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2007-2018年文山州人口及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区域耕地压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文山州及粮食安全保障及耕地的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文山州2007-2018年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等数据,基于最小耕地面积法构建耕地压力指数计算模型,测算文山州2007-2018年耕地压力变化,运用灰色预测法预测文山州2021-2025年耕地压力变化。【结果】2007-2018年文山州总人口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23万人;文山州耕地面积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至2018年止共计增加2393.89 hm2;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人均实际耕地面积除2008年相较2007年略有上升外,2009-2018年文山州人均实际耕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人均最小耕地面积除2007—2010年略呈上升趋势外,2011—2018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8年文山州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全州各县之间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呈下降趋势,但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区内耕地压力明显;经预测,2021-2025年文山州耕地压力持续呈下降趋势,但耕地压力指数仍大于1,未来5年耕地压力仍较明显;粮食单产是影响文山州耕地压力的主要要素,同时文山州还面临非粮作物扩张导致的农地利用竞争的威胁。【结论】2007-2018年文山州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全州各县之间耕地压力指数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但历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压力指数偏大,区域面临实际人均耕地不足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2005—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动态变化与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的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效益在2005—2009年呈下降趋势,随着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009年以后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基本稳定;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带来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空间格局的重塑,东北部低平原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高于西南部丘陵地区;未来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耕地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耕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耕地中的生态脆弱耕地为研究的具体对象,通过PSR模型的建立,从经济、社会以及自然入手,筛选出20个用来评价的指标,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我国新疆地区2009—2018年间耕地状况当作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PSR模型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可以将耕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的联系进行反映,可以用于评价固定区域的耕地生态安全。2009—2018年期间,整个新疆地区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数不断上升,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功能有了极大改变,耕地的生态安全由"临界安全"转变至"安全"。从数据和指标中可知,在2009—2018年期间,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开垦率、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膜使用率、单位耕地面积所承担的化肥压力、单位面积森林覆盖比例。  相似文献   

4.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疆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现状,运用熵值法与TOPSIS法计算新疆城镇化水平指数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数,构建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新疆北、东、南疆15个地州市2005、2010、2015年的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1)新疆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地州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皆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较为缓慢,城镇化发展速度由快渐慢,趋于平缓;(2)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其耦合协调关系出现下降态势且各地州差异明显;(3)新疆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北疆的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一直保持排名第一、第二;东疆的哈密地区排名靠前,吐鲁番市属于中等水平;南疆五地州整体排名靠后,特别是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区的南疆三地州排名倒数三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云南省1999—2018年耕地可持续性进行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碳足迹理论改进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并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对耕地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999—2018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日益严重,耕地可持续性由弱不可持续利用下降至中等不可持续利用。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是影响耕地生态足迹变化最显著的因素。【结论】改进后的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刻画了云南省耕地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应从减少耕地生态足迹和提高耕地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减缓耕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严峻压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远高于其产出效益,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的水资源消耗呈现递减趋势。此外,工业和建筑业的水资源配置较为合理。最后,为促进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远高于其产出效益,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的水资源消耗呈现递减趋势。此外,工业和建筑业的水资源配置较为合理。最后,为促进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化评估不同地区耕地利用效益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选取分别处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市彭阳县三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不同地区2001—2018年耕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各地区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青浦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体较高;长沙县生态效益较高,但经济效益低于青浦区;彭阳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效益方面,各地区总体呈上升趋势。2)经济水平较高和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青浦区耕地利用效益水平最高,而经济水平较低和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彭阳县最低,中部的长沙县则处于中间水平。3)东部青浦区的社会效益是制约其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子,其2016—2018年耕地利用效益的主要障碍指标为人均农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和土地生产力;长沙县和彭阳县主要影响因子为经济效益,长沙县2016—2018年主要障碍指标为农业机械化效率、劳动生产率等和人均粮食产量,彭阳县则为农业机械化效率、灌溉指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因此,东中西地区应做到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自身主要障碍因子对耕地利用效益水平的影响,从而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4年—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基础数据,选取5层领域共22个具体指标,构建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昌市水资源承载压力最大,九江市承载压力最小,其余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适中,总体差异不大;(2)2004年—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压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良性发展状态;(3)2018年南昌、萍乡和鹰潭水资源承载处于濒临超载状态,其余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承载处于承载适宜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适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尚有较大潜力。该研究成果为江西省水资源管理规划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