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茶叶春霜冻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西省茶叶主产区1961—2019年早春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9年春霜冻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9年江西省茶区平均终霜期南部早于北部,平均春霜日数赣西北出现最多,赣中南出现最少;3月份发生春霜冻的可能性最高,且以轻度霜冻为主;特晚终霜期均出现在1997年之前,偏晚终霜期均出现在2011年之前;茶叶春霜冻的长期变化趋势表现为终霜期明显提早,春霜日数显著减少,且变化速率赣东北大于赣西北,赣西北大于赣中南;平均终霜期赣东北、赣西北、赣中南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布在1988年、1996年、1980年,平均春霜日数赣东北、赣西北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是1997年和2016年,而赣中南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 ~ 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晚霜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终霜冻期北部迟于南部,最早和最晚终霜冻期相差达20 d;近48年来,全省终霜冻期呈明显提早的变化趋势;各区终霜冻期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气候突变.笔者还分析了江苏省早春茶树冻害的类型,并用隶属函数值域划分了早春茶树冻害的级别,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晚霜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终霜冻期北部迟于南部,最早和最晚终霜冻期相差达20 d;近48年来,全省终霜冻期呈明显提早的变化趋势;各区终霜冻期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气候突变。笔者还分析了江苏省早春茶树冻害的类型,并用隶属函数值域划分了早春茶树冻害的级别,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市霜冻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连云港市新浦站1971-2008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连云港市初霜、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8年来连云港地区呈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早、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初霜期变化趋势显著,终霜期变化趋势、无霜期延长趋势异常显著.初霜、终霜冻日和无霜期线性倾向率分别为5.4 d/10年、-6.6 d/10年、12.5 d/10年.连云港市极早初霜发生频率为1次,极晚终霜频数为2次,极短无霜期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极长无霜期发生在21世纪.连云港市20世纪90年代初是无霜期的一个突变点,从1993年开始无霜期从一个相对偏短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长期.  相似文献   

5.
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9~2008年甘肃河东地区分布较为均匀的15个站点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分析了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大范围霜冻及大范围连续性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起,甘肃河东地区平均终霜冻日期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开始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期提早时间明显比初霜冻日期推迟时间长;平均无霜冻期也明显延长。极早初霜冻日与极晚终霜冻日多发生于70、80年代,而极晚初霜冻日与极早终霜冻日则多发生于90年代中期以后;极长无霜冻期则逐渐变为频繁出现。40年来,连续性霜冻在逐渐减少,且强度也在降低。[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甘肃河东地区霜冻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对提高该地区异常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有效防御霜冻灾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棉薯连作轻简化栽培"方式下,冬马铃薯春季破膜放苗期间遭遇的霜冻害损失与结霜期最低气温之间的不对称性,引入草面温度平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最低温度能更客观地反映马铃薯苗遭受的霜冻害强度,是马铃薯春霜冻害的最佳指标因子。综合分析结霜天气背景,筛选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建立了草面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以提高霜冻害强度定量预报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诊断分析近57年终霜日期资料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30年该地区终霜日期整体呈提早出现的趋势,部分地区达到线性提早显著水平;少数地区在2000年代中期出现终霜日期提早的突变点,并在20142015年突变显著;在终霜期提早凸显的趋势下,晚霜风险依然存在,且周期性振荡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冬马铃薯苗期霜冻害的指标因子、预报方法及风险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棉薯连作轻简化栽培"方式下,冬马铃薯春季破膜放苗期间遭遇的霜冻害损失与结霜期最低气温之间的不对称性,引入草面温度平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最低温度能更客观地反映马铃薯苗遭受的霜冻害强度,是马铃薯春霜冻害的最佳指标因子。综合分析结霜天气背景,筛选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建立了草面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以提高霜冻害强度定量预报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诊断分析近57年终霜日期资料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30年该地区终霜日期整体呈提早出现的趋势,部分地区达到线性提早显著水平;少数地区在2000年代中期出现终霜日期提早的突变点,并在2014~2015年突变显著;在终霜期提早凸显的趋势下,晚霜风险依然存在,且周期性振荡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给通辽市霜冻初终期气候趋势预测业务提供依据,通过分析通辽市8个气象站53年(1961-2013年)初、终霜日期及无霜期序列,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分布频率等气候特征,指出了初霜期逐渐提前,倾向率为每10年-2.3d;终霜期有延后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2.1d;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4.4d。  相似文献   

