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分析常用油气回收方法的技术特点、回收率、排放要求、经济性及安全性等综合因素,提出了高效冷凝与树脂吸附集成回收新工艺,据此研制出加油站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利用典型加油站油气组分进行模拟试验,确定了最佳冷凝温度点为-10℃.集成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树脂吸附剂,油气解析率大于95%,有效解决了能耗和吸附剂寿命问题,同时提高了油气回收率,实现了冷凝吸附低能耗集成工艺的优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排放的油气含量检测值低于5 g/m3,回收率可达到99%,同时其能耗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库运行过程中的油气排放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加油站的油气主要产生在卸油时的油气排放和加油时的油气逸出,车辆油气排放主要包括日间排放、运行排放以及加油排放。基于此,分析了对油库-加油站-车辆实施油气回收的重点部位。当前,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5种。国外在油气回收技术领域的研究探索已有50年的历史,并拥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技术:油库油气回收装置通常基于活性炭吸附法或专用吸收剂吸收法建造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独立回收处理和一级油气回收2种类型,主要采用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相关技术;车辆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和车载油气回收系统(ORVR)2种。  相似文献   

3.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维秋  王丹莉  李峰  王红宁 《油气储运》2012,31(9):641-646,1
针对石油储运过程中的油品蒸发及油气排放问题,介绍了油品蒸发及油气排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以便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及开发油气回收技术提供基础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油气排放治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并以油气回收技术作为控制蒸发损耗的基本措施.简述了油气回收评价体系现状和研究重点,系统比较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提出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油气回收集成工艺的发展方向.最后,建议通过法规制度、经济补贴等渠道促进油气回收技术的开发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吸附式油气回收系统是近年来成品油库普遍采用的一种油气处理装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成品油库油气挥发的主要部位及其挥发特点,指出汽油的输送环节是挥发的重要节点;探讨了油气回收系统的设计和技术选型,指出吸附法相对于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的技术优势,提出将影响油气回收系统使用效果的所有因素综合考虑,一并视为油气回收系统组成部分的广义概念;总结了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经验,指出先进的设备与科学的管理相结合才能达到运行效果,研究成果为提高油气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凝析油易挥发且轻质油品收率高的特点,以中海石油葫芦岛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介绍了吸附法与吸收法相结合的油气回收技术工艺流程,对技术改造后该公司的环境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回收技术改造后,储油库油气排放检测浓度符合GB20950-2007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5%,尾气排放质量分数小于5g/m3;回收轻质油品100.24t,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60.14×104元,净利润55×104元;保证了装车站台的安全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油品储存过程中的蒸发损耗问题,利用内浮顶油罐取代拱顶油罐储存汽油,但内浮顶油罐因浮盘结构存在着密封圈变形、计量误差区和有效利用系数低等弊端。因此提出了利用"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降低汽油储存损耗,并对油库油气进行集成回收,不仅可以消除因内浮顶结构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改善油气回收效果,降低油气排放浓度,提高油罐利用率和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率,降低油库运行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国内油库使用最广泛的油气回收技术,而油气吸附量计量是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切换控制的核心和依据,是确保装置正常工作的前提.介绍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常见的几种油气吸附量计量方式,包括利用进气流量和浓度计量吸附量,利用进气和排气流量计算吸附量,以及根据鹤管发油信号估算吸附量等方式.阐述了不同计量方式的工作原理、吸附量计算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给出了各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对各种计量方式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在油气回收装置进气和排气管道上分别安装超声涡街流量计,能够实现对装置的精确测量和控制,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装置的稳定运行.(图3,参10)  相似文献   

8.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气分离回收方法及该项目研究的同状与重点,探讨了油气吸收分离回收技术,指出常压常温吸收法宜作为吸收法的主要研究开发方案,并以适宜油气吸收剂的筛选作为研究的发出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内浮顶油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蒸发损耗、计量误差和有效利用系数低等问题,在油库装油区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的基础上,对固定顶油罐与油气回收集成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集成工艺在最终油气排放量的控制上优于内浮顶油罐储油工艺,且整体效益也较高,固定顶油罐与油气回收集成工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轻质油品储存工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污染控制范围的全域化及其控制指标更加严格、油气回收设备有效性的监管力度更大,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了油气回收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微观上对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指出了技术研发的理念、方向、重点及热点,明确了新形势下油气回收技术精细化研发的内涵与内容,建议从排放源追踪、关键功能材料研发、集成回收工艺优化、专家管理系统建立等多方面协同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同时,对油气回收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油气回收技术的科技进步及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乙烯厂储运系统损耗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厂储运系统损耗是石油化工企业总能耗的重要部分,储罐蒸发损耗、油品装车损耗及清罐损耗、跑漏油损耗是储运系统油品损耗的主要原因。