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以山合欢种子为试材,用98%浓硫酸处理8 min和砂纸摩擦种皮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率变化,并利用盆栽研究山合欢种子不同播种深度下的出苗情况。结果表明:浓硫酸、砂纸摩擦均可有效破除种子硬实,使种子吸水速率加快,发芽历程缩短,第3d发芽率分别达到97%、80%,而对照发芽率只有27%;两种处理方法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比对照高且差异极显著。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有很大影响,山合欢最适宜的播种深度为1 cm,此时出苗率高、基茎粗、植株高、冠幅大、叶片数相对较多;播种深度2 cm次之;播种深度0 cm、5 cm时,种子出苗率、成活率及幼苗生长均表现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田丽  高晔  艾海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07-3908
对陕北沙区天然臭柏灌丛地土壤水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臭柏灌丛内外,有81.48%的土样含水率集中在2%~4%;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在0~10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②臭柏灌丛内外土壤含水率的变异系数为37%,在不同土层中,土壤含水率的变异系数不同。在40~60 cm土层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该层土壤水分异质性程度最高。③陕北沙区臭柏灌丛地、油蒿覆盖地和裸地中,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不同,其中油蒿覆盖地土壤含水率最低。陕北沙区臭柏灌丛地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可能与陕北沙区特有的地貌结构和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引进3个白刺品种,以扦插育苗方式在山西西北部地区朔州市怀仁县引种栽培,观察白刺在山西引种试验初期的成活及生长表现,为扩大白刺引种栽培范围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管理条件下,大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成活率分别为52%~55%、49%~53%,西伯利亚白刺成活率较低,为27%~32%。唐古特白刺在成活后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整个生长季新梢生长量、生根数及根长均为最大,生长季末分别达51.464cm、17~29条·株-1和46.310cm;其次为大白刺,西伯利亚白刺生长缓慢,生长季末新梢生长量为39.607cm,生根8~14条·株-1,根长生长量为28.490cm。从单月长势来看,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白刺生长速生期,该时期各品种植株间新梢和根长生长量分异也较大。白刺在研究区营养生长潜力较好,生殖生长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唐古特白刺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播种和移植在山西进行唐古特白刺苗木培育,旨在确定引进唐古特白刺最佳培育方法,为实现唐古特白刺在山西的科学育苗和人工种植及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山西进行唐古特白刺引种繁育以移植育苗效果最佳,成活率达71.1%,移植50d后植株平均新芽数为10.200个·株-1,新叶数达56.000片·株-1,新梢长度为21.200cm。扦插繁育成活率也较为可观(51.5%),但相同生长期植株平均长势低于移植苗(平均新梢生长量为14.260cm)。播种育苗成活率最低(10.1%),苗高及真叶数也相对较低。综合考虑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山西进行大面积引种栽培,应以扦插育苗为主,移植育苗为辅,播种育苗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2014年对从俄罗斯引进的11个良种沙棘品种和国内优良沙棘4种及当地中国沙棘1种在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西峰进行栽培试验,通过对栽培后的物候、高度、地径、冠幅、分枝状况、保存率等观测和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引进11个品种全部存活,保存率为44%~90%,多数保存率在60%以上,高度24.3~42.0 cm,地径0.47~0.66 cm,冠幅11.0~19.5 cm。5种国内对照沙棘保存率、生长状况均比引进苗好,保存率均在90%以上,高度60.6~91.6 cm,地径0.99~1.55 cm,冠幅33.4~71.2 cm。  相似文献   

6.
流动沙丘白刺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流动沙丘造林试验研究发现,唐古特白刺在流动沙丘可采用植苗和扦插进行造林。流动沙丘植苗造林不仅成活率、保存率接近大田造林,而且生长表现包括冠幅、地径优于大田和草沙障沙丘造林。流动沙丘扦插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于大田,但远高于草沙障沙丘,且插条长度和生根粉对唐古特白刺扦插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显著影响,用250mg/L浓度生根粉的泥浆蘸根,60cm长度插条扦插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72.5%和45.4%。  相似文献   

