微结构进行观察,选用最粗处鳞片数量、横向单位长度(200μm)鳞片数量、最粗处鳞片长宽比、扁平型鳞片长宽比、杂波型鳞片占毛总长度的比值、扁平型鳞片占毛总长度的比值以及髓质指数7个形态学指标来研究鼷鹿毛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6个部位的毛鳞片类型主要为扁平型和杂波型,其中背部和腹部主要为扁平型,其余4个部位均为杂波型;6个部位的髓质花纹相似,髓质指数为70.1%~86.1%,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最粗处鳞片数量为2.47~4.28个、横向单位长度(200μm)鳞片数量为3.63~6.72个、最粗处鳞片长宽比为0.19~0.34、扁平型鳞片长宽比为0.19~0.34。以上几个指标在6个部位间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利用毛形态特征对物种进行鉴定时,要明确毛样的来源部位。  相似文献   

2.
侯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72-15274
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狼和貉的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及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狐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狼的为43.6%一62.9%,貉的为51.2%~66.7%;毛鳞片形态在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一种类身体不同部位毛的鳞片形态也有差异,同一根毛的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沙狐背毛主要鳞片类型为方瓣型,腹毛主要鳞片类型为长瓣型;狼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方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形;貉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形。用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对3种动物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和偏振光显微镜对黑麂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5个部位被毛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选用髓质指数、各类型鳞片长度占比、最粗处鳞片长度、最粗处宽度以及长宽比、最粗处鳞片数量6个形态学指标研究黑麂毛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个部位的髓质花纹相似,髓质指数为69.1%~93.8%,除腹部和臀部外,其余部位间差异均显著;各部位被毛鳞片花纹的主要类型为杂波型和扁平型,其中头部的杂波形鳞片占比86.7%,其余几个部位的占比均在30%以下;鳞片长度为31.33~56.52μm、宽度为7.56~12.91μm、长宽比为0.14~0.28、鳞片数量为6.10~9.72,除颈部和背部的鳞片宽度、头部和腹部的鳞片长宽比、腹部和臀部的鳞片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在任2个部位间均存在差异。因此,利用黑麂毛发进行物种识别鉴定时,要确定样品的来源部位。  相似文献   

4.
貉直针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貉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的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貉背部和腹部的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类型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了貉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貉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65.7%,腹部为52.3%,颈部为35.1%,臀部为36.4%,4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34.5%~66.7%。貉背部、腹部的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是杂波型和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背毛、腹毛的毛尖均为冠状型,毛根均为扁平型,与其他犬科动物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灵猫科动物直针毛显微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大灵猫、小灵猫和果子狸的背部、腹部、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大灵猫背、臀、腹、颈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8.8%~87.5%,小灵猫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62.5%~87.5%,果子狸4个部位的毛髓质指数区间为42.9%~61.6%;毛鳞片形态在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一种类身体不同部位毛的鳞片形态也有差异,同一根毛的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用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对3种动物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但鉴别有一定的难度。[结论]在物种鉴别中,毛的纤维形态结构如鳞片类型、髓质花纹可作为兽类分类的佐证,在野生动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狍胎毛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目微尺和光学显微镜测量比较了距出生还有10~15d的狍颈部、背部、腹部、臀部、后肢上部的胎毛密度、毛长度、髓质长度、毛细度、髓质细度,并对鳞片和髓质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狍胎毛的发生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顺序性,即毛的发生从头颈部向体后扩展。不同部位胎毛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臀部>颈部>背部>腹部>后肢上部;毛直径和髓质指数都为颈部、背部、臀部显著大于腹部、后肢上部(p>0.05);腹部与后肢上部胎毛髓质指数的平均值都为0.67,皮质层发达;腹部毛长度和髓质长度最长,分别为(7146.5±713.0)μm和(5150.0±652.8)μm;胎毛毛干先端鳞片类型都为扁平型。不同部位之间胎毛形态出现的功能分化,为狍出生后加强对身体的保温和对抗机械损伤做了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7.
对大兴安岭漠河地区的黄鼬和小兴安岭通河地区的黄鼬的多个部位直针毛的毛长度、毛细度和髓质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尾部外,漠河黄鼬直针毛在长度和细度上均大于通河黄鼬,且漠河黄鼬直针毛的毛长度和毛细度呈现出雄性显著大于雌性;除雌性个体的头部和背中部外,漠河黄鼬直针毛的髓质指数均小于通河黄鼬,除漠河黄鼬尾部和通河黄鼬头部外,其他部位直针毛的髓质指数均呈现雄性小于雌性.漠河黄鼬为适应寒冷气候需要增强保温功能,而形成比通河黄鼬长、粗和髓质更发达的直针毛.  相似文献   

