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23℃下,分别用2、5、10、20、40、80和160 mg单宁酸与食物(5 g)充分混合,饲喂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is)幼虫,观察幼虫死亡数量,蛹的质量、总食量和幼虫期发育历期的变化,以了解单宁酸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酸剂量对门源草原毛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单宁酸剂量的增加幼虫的取食效率、生长率、体质量及存活率随之降低.单宁酸抑制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的效应与其摄取的单宁酸的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香樟、土荆芥、黄花蒿、波斯菊、留兰香、蓝冰柏等6种植物精油与98%联苯菊酯杀虫剂联用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除波斯菊精油外,其他精油随着浓度的增加,灰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逐渐增高;98%联苯菊酯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95.763μg/mL.精油与杀虫剂联用,香樟精油和留兰香精油提高了联苯菊酯对灰茶尺蠖幼虫的触杀活性,土荆芥精油和黄花蒿精油未影响联苯菊酯的触杀活性,而波斯菊和蓝冰柏精油降低了联苯菊酯的触杀活性.研究结果为植物精油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精油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筛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植物精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阿魏、孜然粉、香豆粉中提取植物精油,并研究了不同浓度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趋避作用。[结果]3种植物精油均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阿魏植物精油的趋避效果最好,对10龄黄粉虫有较好的触杀效果,对黄粉虫化蛹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阿魏植物精油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薰衣草精油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为薰衣草精油在斜纹夜蛾及其他农业害虫上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合理利用天然产物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新方向。【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提取所得的薰衣草精油,确认其主要化学成分;以50%丙酮作溶剂将薰衣草精油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 mg/mL的溶液,并设50%丙酮作为对照;在室内条件下分别采用浸渍叶碟法和饲喂称重法测定不同浓度薰衣草精油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胃毒作用。【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的得率为1.16%;运用GC-MS分析检测提取获得的薰衣草精油,确认其主要化学成分约26种,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26.904%)、α-松油醇(14.380%)、芳樟醇(10.188%)、樟脑(8.557%)、β-蒎烯(6.695%)和α-蒎烯(2.296%)等。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2.5和5.0mg/mL)的薰衣草精油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引诱作用,能促进幼虫取食,处理叶碟被取食的面积明显大于对照叶碟,高浓度(10.0、20.0和40.0 mg/mL)则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低浓度(2.5和5.0 mg/mL)薰衣草精油可促进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试虫体重均高于对照,高浓度(10.0、20.0和40.0 mg/mL)薰衣草精油对斜纹夜蛾幼虫则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且随薰衣草精油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不同浓度的薰衣草精油对斜纹夜蛾幼虫均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胃毒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薰衣草精油对斜纹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具有进一步研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点滴法测定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艾蒿(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 Lamb)、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黄蒿(Artemisia annua L.)5种植物精油对室内小菜蛾2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精油剂量升高,幼虫的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其中黄蒿精油处理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性最高,160μL·mL^-1时校正死亡率达51.73%;5种精油处理对小菜蛾AChE和carE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松针精油、花椒精油分别对AChE、Car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大23.94%、37.07%。  相似文献   

6.
蒿属4种植物精油对绿豆象的杀虫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猪毛蒿、黄花蒿、水蒿、大籽蒿4种植物精油对绿豆象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均对绿豆象有较好的熏杀及触杀活性。其中水蒿精油熏杀LC50为0.050 8 mL/L、触杀LC50为1.562 4 mg/L,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精油。  相似文献   

7.