7.
几种草本花卉繁育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提高草本花卉的育苗成活率 ,降低育苗成本 ,对万寿菊、大丽花、百日草、彩叶草等植物采用不同基质配比 ,以圃地、浅底大盆和 72× 2 4穴盆方式进行播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以泥炭 3∶蛭石 1为基质并用穴盆方式播种 ,其种子发芽率和小苗移栽成活率均高达90 %以上。摘心可延长花期 2 0~ 30d ,且能降低植株高度 ,增大植株冠幅 ,增加花枝数量。生长素对草本花卉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 ,平均成活率可提高 2 0 %以上。表 4参 6  相似文献   

8.
周利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60-10361
[目的]为白刺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青海地区植物白刺叶中Fe、Cu、Zn、Mn、Cr、Ni、Cd7种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白刺叶的微量元素谱。[结果]白刺叶中Fe与Zn极显著相关,Mn与Zn、Fe显著负相关。在这2个主因子中最重要的是第1主因子F1,Mn的载荷值最大,说明青海地区白刺叶中Mn的影响最大,其次为Cu、Zn、Fe等。唐古特白刺叶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小果白刺叶、齿叶白刺叶、沙棘叶。唐古特白刺叶和小果白刺叶的微量元素较丰富,且唐古特白刺叶的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沙棘叶。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3类时,沙棘叶为一类,齿叶白刺叶为一类,唐古特白刺叶和小果白刺叶为一类。[结论]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白刺叶进行聚类分类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分别为(2.70±0.43) g·kg~(-1)、(0.30±0.04) g·kg~(-1)、(20.80±3.38) mg·kg~(-1)、(19.29±1.23) g·kg~(-1)、(93.00±3.00) mg·kg~(-1)、(0.30±0.02) g·kg~(-1)、(3.74±0.38) mg·kg~(-1),pH值为(9.37±0.09),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属于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表现为白刺群落﹥油蒿群落﹥裸沙地。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有机质在20~40 cm、40~60 cm层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60~80 cm、80~10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碱解氮、全钾在20~40 cm差异显著(P﹤0.05),0~20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呈现表聚性特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排序为白刺群落(0.566)﹥油蒿群落(0.423)﹥裸沙地(0.24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年生长周期内苗高、地径及冠幅的调查,研究了在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密度对白刺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90 cm×90 cm时,白刺花的地径、苗高和冠幅达到最高,效果最好。方差分析表明,栽培密度对白刺花的苗高影响不显著,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对白刺花的地径和冠幅影响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连香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覆土厚度与不同覆盖材料对出苗的影响,观察了苗期抗性,生长节律,调查总结年生长状况等。结果表明:以开沟覆土0.2cm出苗最高,播种覆土厚度0.2cm分别比覆土厚0.4、0.6cm提高出苗率36.6%和62.7%。相同播种深度不同覆盖措施条件下,以拱棚覆盖出苗效果好。经苗期抗性观测,当年苗6~7月高温期易发生叶面日灼,立枯病。生长结果,当年生苗生长缓慢,1a生平均高71cm,2a生为180cm,3a生为280cm。  相似文献   