结合抚顺乙烯化工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了降低油品损耗的各种措施。对储运系统中的气体放空损失、蒸汽损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植被因子、坡度、坡长因子,结合降雨因子、土壤侵蚀因子等参数,对松花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评价,揭示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分布规律.松花湖流域水土流失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的趋势.最轻的为松花江源头区,强度侵蚀集中在辉发河入湖口的中部地区.全流...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旱涝灾害灾损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芮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02-2004
从生活影响因子、农业生产影响因子、社会经济影响因子3个方面构建了旱涝灾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7、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旱涝灾损综合得分,并从社会经济视角对影响旱涝灾损的社会经济因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为旱涝灾害异常年,2008年为旱涝灾害正常年;社会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灾情的主要表现,经济发达程度与灾损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离散特征,在坡面上形成的裸地-植被镶嵌和植被条带分布等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是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植被斑块、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与耦合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的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植被类型、层次结构和形态特征是植被斑块尺度上影响径流泥沙的关键因素;不同覆被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覆被格局的准确描述是研究覆被格局水土流失效应的重要基础;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改变了径流泥沙运移和汇集的连续性,应重点关注径流泥沙源汇区的连通性和空间分布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坡面的精确覆被制图为基础,建立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覆被格局指数和耦合格局信息的径流与侵蚀模型是定量研究覆被格局影响的有效手段.今后应加强以下研究:以动态系统的观点研究覆被格局的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系统理解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机制,探讨两者间动态关系随尺度变化的规律性并发展尺度上推方法;构建过程意义明确且简单实用的格局指数,将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发展覆被格局的动态信息与产流产沙过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加强对格局与径流泥沙反馈系统的耦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覆被格局-水土流失过程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马铃薯收获损失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在广东、内蒙古和甘肃3省共11个地块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试不同收获方式、地块和品种下的马铃薯收获损失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机械化收获尽管效率高,但由于机械适用性方面的限制,收获损失率也高;地形尤其是土壤条件对马铃薯机械收获损失有很大影响,在其他收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洼地、土壤有板结地块中的机械收获损失率明显高于平地;品种主要对马铃薯机械收获的损失有直接影响,块茎体形大、生长深、结薯不集中的马铃薯品种,机械收获的损失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6.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17.
原油库的油品损耗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原油在储运过程中形成损耗的几种形式,阐述了蒸发损耗的形成过程、测量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大气温度对储油罐内油气的温度和浓度及原油损耗率的影响,指出了降低原油蒸发损耗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水土流失系统容量的概念,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根源,指出了治理对策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杨木热处理材及压缩材热动态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落叶松、杨木未压缩材和压缩材进行高温热处理,利用DMA-242型热分析仪对处理后的压缩材和未压缩材进行热动态力学分析,并与其各自素材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模量、损耗角正切等热动态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热处理时间对压缩材和未压缩材中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木材组成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变化趋势和在变形固定中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玻璃态区域损耗模量和损耗角正切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呈递减的趋势(尺寸稳定性和压缩变形固定效果增强),压缩材中热处理24h者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大幅降低,即木质素大量低分子化木材蠕变恢复丧失而形成压缩材变形固定。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对土壤氮磷转化和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壤非点源污染产生的负面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磷的流失等方面。笔者综述了化学修复钝化剂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转化和流失影响的研究进展。生物炭凭借其特殊的材料结构和理化性质,影响着土壤中氮磷的存在。生物炭能够增加农作物对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吸附作用,提高作物的存活率和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起到减少土壤中氮磷养分的流失作用;降低田面水中氮磷的流失,抑制土壤中氮磷淋失,减少氨挥发损失,改善肥料效益。生物炭在促进氮磷吸收和吸附、促进氮磷形态转化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方面有巨大潜力,未来应加强其在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及其可持续性利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