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在皋兰县种植面积较大,针对当地气候条件,研究人员探索试验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三种覆盖种植方式,得出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土壤保水时间长,地温适宜,产量高,发病率低的结论。秸秆带状覆盖有效利用了玉米秸秆,抑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种植方式可以在皋兰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陇东旱塬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对土壤温度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露地平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处理和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5.5%和13.3%。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裸地五种种植方式探讨了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其中渗水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有效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育进程合理,植株生长稳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在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在宁夏盐池县进行随机小区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地膜覆盖、砾石覆盖、牲畜粪便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无覆盖)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玉米的出苗率以及生长状况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和砾石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促进玉米拔节,并有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期;2)4种不同覆盖措施均有一定的保持土壤水分效应,其中牲畜粪便覆盖效果显著;3)4种不同覆盖措施都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值;4)与对照相比,4种覆盖措施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其中以牲畜粪便覆盖最高,砾石覆盖和地膜覆盖产量次之,秸秆覆盖玉米产量最低。因此,本研究认为当地最适宜的地表覆盖措施为牲畜粪便覆盖,其次为砾石覆盖。  相似文献   

5.
秸秆、地膜覆盖控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风速测定证实,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均可减少土壤风蚀,其防风降蚀作用由大到小为玉米秸秆平铺覆盖>玉米秸秆堆状覆盖>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和传统耕作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渭北旱塬以春玉米"沈单10号"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传统耕作+秸秆地膜双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时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对春玉米的农艺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与传统耕作不覆盖相比,其株高增长19.82%,穗位高增长47.55%;免耕和覆盖均可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其中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的产量最高,达9 219kg/hm2,比传统耕作不覆盖增产28.89%;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耕作不覆盖相比,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0.28%,传统耕作秸秆地膜双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81%。【结论】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对春玉米的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有所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1.0℃.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生育后期,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措施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贵阳市花溪区黄壤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和分析了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秸秆低量,中量、高量覆 盖,地膜覆盖对贵单8 号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出最佳的免耕覆盖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玉米单株氮,磷,钾平均吸收量分别增加了9.7%,11.8%和26.3%,2,不同耕作方式对 根茎叶分配量的影响为免耕>翻耕,翻耕\免耕条件下;氮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量为秸秆中量处理>地膜处理>秸秆高 量处理>秸秆低量处理>不覆盖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各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5.1%~7.9%翻耕和免耕 下,玉米单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玉米亩产量均以秸秆中量覆盖处理最高地膜覆盖处理次之,秸秆高量覆盖处理大 于秸秆低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最低与传统的翻耕耕作方式相比免耕种植有利于贵单8 号玉米植株吸收氮磷 钾营养元素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秸秆中量覆盖两种模式的产量较高,在生产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覆盖保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比较常用、也能适应各地的覆盖保墒技术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两种。 1 秸秆覆盖 秸秆覆盖是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等或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一般用麦秸和玉米秸。 1.1 秸秆覆盖的效果 1.1.1 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采用秸秆覆盖技术,可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量,保蓄土壤水分,给作物一个适宜的土壤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90—1991在山西省榆次市的黄土垣区对旱地玉米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等几种覆盖栽培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提高达23.4%,能有效结合单独使用地膜和单独使用秸秆的优势,克服其不足,是黄土高原旱地玉米增产丰收的一项先进技术,宜向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节水效果,且取材方便、省工省事。耕层土壤含水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不同秸秆覆盖量土壤含水量比较,前期差异大,后期差异小。持续干旱情况下半耕覆盖保墒效果比地膜覆盖要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结合不同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对该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先玉335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覆盖处理能够不同程度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春玉米播前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地膜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较对照春玉米播前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63.7和62.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9.7%和22.4%。[结论]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种植适宜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玉米和水稻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并完善其制造工艺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裸地作为空白对照,实施玉米秸秆纤维地膜、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和传统塑料地膜4个处理覆盖栽培哈椒小区多重比较试验,研究秸秆纤维地膜的抑草、增温、保墒和降解性能及其对哈椒植株高度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水稻秸秆纤维地膜间的抑草、增温、保墒性能无显著差异,分别在68和110 d内完全降解;两种秸秆纤维地膜抑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塑料地膜的;秸秆纤维地膜与传统塑料地膜的保墒性能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裸地的;秸秆纤维地膜覆盖处理的地表及地下10 cm土壤总积温与裸地对照无显著差异,极显著低于传统塑料地膜的;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的植株高度和产量显著高于裸地的,与传统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夏玉米农田土壤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其温度变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下,旱地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变化情况呈现出差异性。在0~25 cm土层范围内,夏玉米生育前期秸秆覆盖土壤日均温度比裸地要低,而地膜覆盖土壤日均温度要高于裸地,到了生育后期,不同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日均差异明显降低,其中以地膜覆盖方式下的土壤目平均温度变化最小;土壤温度随土层加深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且不同覆盖方式下的温度变化逐渐趋于一致,其中地膜覆盖的增温缓温作用优于秸秆覆盖;土壤温度的变化与气温的相关函数均呈正向相关性,但随土壤深度增加,相关性减弱;最后通过比较产量数据,得出稳定的土壤温度有利于提高夏玉米产量,且地膜覆盖方式在增产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城固县玉米秸秆污染环境及资源浪费问题,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后在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中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粉碎后覆盖,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减轻了秸秆焚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了生态环境,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商品薯数、最大单薯重)和抗逆性(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杂草率等)均优于地膜覆盖,其适宜覆盖量为12~18t/hm2,最佳覆盖量为18 t/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东北旱地玉米最优的覆盖种植模式,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传统耕作玉米(CM)、传统耕作玉米/大豆(CI)、秸秆覆盖耕作玉米(JM)、秸秆覆盖耕作玉米/大豆(JI)、地膜覆盖耕作玉米(DM)、地膜覆盖耕作玉米/大豆(DI)6种处理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并且通过土壤水热变化、玉米的生长指标、品质、产量和纯经济效益来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适用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都能使玉米的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增加,使含水量和粗灰分含量降低,从而达到提高玉米品质的作用。其综合适用性指数表现CM、CI、JM、JI、DM、DI依次为0.141、0.275、0.393、0.610、0.648、0.825,因此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间作大豆(DI)为最优种植效益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西省甜(辣)椒在农田种植、生产中产生的病害为害问题,作者提出了利用环境友好型,高低秆作物菜粮间套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生态系统,来提高土地、空间、水、热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建立1个以农业生态调控为主、综合治理的椒园。结果表明:甜(辣)椒-玉米高低秆作物间套种,可利用玉米作物的根基效应和屏障效应,抑制、隔断辣椒疫霉病菌的繁殖和蔓延(有病的椒田可少量穴施化学杀菌剂,疫霉病发病率控制在8%以下);通过高秆玉米的遮阳作用和高低秆作物的群体效应,又减轻了病毒病和日灼病(病毒病发病率〈10%、日灼病发病率〈3%)。由此,提高了甜(辣)椒质量。秋收后,把玉米秸秆剪碎覆盖在椒田的垄沟内,一则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覆盖椒田后可增加土壤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二则玉米秸秆覆盖地面后可挡住太阳的直射光,降低土壤温度,并可吸收部分水分,增加膜间水分。当玉米秸秆发酵后产生的固氮菌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还可抑制疫霉菌。可使山西地区甜(辣)椒农田种植生产向环境友好型、病害治理可持续的生态椒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