12.
播种深度和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状等均以播种深度5cm的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变小;播种深度对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等影响较小,5cm播种深度能小幅度提高机播玉米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不同的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农艺性状、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倒折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3.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系统研究油蒿根际AM真菌生态分布,对于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促进油蒿生长、生态环境重建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毛乌素沙地自北向南选取2个代表性样地,从油蒿根际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油蒿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并与样地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在分离的3属8种丛枝菌根真菌中,黑球囊霉(Glomusmelanosporum)仅出现在研究站的油蒿根际,而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和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rehmii)仅出现在榆林的油蒿根际。丛枝菌根类型为I-型(Intermediate type),泡囊形态多样,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10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油蒿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而孢子密度和丛枝菌根不同结构有助于土壤环境的微观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黑果枸杞苗木繁育及建园速度.【方法】采用温室内穴盘种子育苗后直接定植大田,及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的方法进行育苗试验,观测苗木的生长节律、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早春在温室内用穴盘种子育苗48d,苗木平均高度达11.3cm后,直接定植大田,9月份苗木停止生长后,平均株高为40.1cm,最大株高达81.0cm.嫩枝扦插育苗时,3个GGR-6处理中,200mg/L处理的成活率最高,为46.7%;100mg/L处理的生根数量最多,为9条;扦插时选择插穗基径较粗的枝条容易成活且生根数量较多.大田育苗的一年生黑果枸杞苗木平均高生长量25.9cm,地径平均粗度0.28cm,地上部分干质量为1.558g,其根/冠比为0.36.【结论】使用穴盘种子育苗,可达到早春育苗、适时定植、当年结果、一年建园的效果,可形成育苗的集约化管理;嫩枝扦插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繁育量大等优势且繁殖季节较长,应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五角枫在扎兰屯市的引种成功率。[方法]2015年4月从通辽市大青沟引进当地五角枫,测定平茬育苗和扦插育苗的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和冠幅生长量。[结果]五角枫扦插育苗成活率高,达85%,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全年观叶期为197 d;冠幅生长量17.89 cm,树高生长量15.22 cm。[结论]五角枫适宜在扎兰屯地区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6.
探究基质种类和容器规格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育苗条件。本文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设置基质种类与容器规格2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于日光温室内开展实验,比较不同处理下文冠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分配。表明:(1)9个处理中AD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且发芽率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处理间幼苗株高、冠幅、地径、叶片数、高径比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 AD处理株高、冠幅、叶片数和高径比最大,BD处理地径最大。综合评价表明,9个处理中AD处理对文冠果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特征对生长形质及其综合表现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生长形质综合表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乳源木莲人工林中冠幅、冠形率和树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以及生长形质综合表现等6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乳源木莲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并验证。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冠形率对胸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胸径具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冠形率对枝下高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枝下高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冠幅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冠形率对树干尖削度有弱度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树干尖削度有显著负向作用。冠幅对胸高形数表现极显著性的负向作用,冠形率对胸高形数有弱度的负向作用,树冠率对胸高形数表现显著正向作用。树冠特征因子间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排序不尽相同。促进生长、提高系列干形品质的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不尽相同。冠幅、冠形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冠幅>树冠率>冠形率。培育丰产优质乳源木莲理想冠形应为:首次有着宽大冠幅、其次较小树冠率,以及在宽大冠幅和较小树冠率前提下的狭长冠形的树冠结构。乳源木莲树冠形态调控重点与方向是促进冠幅宽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荔枝苗圃杂交苗的生长情况,研究了适用于荔枝选种圃的株行距.结果表明,荔枝杂交苗的生长速度不同,1年生和2年生荔枝实生苗在株高、干粗、冠幅和抽梢次数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播种1年后密度为70株/m2以上的植株表现偏密,苗圃密闭严重;播种2年后密度为53株/m2的植株也表现出严重密闭;绝大部分2年生荔枝杂交苗的冠幅为25~45 cm,根据荔枝种子大小分区规划选种圃并结合土地充分利用等因素,荔枝选种圃的合理株行距为9~16株/m2.  相似文献   

19.
播种深度对谷子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谷子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谷子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笔者调查了在2cm、5cm、8cm三种播种深度,对晋谷21号、长谷1501和长生07号三个品种出苗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各品种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在8cm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出苗率高。三个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慢-快-慢”的模式,其高峰期均在灌浆期;8cm播深时干物质量都要比在2cm和5cm时的要低,但在此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较好,且8cm播深时长谷1501经济系数更有优势。从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的结果可推测得知:谷子最适宜种植深度在2-5cm之间,长谷1501较其他两个品种更耐深播;播种深度对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