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植棉费工、棉田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研究了棉花—马铃薯周年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革新棉花生产方式、优化棉区种植制度、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提供依据。根据棉花和马铃薯的种植习惯,结合安徽省沿江及淮北棉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棉花—马铃薯周年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改进与提高,提出了棉花—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介绍了棉花—马铃薯接茬种植技术、种肥同播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机械中耕、机械收获等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该规程符合节本、省工、高效和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向,对棉花—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曦结  叶泗洪  添长久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9-17220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7~2008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皖杂棉11号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33.0、1476.2、1312.7 kg/hm2,分别较对照皖杂40F1增产11.0%、9.4%、6.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纤维品质优良。[结论]皖杂棉1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1992年引进麦棉品种58个,多点次安排品种区试,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两熟栽培的皖夏1号、中棉17号、皖夏2号、中棉16号、徐州8785、85中33、宿育1号、徐州21号、陕农7859等棉麦品种。针对配套品种就播期、密度、肥水运筹、化学调控、套种方式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麦棉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如棉茬麦栽培技术、棉花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麦田晚春套种棉花技术、麦田初夏套种棉花技术。四年中开发推广麦棉两熟栽培面积84.2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根据湖北省农业厅科教处的通知[鄂农科发[2009]12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培两优3076、鄂粳杂3号、鄂中5号、鄂麦18、鄂麦23等5个农作物品种和双季稻早直晚抛大面积高产集成技术、菜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幼林一甘薯间套高产栽培技术、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油后移栽棉保优丰产栽培技术、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稻-鸭-油绿色农业种养模式、耐热辣椒油麦茬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阜阳市麦后直播棉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前茬作物小麦的品种选择,接茬棉花的目标产量以及达到目标产量所采用的播种方式、方法、除草剂的施用、化学调控、后期催熟等方面介绍了麦后直播棉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挑选适应洞庭湖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对14个杂交棉的生育期、病虫害危害、早衰和倒伏情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杂8号、雅杂棉1号、皖杂棉11和晶华8号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洞庭湖棉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7.
从肥床育壮苗、适期足密移栽、实行轻简栽培、科学运筹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句容丘陵地区秦优11号油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油后直播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洞庭湖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的栽培方式以营养钵育苗移栽为主,费工费时,生产效益低,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油后直播棉是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有利于实现棉花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根据多年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和科学栽管四个方面总结了油后直播棉高产栽培技术,为洞庭湖区棉花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皖杂344"的育种思路、选育过程、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皖杂344"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性状互补原理,选用"鄂3517"优选系与"中棉所41"优选系配组的优质多抗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虫等特点,适宜于安徽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庐江县棉花示范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在庐江县白山镇开展了棉花示范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鄂杂棉9号和皖棉13表现出高产、株形好、结铃性强、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铃重适中的特点,适合庐江县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引黄灌区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宁夏引黄灌区粮食高产创建水稻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建议:水稻种植品种应以宁粳43号为主,搭配种植宁粳41号等优质高产品种;重点推广大棚工厂化育秧、旱育稀植、配方施肥、节水控灌、机插机收等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实现目标产量10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湖北地区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规范小麦(油菜)连作短季棉种植,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提高粮食作物和棉花的产量,争取粮棉双丰收。总结组装多年试验示范结果,并进行田间验证。根据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要求,从产量品质指标、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品种、播期、种植密度、简化施肥、全程化学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打顶催熟等方面阐述了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解决湖北省麦(小麦)后、油(油菜)后等直播棉区劳力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规程的制定便于湖北地区棉农规范进行田间管理,是稳定棉花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老龄化,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推行水稻轻简化栽培越显重要。水稻轻简化栽培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优点,是目前山区适宜推广的水稻高效栽培技术,也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介绍黔东武陵山区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现状和技术流程,分析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该技术在黔东武陵山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河流域棉区是中国三大主要产棉区之一,改进栽培技术,对促进该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文中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棉田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多样化对棉花轻简化和机械化生产的阻碍;棉花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难以获得规模效益;棉花管理复杂繁琐,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难以支撑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棉花生产投入大、效益低的问题成为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作者认为实行轻简化栽培是提高黄河流域棉花竞争力水平、促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回顾了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形成和发展历程,对现行的棉花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性评述,重点论述了实现棉花生产轻便简捷、节本增效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精准播种、轻简育苗、简化整枝、集中成铃、轻简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轻简化植棉技术,促进棉花轻简节本、提质增效的设想。为实现更高层次的轻简化栽培,应进一步突出播种和采收2个环节,减少并进一步简化管理环节;要优化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为推行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要提升精准播种技术水平,确保一播全苗;继续研制新型肥料及其施用技术,进一步简化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选育适宜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收获的棉花品种,因地制宜地发展棉花采收机械化。在继续创新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棉花生产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慈姑轻简栽培技术是以慈姑基质育苗技术为核心,通过培育健壮慈姑种苗、结合旱田定植,简化慈姑种植,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基质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慈姑轻简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慈姑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前3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连麦8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品种高产栽培的产量因子、生育指标、基础条件、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指导淮北地区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水稻品种“和两优713”在泸溪的产量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经济性状等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足量用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规格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同时介绍了强化领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加强宣传力度、加大田间推广力度、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加大支持力度与保障力度等主要推广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南片夏玉米区‘隆平20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在沿淮淮北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技术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主推玉米品种‘隆平206’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黄淮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规范,提出‘隆平206’在黄淮海南片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为安徽省淮北玉米主产区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体系。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对2011—2013年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高产创建应用,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隆平20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为:收获株数60000~75000株/hm2;每穗500~650粒,千粒重350~360 g,平均穗行数15,行粒数33~35,单穗粒重160~220 g,穗长16~18 cm。‘隆平206’种植密度及N、K优化栽培技术方案:产量9750~10725 kg/hm2,要求纯氮施用量为247.5~306 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 kg/hm2,折合尿素540 kg/hm2,K2SO4 450 kg/hm2。本规程规定了‘隆平206’品种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路线、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提出了75000~11250 kg/hm2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具体农艺方案:确定适宜的生态播种时期→条深旋种、肥一体化机播技术→中高密度→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