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棘皮动物体内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棘皮动物体内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棘皮动物体内具有识别不同异物的机制,体腔细胞具有吞噬、捕捉、包囊入侵外来微生物等多种功能,并介导棘皮动物有效的细胞免疫机制。棘皮动物在捕捉细菌、排出细胞物质、裂解颗粒细胞等过程中能够激活细胞的包囊反应。棘皮动物血淋巴中的溶菌酶、溶血素、类补体及凝集素等因子共同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而感染反应能够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体液免疫反应是棘皮动物抵抗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迄今报道的研究种类主要是对虾和贝类,另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水产无脊椎动物,如海参等。主要应用于血淋巴细胞的识别和鉴定,并对其个体的发生和分化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分布、发生和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血细胞分类及活性氧产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血细胞的组成、数量、吞噬作用及活性氧产生机理。皱纹盘鲍血细胞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两大类。透明细胞无颗粒,具嗜碱性细胞质,约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60%;颗粒细胞含嗜酸性颗粒。这两种血细胞都有吞噬作用,尤其是颗粒细胞,经酵母细胞刺激后,血细胞释放活性氧,还原氮蓝四唑(NBT)形成甲欣沉淀,有化学发光现象。长期饥饿的皱纹盘鲍,血细胞活性氧量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统称,作为海洋底栖生物能在高浓度病原体微生物环境中生存有其特有的免疫机制。海参的免疫应答是由参与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体腔细胞和多种体液免疫因子共同介导的。体腔细胞通过吞噬、包囊、降解等方式抵抗病原入侵,同时体腔细胞还会释放免疫因子到体液中对外来物质进行识别和攻击。对目前海参免疫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及其吞噬活力进行了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有三种类型:①颗粒细胞,无吞噬功能,胞浆内充盈大电子致密颗粒;②半颗粒细胞,胞浆内颗粒较颗粒细胞少而小,富含线粒体;③透明细胞,胞浆内无颗粒.透明细胞和半颗粒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三类血细胞经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后发生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电镜水平上将刺参血淋巴细胞分为4种基本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球形、椭球形,直径6.8~12.8μm,内具粗大的胞质颗粒,细胞质及细胞器极少。小颗粒细胞圆球形,直径4.8~11.0μm,含有大量结构均匀、电子密度较高的胞质小颗粒,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透明细胞直径4.8~10.2μm,形态不规则,易变形伸出胞突;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吞饮小泡等。淋巴样细胞直径4.2~5.3μm,呈圆球形,核较大,胞质较少,仅见极少量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类群百分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贝类免疫防御影响的规律。体内注射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96 h和144 h测定其血细胞各类群的比例的变化。根据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强度的不同,栉孔扇贝血细胞可明显地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类群。注射酵母聚糖后,在6 h、12 h、24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占总血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在6 h、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甘氨酸锌后,在12 h、24 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分群有明显的影响,可显著刺激透明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颗粒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类群百分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贝类免疫防御影响的规律。体内注射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96 h和144 h测定其血细胞各类群的比例的变化。根据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强度的不同,栉孔扇贝血细胞可明显地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类群。注射酵母聚糖后,在6 h、12 h、24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占总血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在6 h、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甘氨酸锌后,在12 h、24 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分群有明显的影响,可显著刺激透明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颗粒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中存在许多颗粒,无颗粒细胞的特征是细胞质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颗粒.根据颗粒细胞的体积和胞质内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将其分为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占4.28%和59.28%).根据无颗粒细胞的大小和核质比的不同将其分为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分别占27.74%与8.70%).4种类型的血细胞对Wrights染料有不同的亲和性,大颗粒细胞表现为嗜酸性,小颗粒细胞与透明细胞均呈现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淋巴样细胞表现为嗜碱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镜观察毛蚶血细胞形态和结构,对其分类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血细胞吞噬能力,并研究温度对血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鉴定出毛蚶血细胞中有3种类型:(1)大透明细胞,大小为(12.97±1.22)μm,核质比为0.311±0.016,所占比例为(46.40±8.73)%;(2)颗粒细胞,大小为(9.98±1.85)μm,核质比0.390±0.058,所占比例为(41.48±8.63)%;(3)小透明细胞,大小为(7.60±1.17)μm,核质比为0.499±0.049,所占比例为(12.12±4.00)%。毛蚶血细胞在血淋巴液中的平均密度为(7.69±0.98)×106 cell/m L。体外吞噬活性试验表明,大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对酵母聚糖的吞噬率显著高于小透明细胞,吞噬率分别为(61.77±3.30)%、(61.32±3.62)%、(16.59±3.88)%。于15、20、25、30、35℃温度下进行毛蚶血细胞的吞噬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血细胞吞噬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30℃条件下,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最强,吞噬率达到(51.49±4.22)%。  相似文献   

11.