杨芳  禚苏  倪星  王治军  李佩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635-2636
采用减压蒸馏法对七里香蔷薇(Rosa banksiae R.Br.var.noroalis Regel.)花瓣进行植物精油提取,并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七里香蔷薇植物精油中含有21种化合物,其中苄醇、丁子香酚、苯丙醛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植物精油是一种纯天然植物提取混合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对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具生物活性的植物精油种类和有效成分,阐述植物精油对两种果蝇生物活性及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精油研究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植物精油的化学、提取分离技术、生物活性、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的论述,提出植物精油作为第三代农药应用于植物保护中的前景.同时针对植物精油应用于植保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应用于蓝莓保鲜的天然保鲜剂,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10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鉴定,研究了植物精油对2种代表性革兰氏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蓝莓中3种有害真菌(链格孢霉、指状青霉、灰霉)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肉桂精油、百里香精油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好,肉桂精油、马尾松精油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有较好抑制;10种植物精油中有7种精油对3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八角精油、百里香精油等精油均有较强的抑真菌能力;其中,肉桂精油对真菌以及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强烈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在0.039 1~0.156 0μL/mL之间;植物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细菌,可以用肉桂精油作为复配基油,添加其他精油应用于蓝莓的天然保鲜,以达到更好的抑菌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行为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评价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并总结异色瓢虫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异色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经过静止、搜寻、试探、取食和爬行5种行为,其中异色瓢虫成虫捕食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出现3对足抱握猎物的现象。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8和161.29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90 6和1.451 4,处理时间分别为0.005 1和0.006 2 d;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36和41.8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45 7和1.271 0,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 3和0.023 9 d,即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4龄幼虫。【结论】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潜在控害能力,可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新杀虫植物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砂地柏果实不同提取物对供试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同,甲醇提取物和石油醚回流物能不同程度激活羧酸酯酶活性,而甲醇回流物则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烟田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自然感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球孢白僵菌Bb062,将其与已有的不同来源地和寄主的10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烟青虫3龄幼虫致病力以及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高毒力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白僵菌菌株中,Bb062对烟青虫3龄幼虫毒力最高,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达91.07%,LT50(致死中时)为4.67 d,且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以孢子1.0×106、1.0×107和1.0×108个·m L-1悬浮液处理时,烟青虫3龄幼虫累计死亡率随菌液浓度的提高和接菌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LC50(致死中浓度)为孢子1.82×107个·m L-1。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72 h,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先急剧升高,再急剧下降的变化过程。在所测试的菌株中,Bb062菌株对烟青虫毒力最高,且能够显著抑制其体内保护酶活性,因此,该菌株具有作为烟青虫生防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中杀蚊幼活性成分,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蛇莓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和活性测定。从蛇莓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中得到2个具有杀蚊幼活性的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和芹菜素。浸渍法测定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LC50值分别为459.12和438.09mg/L,正丁醇相为471.41和430.81mg/L,显示较好的杀蚊幼活性,且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差异性不显著;齐墩果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处理LC50值分别为25.36和22.31mg/L,芹菜素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处理LC50值分别为31.29和27.22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以下简称中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以下简称意蜂)幼虫的球囊菌(Ascospahaera apis)抗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利用Venn分析、GO分类分析、KEGG代谢通路分析以及Ka/Ks分析对二者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研究。Venn分析结果显示,中蜂与意蜂的同源基因有17 656个,归属于8 111个基因家族,二者的特有基因分别有1 158和241个,分别归属于468和86个基因家族。GO分类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在38和28个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特有基因分别富集于96和21个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蜂的特有基因富集在内吞作用、溶酶体、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黑化作用等4个细胞免疫通路,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等2个体液免疫通路,而意蜂仅有1个特有基因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Ka/Ks分析结果显示受到强烈正向选择、弱正向选择、中性选择和负向选择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分别有37、281、2 630和3 269个。对受到强烈正向选择的基因进行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GO结果显示中蜂和意蜂的单拷贝同源基因富集的GO条目类型相同;KEGG结果显示中蜂的单拷贝基因仅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免疫相关基因数量的差异是二者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蜂在与球囊菌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能量利用从而限制球囊菌的增殖。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蜂及意蜂幼虫的球囊菌抗性差异产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菌分离株的种属.在幼虫肠道中分离到32个细菌分离株,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聚类可归为4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最高,为53.1%;在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6个细菌分离株归为5个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为56.0%.该研究首次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生物学适应性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bioguided fractionation of the 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Momordica charantia, we obtained two most active compounds against the feeding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arvae. The antifeedant activity of momordicine Ⅰ and momordicine Ⅱ again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star larvae of Plutella xylostella were tested using leaf discs of cabbage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mordicin Ⅰ and momordicin Ⅱ had significant antifeedant activity on the larvae of P. xylostella, and momordicin Ⅱ was more active than momordicin Ⅰ. The concentrations for 50% antifeedant effects (AFC50) of momordicin Ⅱ again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star larvae of P. xylostella were 76.69 and 116.24μg mL^-1, whereas that of momordicin I was 144.08 and 168.42μg mL^-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momordicin Ⅰ and momordicin Ⅱ had significant inhibitive effect on the rate of weight gain and survival of P. xylostella larv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