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_(50)最小,为0.130 6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的毒力次之,EC_(50)为0.145 8μg/mL;多抗霉素B最弱,EC_(50)为44.845 5μg/mL。氟啶胺、腈苯唑、四霉素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氟啶胺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0.039 6μg/mL;腈苯唑、四霉素抑菌活性相对较高,EC_(50)分别为0.077 3μg/mL、0.221 9μg/mL;多抗霉素B抑菌效果最弱,EC_(50)为3.691 0μg/mL。因此,供试药剂中四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病病菌最敏感,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病菌最敏感。说明生物药剂四霉素和化学药剂氟啶胺可同时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腈苯唑更适用于控制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避免和延缓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明确不同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差异的分布。[结果]辽宁省不同番茄灰霉病菌菌株的EC_(50)值分布在0.080 0~7.787 2μg/ml,敏感性最低和最高的菌株EC50值相差97.34倍。将符合正太分布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的平均EC_(50)值1.973 1μg/ml初步定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线。[结论]开展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风险评估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农药戊唑醇、烯酰吗啉、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为试剂,每种药剂均设置0.01μg/ml、0.1μg/ml、1μg/ml、5μg/ml、10μg/ml、100μg/ml 6个浓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番茄绵腐病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以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较好,烯酰吗啉抑菌率较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抑菌率相对较低且效果不稳定。通过回归分析知,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对番茄绵腐病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0.19707μg/ml和0.34135μg/ml,均小于敏感标准值0.46μg/ml。所以番茄绵腐病菌对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高。而烯酰吗啉、啶酰菌胺、咯菌腈对番茄绵腐病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59.2516μg/ml、28.708μg/ml、12.175μg/ml,均远大于抗性菌标准值3.65μg/ml,即产生3.3~16倍的抗性,以上结果为正确选用药剂防治番茄绵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新近在我国局部地区新发现的病害,主要为害宽皮柑橘及某些杂交种柑橘,引起落叶、落果和枯梢,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果实的销售,造成严重损失,并且病害呈逐渐扩散和加重的趋势。药剂防治是目前防治ABS的最有效措施,然而目前尚无药剂被登记用于该病害的防治。本研究以来自我国各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代表菌株构成一个群体,应用刃天青(resazurin,RZ)显色法测定病菌群体对新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氟酰胺和噻氟酰胺,以及吡啶类杀菌剂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菌种群孢子萌发对啶酰菌胺、氟酰胺、噻氟酰胺和氟啶胺而言都是野生的敏感群体,尚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平均EC50值分别为0.467 7μg/mL、0.010 3μg/mL、0.061 9μg/mL和0.010 0μg/mL。广东和浙江菌株对啶酰菌胺较不敏感,重庆菌株对噻氟酰胺更敏感,而对氟酰胺和氟啶胺的敏感性则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柑橘褐斑病菌种群对这4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确定,可为选择药剂防治ABS提供依据,并为这些药剂推广后的抗药性监测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氟吡菌酰胺与百菌清混配对灰葡萄孢菌的增效组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吡菌酰胺与百菌清混配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对优选出的配比进行验证。[结果]氟吡菌酰胺与百菌清以有效成分质量比10∶40、8∶42、6∶44、5.5∶44.5、5∶45、4∶46和3∶47混配抑菌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增效作用。混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随百菌清含量增加而增强。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与720 g/L百菌清悬浮剂按照有效成分质量比8∶42桶混在900~1 500 mg/L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41.7%氟吡菌酰胺SC(400 mg/L)相当,略优于43%氟菌·肟菌酯SC(400 mg/L),显著优于720 g/L百菌清SC(1 260 mg/L)和50%异菌脲WP(1 000 mg/L)。[结论]氟吡菌酰胺与百菌清按有效成分质量比8∶42混配可以有效防控番茄灰霉病,推荐剂量为900~1 500 mg/L。  相似文献   

6.