水生动物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过程病害日趋严重,水产养殖对象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综述了水生动物包括鱼、虾和贝类溶菌酶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梅的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表达及其在机体内的表达规律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过程病害日趋严重,水产养殖对象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综述了水生动物包括鱼、虾和贝类溶菌酶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梅的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表达及其在机体内的表达规律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免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恶化,水产养殖业越来越受困于病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给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化学类和抗生素类药物毒性较大,容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且严重污染水环境。中草药具有其安全、低毒、环保等特点,越来越为水产养殖界所关注,相关的应用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以近年来水产动物免疫研究中中草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报道显示中草药具有提高水产动物(鱼、虾、蟹等)免疫机能的作用,并在抗病毒、抗菌和抗寄生虫等方面表现出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水产养殖动物的成活率。目前的研究趋势是从过去的复方制剂研究更多地向一种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的免疫促进作用研究过渡,同时相关研究的深度不断加强,有助于精准用药和降低成本,拓宽了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上的应用前景,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业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疾病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们期望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水产品。但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和规模迅速扩大,水产动物病害频发,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菌株耐药性等问题逐渐凸显,这给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带来挑战。而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由于无毒、无害、无残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且来源广泛,逐渐被众多学者重视并研究。壳寡糖是几丁质或者壳聚糖经过酶解法、化学法或者物理法而获得的低聚糖,几丁寡糖是几丁质的降解产物或壳寡糖的乙酰化产物。目前,有关壳寡糖和几丁寡糖作为绿色的饲料添加剂、疫苗佐剂和水产品保水保鲜剂的研究已经开展,其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基于此,对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壳寡糖和几丁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疫苗佐剂和水产品保水保鲜中的应用,突出其调节水生动物免疫、促生长、抗氧化、影响鱼类体成分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以期为壳寡糖和几丁寡糖在水产上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产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水产动物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促进生长和发育、调节机体代谢机能或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改善水产品品质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报道,在传统配合饲料中使用水产饲料添加剂可调控水产动物生长、品质、免疫和抗病抗应激能力,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水产饲料添加剂已成为科研热点和商业焦点。综述了免疫刺激剂、促生长和抗氧化剂、诱食剂、植物提取物等新型水产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和适宜添加剂量,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促进我国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龚勋  牛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05-2507
维生素C(Vc)是动物生长、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添加Vc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就饲料中添加Vc对水产动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田飞焱  贺刚  胡火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04-4405,4408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淡水螯虾的免疫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了淡水螯虾血细胞的吞噬、包囊、修复和胞吐作用机理以及血淋巴中proPO、凝集素、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抗菌肽、蛋白酶抑制因子等免疫因子的生理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等,并展望了淡水螯虾的免疫学研究方向,旨在为淡水螯虾免疫防御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献计量分析近20年全球水产学科布局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际和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业面临着新的危机与挑战。对1997—2016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水产主题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全球水产学科文献在近20年进入稳定发展期;高被引论文总体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北美和西欧国家在水产学科占据绝对优势;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渔业和环境生态学是水产学科最主要的三大研究方向,水产学科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学科是水产学科发展的亮点;大学是全球水产学科的主要研究力量,沿海城市大学具有更优越的地缘优势;近20年中国在水产学科研究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水产学科的高水平产出相对较少,水产学科成果需要在质的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水产学科的研究方向更偏重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我国大学与全球其他水产学科研究的一流大学相比仍有进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不仅能防治水产生物的细菌性疾病,还能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因此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极为广泛。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养殖生态环境所遭受的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并由此诱导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此类污染物可通过基因水平的转移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正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了解水产养殖环境中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作用机制、传播扩散机制及污染危害影响,并对未来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为保护水产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