8.
狍被毛髓质指数在保温和保护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显微测微尺,对狍肩部和前肢部的和立夏被毛进行髓质指数测算,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狍被毛的髓质指数既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也存在身体部位差异,即躯干部冬毛的髓质变得极为发达、肢体部冬毛的髓质却显著变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沙狐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沙狐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81.7%,腹部为72.0%,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说明同科动物的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沙狐背部、腹部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长瓣型鳞片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杂波型和方瓣型,冠状型仅见于毛尖,扁平型仅见于毛根部,过渡型所占比例较小,与豺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钢直尺、H6303i生物显微镜及配套的图片处理、测量软件系统(重光数码显微系统),测量紫貂(Martes zibellina)、松貂(Martes martes)和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的背中部冬季直针毛长度、细度、近毛根细度、髓质细度、毛根无髓段长度及各类型鳞片比例等形态学指标;使用SPSS19.0对比分析测定数据。结果表明:紫貂、松貂和美洲貂的直针毛均呈典型纺锤型,髓质花纹类型均为网格型-B,鳞片类型、排列顺序、主要鳞片类型相近。松貂直针毛的长度、细度、髓质细度、毛根无髓段长度、扁平型鳞片比例显著高于紫貂(P0.05),而瓣状型鳞片比例明显低于紫貂,在其他性状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貂的直针毛细度、扁平型鳞片比例显著低于松貂(P0.05),毛长度、髓质细度、近毛根细度、髓质指数等性状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紫貂和美洲貂只在直针毛的细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家兔绒毛的显微形态结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单根家兔绒毛,从尖部到根部对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检测其纤维直径.[结果]家兔绒毛的毛尖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中部一般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根部无髓质层,鳞片层呈麦穗状.这是家兔绒毛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动物纤维的比较研究及种类鉴别.兔毛具有发达的髓质层,纤维直径与髓腔列数成正相关.绒毛一般为单列,粗毛为多列.单根兔绒的尖部最细,中部变粗,根部又变细,且各部分直径差异较大,外形生长特性呈纺锤形.[结论]利用生物显微镜法鉴别不同动物毛皮及其产品种类是较为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区分成型的毛皮产品,避免假毛皮以假乱真。[方法]用哈氏切片法快速制取高清晰度毛纤维横切片,采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蓝狐、水貂、獭免3种动物的毛纤维结构。[结果]獭兔毛鳞片排列紧密,髓质发达,横切面呈花生豆状;黑貂绒很细,有髓,且鳞片翘角非常大;蓝狐针毛从根部到梢部由连续状髓过渡为断续状髓到毛尖时无髓,横切面呈椭圆形,其绒毛基本呈圆形,有髓。[结论]蓝狐、水貂、獭兔3种动物的毛纤维的结构不同,可用于毛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迪卡白种公猪肢蹄病的调查与蜂胶防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某工厂化养猪场的迪卡白种公猪40头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1)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跡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病29头(占90.63%);(2)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之多。其中在蹄趾(指)部位的病变有蹄壁磨损、蹄踵腐损、蹄踵青肿、趾(指)间腐烂、趾(指)间增殖、蹄裂、假性蹄裂、趾(指)底腐损、蹄冠脓肿、白绒病等20种。在肢体关节部位的病变有腕关节皮肤磨损、感染化脓与关节炎、附关节皮肤磨损、化脓与关节炎等6种;(3)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4)在防治方面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SS10.0软件对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的羊毛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的无髓毛质量比分别为(74.88±12.12)%、(85.05±13.93)%和(64.32±8.87)%,差异显著(P<0.05).3个绵羊品种的无髓毛根数比分别为(82.36±2.97)%、(8...  相似文献   

15.
于桂阳  张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19-220,245
[目的]为了给高产母猪变形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母猪被毛、蹄角质及全血9种矿物元素(Mn、Zn、Cu、Co、Mg、Fe、Cd、Cr、C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变形蹄母猪与正常蹄母猪比较,变形蹄母猪被毛Fe、Co、Cd、Cu、Mg含量升高,Zn、Mn、Ca含量下降;蹄角质中Mn、Cu、Co、Fe、Cd含量下降,Zn、Cr、Ca含量上升;全血Zn、Mg、Ca的含量上升,Mn、Cu、Co、Fe、Cd、Cr的含量下降。由于母猪体内微量元素的增减,导致物质代谢的紊乱,引发骨骼、蹄角质、被毛的异常生长。[结论]经过t检验及综合分析判定:低铜、低锰、低铁、低钴对母猪发生变形蹄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紫貂直针毛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扫描电镜对紫貂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部位的鳞片类型、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鳞片花纹类型较复杂,背部和腹部主要鳞片类型均为长瓣型和杂波型,但二者比例差别较大,其他类型的鳞片在2个部位均不够显著。与同科、同属的其他种类同部位毛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及主要鳞片类型的多寡存在差异,可为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但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 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 ,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 ,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结构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巴尔楚克羊毛绒资源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4只巴尔楚克绵羊的毛绒样品开展了细度、长度、白度、净毛率、油脂率、毛绒纤维类型等参数检测,分析巴尔楚克绵羊毛绒品质和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巴尔楚克羊羊毛净毛率平均67.99%;通过纤维类型检测结果发现,巴尔楚克羊毛绒含有绒纤维,平均绒含量在56.18%;巴尔楚克羊肩部的绒细度主体范围在19.01~26.00μm,绒纤维平均细度为22.48μm,细度在19.0μm以下占2.13%,说明巴尔楚克绵羊绒整体细度偏粗;长度主体范围在50~100 mm,占样本总数的72.35%,长度范围较宽,长度分布较分散,个体差异较大。说明巴尔楚克羊能够生产绵羊绒,而且其中一部分具有纺织加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