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礼  张广义  刘勇 《植物保护》1992,18(5):54-54
1991至1992年,我们试用特制450瓦自镇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取得较好效果。 将灯固定在一稳定三角架上,灯下设一直径1.2—1.5米水池,水面距灯20—30厘米,水中加0.1%洗衣粉。每天傍晚开灯,清晨关灯捞蛾。 1991年安灯15盏,分散置于村边近电源处。棉铃虫成虫盛发期,每灯每天平均诱蛾4835.2头。 1992年在棉田内安50盏灯,间距250—300米,每盏灯控制约100亩。一代成  相似文献   
2.
熊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熊蜂行为特性研究能够为其授粉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介绍了熊蜂的行为特性,主要包括熊蜂的级型分化与生活史、营巢与繁殖、食物采集和信息传递等行为,并探讨了影响熊蜂授粉应用的因素及对策,以期加深农业生产者对熊蜂行为习性和授粉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为熊蜂授粉技术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温室内熊蜂授粉条件下科学使用杀菌剂,以地熊蜂工蜂为试材,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6种温室设施常用杀菌剂对地熊蜂的毒力,并对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熊蜂对四霉素较敏感,其LD50为5.255 mg/L,表现为中等毒性;地熊蜂对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中生菌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较不敏感,LD50≥74.992 mg/L,均表现为低毒,其中,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的LD50分别为206.994 mg/L和207.560 mg/L,毒性最低。在设施作物上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对地熊蜂中毒的农药。在使用对地熊蜂中毒或低毒的农药时,可将熊蜂分别搬出温室3 d和1 d,以减少农药对地熊蜂的为害。另外,我们不建议使用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4.
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大白菜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崇明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上分离到一种病毒,经鉴别寄主测定,在青菜(B.chinensis)、芜菁(B.rapa)上为系统花叶,千红日(Gom-phrema globasa)、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上为局斑,不侵染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黄苗榆(N.tabacum)、黄瓜(Cucumis sa-tivus)。电镜下,病叶组织细胞内观察到风轮状内含体;病叶浸渍液和纯化的病毒制剂中都可见到均一的线状粒体,长660~740nm,宽12.5~15nm。对流兔疫电泳和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与其抗血清产生专一的沉淀线。温度钝化点为55~65℃,稀释终点10-3,体外保毒期2~3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得该病毒的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5,000,氨基酸残基数226个。鉴定结果认为它为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分离株(TuMVc.M)。  相似文献   
5.
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生物防治,在国内外已经被成功商品化。本研究从丽蚜小蜂的繁育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丽蚜小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丽蚜小蜂的应用进行了问题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植物精油是一种纯天然植物提取混合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对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具生物活性的植物精油种类和有效成分,阐述植物精油对两种果蝇生物活性及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取食后樱桃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2种果蝇分别取食樱桃、共同取食樱桃和自然腐烂4种处理方式,经过2、4、6、8、10、12 d后,采用16S r 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分离鉴定樱桃中的微生物。[结果]所有处理共分离鉴定出16种细菌和12种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樱桃中微生物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自然腐烂8~12 d的樱桃中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细菌种群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黑腹果蝇取食第6天,微生物种类最多,优势细菌种群为厚壁菌门;而斑翅果蝇以及2种果蝇同时取食樱桃2 d后微生物种类就开始增加,可见斑翅果蝇的取食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樱桃腐烂的速度,随后黑腹果蝇形成二次为害;另外,在2种果蝇取食后的樱桃中,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是樱桃中较稳定的优势真菌种群,但在自然腐烂的樱桃中并未发现。[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樱桃、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衡水地区日光温室粉虱发生规律,将温室南北向分为北面、中间、南面3个方位,沿东西向分成6段,2011年11月15日~2012年6月15日对越冬番茄整个生长季温室内不同位置的粉虱成虫发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11月15日~12月2日粉虱成虫数量由0.8头/株增长到3.1头/株,2012年3月1日~4月1日粉虱成虫数量升至3.1头/株;整个番茄生长期共调查11次,其中,南北向上有9次为北面单株粉虱数量显著高于中间和南面,东西向上不同段的单株粉虱数量有4次无显著差异、7次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次中间段高、2次西端高、1次东端高)。衡水日光温室粉虱成虫数量存在2个增长期,其中第1个在定植7d后、第2个在年后3月;整个生长期温室粉虱成虫分布呈北面高于南面的趋势,东西向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套在熊蜂饲养中防治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螟的生物防治,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是工厂化繁育玉米螟赤眼蜂的重要替代寄主,冷藏麦蛾卵是满足玉米螟赤眼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本试验在4℃下贮存杀胚和未杀胚的麦蛾卵,比较冷藏时间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量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下应贮存未杀胚的麦蛾卵,并且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