9.
苏南茶区晚霜冻与茶树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苏南茶区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晚霜冻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位于苏南茶区中间地带的金坛市茅麓茶场的茶树受晚霜冻天气影响和危害的资料进行冻害分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8年来,苏南茶区终霜冻期呈显著提早、晚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二者均在20世纪90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平均终霜冻期比突变前提早11 ~12 d,平均晚霜冻日数比突变前减少2.3~3.2 d;用隶属函数值可以划分早春茶树冻害级别,表述早春茶树受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山西省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该地初终霜冻的时域分布特征及成因,气候变暖背景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在1971—1996年属震荡缓慢升温期,1997年开始趋于明显增暖期,气候变暖速率为0.3℃·10a-1;初终霜冻日期的时域分布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 d·10a-1,其年际变化趋势表现为正负震荡推后期、偏早期和平稳推后期三个阶段;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a-1,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4 d·10a-1,年际演变特征可分为偏晚期、偏早期、正负震荡期、偏早期四个阶段;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延长期、缩短期和平稳延长期三个时期,无霜期的线性变化延长速率为7 d·10a-1。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61~2019年江西省修水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59 a不同采摘期春茶的春霜日数和气候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9 a修水县春霜日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春霜冻灾害发生概率依次为早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晚春茶期间没有发生过春霜冻灾害;近59 a来春茶气候品质平均特优率依次为雨前茶>晚春茶>明前茶>早春茶,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特优率呈增加趋势,明前茶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晚春茶特优率则显著减少。因此,修水县春茶采摘期间出现霜冻的可能性在降低,气候变暖有利于提高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品质,但不利于晚春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61~2019年江西省修水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59 a不同采摘期春茶的春霜日数和气候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9 a修水县春霜日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春霜冻灾害发生概率依次为早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晚春茶期间没有发生过春霜冻灾害;近59 a来春茶气候品质平均特优率依次为雨前茶>晚春茶>明前茶>早春茶,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特优率呈增加趋势,明前茶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晚春茶特优率则显著减少.因此,修水县春茶采摘期间出现霜冻的可能性在降低,气候变暖有利于提高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品质,但不利于晚春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丰产栽培计划的制定及苗期终霜冻风险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撑,选择1989-2018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及1961-2017年的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新疆农八师垦区不同播期棉花苗期的终霜冻风险。结果表明:1989—2018年农八师垦区棉花的播种期集中分布在4月,其中70%集中在中旬播种;1961—2018年农八师垦区稳定10℃初日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平均为4月12日;稳定12℃初日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为4月17日,较10℃初日晚5 d;终霜期结束平均为4月15日,日期较为分散;因气候变暖,农八师垦区10℃初日(P>0.05)、12℃(P>0.05)初日及终霜日(P<0.01)呈提前趋势,12℃初日80%保证率作为棉花播种的适宜温度,并将播种期后推至4月26日至5月5日,终霜冻风险可降至3.4%~8.6%。农八师垦区应提倡棉花适时晚播才能降低终霜冻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利用贵州省1961—2018年84个气象站点地面0 cm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贵州地区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分别为12月2日和2月23日,平均无霜冻期为291 d,分别以2.34 d·(10a)-1、2.95 d·(10a)-1和5.76 d·(10a)-1的速率呈明显推迟、提前和延长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初霜冻日呈现西部早、东部晚,北部早、南部晚的变化特征,69%的站点呈显著推迟的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现南部早、西北部和东北部晚的变化特征;无霜冻期整体呈延长趋势,82%的站点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海拔高度是影响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关键因子,无霜冻期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升高呈缩短趋势。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前和无霜冻期的延长,为贵州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资源,利于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刘丽  王晓红  黄晓慧  徐方奎  赵慧颖  谢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92-14493,14495
根据大兴安岭东南部3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8年霜冻气候资料及日最低气温资料,对东南部农业区的霜冻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主要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早(秋)霜冻初日推迟,晚(春)霜冻终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农业区霜冻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的趋势最为明显。春霜冻期低温强度变化趋势较秋霜冻期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济宁市农业生产中应对气候变暖环境制定农业措施提供参考,利用济宁国家一般气象站1970—2013年逐日气温、天气现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线性内插法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6℃初日和16℃、18℃终日的变化,以及无霜冻终、初日变化,运用5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济宁近10年农作物气候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冬春秋季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极显著,夏季变化较小;济宁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升高所致,自1994年以来暖冬现象十分严重;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期天数增多;农作物春播期提前,秋播期推迟,济宁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耕作制度及气候产量均因气温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8—2016年吴忠市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定义统计出现霜冻的日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盐池北部是全市霜冻次数最多的地区,次数最少的是青铜峡市东部到利通区北部;统计时段内2016年全市发生霜冻的次数最少;灌区平均霜冻日数比山区少;全市平均初霜冻日数比终霜冻日数少;灌区平均初霜冻日数比山区少,平均终霜冻日数比山区多;灌区最早初霜冻日期比山区晚,最晚终霜冻日期比山区早。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省35个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低温度资料,计算苏北西部、苏北沿海、宁镇扬和苏南地区初霜期、秋霜日数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初霜由北向南逐渐出现,同纬度地区内陆略早于沿海;秋霜日数北部明显多于南部.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各区特早初霜期均出现在1991年之前,20世纪90年代之后,初霜期偏晚年份逐渐增多,各区特晚初霜期均出现在1994年之后.48年中,各区平均初霜期均呈现明显推迟的变化趋势,各区初霜期在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平均初霜期比突变前延迟了6~10 d.各区秋霜日数均呈现明显减少变化趋势,苏南地区在1996年、其他3个区在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平均秋霜日数比突变前减少了2~5d.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柴达木盆地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晚霜冻发生日期和出现次数,用线性趋势、m-k检验、反距离权重法对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及晚霜冻发生日期和出现次数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8年来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气温突变年份发生在1987年左右,与累积距平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气温由偏冷期过度为偏暖期。晚霜冻出现次数呈减小趋势,60-80年代为正距平,90年代至2018年为负距平;晚霜冻发生日期呈提前趋势,并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各站晚霜冻发生日期和出现次数各不相同。出现次数平均值高值中心出现在西部的小灶火,低值中心出现在西部的格尔木和东部的诺木洪;晚霜冻发生日期高值中心出现在西部的小灶火和东部的都兰,低值中心出现在西部的格尔木。突变后晚霜冻发生日期和出现次数减小速率低于突变前。  相似文献   

20.
应用山西省长治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长治市气候变暖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变暖速率为0.30℃/10 a;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0 d/10 a;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 a,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其提前速率为4.0 d/10 a;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延长速率为7.0 d/10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