为火龙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安全有效的杀菌剂及用药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不同杀菌剂(多菌灵、戊唑·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及氟菌·肟菌酯等10种)对火龙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不同杀菌剂对火龙果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药剂间抑制率存在明显差异;对胶孢炭疽菌的药效以戊唑·福美双最好,EC_(50)为22.387 6μg/mL,其次是多菌灵、咪鲜胺和氟菌·肟菌酯,EC_(50)分别为33.183 6μg/mL、36.112 7μg/mL和37.870 9μg/mL;对辣椒炭疽菌的药效以甲基硫菌灵最好,EC_(50)为0.465 5μg/mL,其次是戊唑·福美双,EC_(50)为15.396 5μg/mL。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经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EC50值分别为0.2055μg/ml和0.3509μg/ml;在200~400 g/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3次后,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5.58%~89.79%和83.87%~89.14%,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的防效。苗期在2 g/L使用剂量下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5%烯啶虫胺水剂不同处理剂量对棉蚜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茎叶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2.41、1.49、0.81 μg/mL;48 h LC50分别为1.35、0.72、0.32 μg/mL。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棉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结论】3种药剂均表现很好的持效性,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可有效防治棉蚜,是棉花生产上防治棉蚜的高毒农药理想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对甘蓝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及组合,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25.5%啶菌噁唑EC、50%啶酰菌胺WG、50%咯菌腈WP、10%苯醚甲环唑WG和75%百菌清WP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356、0.2137、1.1332、5.8642、6.0204μg/mL.啶菌噁唑+咯菌腈(1∶3)、啶菌噁唑+苯醚甲环唑(1∶1)、啶酰菌胺+咯菌腈(1∶3)和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1)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增效作用显著.田间试验表明,上述4个复配药剂对甘蓝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86%以上,其中25.5%啶菌噁唑EC+50%咯菌腈WP的防效最高为95.32%.4个复配药剂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实现农药的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防治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生产中蓝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到这6种杀菌剂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供试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由大至小依次为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400 g/L嘧霉胺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它们的EC_(50)值分别为0.9056 mg/L、1.1760 mg/L、1.3123 mg/L、3.2539 mg/L、7.8960 mg/L和15.2423 mg/L。其中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对蓝莓采后灰霉菌室内抑制作用较好,可以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250 g/L嘧菌酯SC的抑菌作用较差,不建议在蓝莓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和上海市不同地区的105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咪鲜胺、氟菌唑、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和氰烯菌酯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菌株间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EC_(50)值在0.053 8—0.627 8μg∕mL,平均为(0.267 4±0.151 6)μg∕mL;EC_(50)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氟啶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2.
油菜和茄子是兰溪市粮油和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本文采用了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SC)与常规药剂(腐霉利WP、多菌灵WP、啶酰菌胺WG、嘧霉胺SC)在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对比试验,油菜菌核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和50%腐霉利WP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其中,50%啶酰菌胺WG处理的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在85%以上。大棚茄子灰霉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2种杀菌剂,防效为86.67%。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型杀菌剂氟苯醚酰胺与同类型杀菌剂在黄瓜白粉病上防效的差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氟苯醚酰胺SC的EC_(50)值为0.817 mg/L,对黄瓜的白粉病有很强的防效,显著优于50%啶酰菌胺WG等同类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其中30%氟苯醚酰胺SC在制剂用量为415.5 mL/hm~2和499.5 mL/hm~2时,防效显著,其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3.31%和86.07%。由此可见,30%氟苯醚酰胺SC对防治黄瓜白粉病有效。  相似文献   

14.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使用剂量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与对照药剂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有效剂量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50、900 g/hm2,防治效果分别为78.85%、86.58%。于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用药1~2次,每次间隔5~7 d,使用有效剂量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50~900 g/hm2,可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对葡萄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8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室内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病菌对化学药剂表现敏感。其中50%烯酰吗啉WP、250 g/L吡唑嘧菌酯EC、100 g/L氰霜唑SC、20%氟吗啉WP、70%代森锰锌WP、500 g/L氟啶胺SC对辣椒疫霉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均20μg/m L。5种杀菌剂的不同配比中,20%氟吗啉WP∶50%烯酰吗啉WP(1∶5)和500 g/L氟啶胺SC∶100 g/L氰霜唑SC(3∶3)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 409.84和2 321.76。筛选出了对辣椒疫霉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进一步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灰霉病是上海市青浦区白鹤地区大棚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草莓灰霉病防治药剂,特选用50%啶酰菌胺WG、40%异菌·氟啶胺SC,开展了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40%异菌·氟啶胺SC均对草莓生长安全;其中,50%啶酰菌胺WG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较好,第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达87.06%。建议在草莓生产上,每667 m~2施用50%啶酰菌胺WG 12 g兑水60 L均匀喷雾,间隔7 d再喷1次,即可有效防控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17.
进行 25% 啶菌噁唑水乳剂、25% 啶菌噁唑乳油、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 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和 42.4%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良好,第2次施药后7 d 的防效均达到 45% 以上,各药剂防效的差异不显著,且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杀菌剂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氟硅唑、啶酰菌胺3种化学杀菌剂对淮安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3种药剂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有抑制活性,其中咯菌腈和氟硅唑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所测菌株EC50的平均值分别为0.0184和0.2645μg/mL.将咯菌腈和氟硅唑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2:1和1:3时相加作用最明显.[结论]咯菌腈和氟硅唑按2:1或1:3的比例复配能够延缓抗药性,同时降低农药用量,该复配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50分别为7.67和1 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效果,2017—2018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25.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防效在91.97%以上,对炭疽病在87.34%以上,其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在86%以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是兼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3种果实病害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