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4种抗菌肽Fowlicidin-2、Cecropin B、Cecropin A(1-8)-Melittin(1-18)和Thanatin串联,并在每种抗菌肽N-末端加上Kex2蛋白酶裂解位点,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化学合成四种抗菌肽(Fusion Antimicrobial Peptides,FAPs)编码基因,连接到pPICZαC载体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经甲醇诱导后,Tricine-SDS-PAGE分析获得与目蛋白大小一致特异表达蛋白条带,每升发酵液上清含量达到32 mg。初步鉴定FAPs对大肠杆菌(E.coli)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25923、鼠伤寒沙门氏菌(S.syphimurium)C77-31和绿脓杆菌(P.aeruginosa)ATCC27853均有抑菌活性,且对S.aureus ATCC25923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0μg·mL-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出核桃(Juglans regiaL.)青皮中对植物病原真菌起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依次测定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石油醚相分离流分和活性化合物对葡萄蔓枯病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合抑菌活性追踪,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分离纯化活性组分,核磁共振波谱(NMR)对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和3种萃取物以及石油醚萃取相的分离流分,分别对供试的10种、4种和3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流分Fr1-4和Fr1-5对葡萄蔓枯病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葡萄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流分,流分Fr1-4对葡萄蔓枯病菌的抑制率达70.08%;分别从Fr1-4和Fr1-5鉴定出1个环状二芳基庚烷化合物胡桃素和4,8-二羟基-1-四氢萘酮(胡桃酮);胡桃素对供试的葡萄蔓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均显示出抑制活性,对其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60、0.124 mg/mL.[结论]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三氯甲烷萃取物均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从中分离获得的胡桃素对葡萄蔓枯病菌有显著抑菌活性,对辣椒疫霉病菌有中等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产生的致病毒素组分,利用中压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C-18制备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层析对粗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以离体叶盘针刺法检测分离所得组分的致病活性。结果显示:经中压硅胶柱层析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得到了FrⅢ1和FrⅢ2两个组分,其中FrⅢ1有较强活性;用sephadex LH-20对FrⅢ1进一步纯化后又得到了两组活性组分FrⅣ1-2和FrⅣ3-4,其中组分FrⅣ3-4的活性明显强于组分FrⅣ1-2;HPLC分析发现这两组组分又分别含有2个和5个组分,7个组分均在C-18柱层析过程中出峰时间较早,说明该毒素的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乙醇溶剂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苯丙氨酸新型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M(M=Mn2+、Co2+、Ni2+、Cu2+、Z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测定了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Schiff碱配体为1∶1型电解质,其组成为KHL.H2O(L=C17H14O3NCl2-);合成的5种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类型,组成为[ML(H2O)].nH2O,配体L中的亚胺基氮、酚基氧、羧基氧均与中心金属离子M配位,另有1个水分子参与配位.荧光光谱试验显示,5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较相应Schiff碱配体的明显增强,其中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该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且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其中铜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最强的抗菌能力,其对这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和12.5μ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三种不同方法(抗氧化试剂盒法)测定鄂药砍户达正丁醇萃取层的抗氧化性。方法对砍户达正丁醇部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抗氧化试剂盒测定总萃取物及流分Fr. 10、Fr. 16、Fr. 20、Fr. 25的总的抗氧化的能力(T-AOC)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当萃取物浓度在833. 33μg·m L~(-1)至5 000. 00μg·m L~(-1)范围内,总萃取层提取物及流分Fr. 10、Fr. 16、Fr. 20、Fr. 25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4组流分中,Fr. 16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浓度在5 000. 00μg·m L~(-1)时,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91. 01 U·m L~(-1);总萃取层提取物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而后急剧减小的趋势,4组流分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也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其中Fr.16、Fr. 20均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当萃取物浓度在166. 67μg·m L~(-1)时,Fr. 16的CAT活性可达到33. 22 nmol·min-1·g-1,Fr. 20的CAT活性可达到32. 55 nmol·min-1·g-1。当萃取物浓度在3 333. 33μg·m L~(-1)至8 333. 33μg·m L~(-1)范围内,总萃取层提取物及4组流分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浓度变化呈正相关,4组流分中,Fr. 16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当浓度在8 333. 33μg·m L~(-1)时,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6. 22%。结论砍户达正丁醇萃取层物质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6.
以受根结线虫危害的罗汉果根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极性部位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罗汉果根粗提物过HPD-100大孔树脂层析柱,依次用不同浓度甲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得到Fr1,Fr2,Fr3,Fr4部位,利用传统分离方法和反相制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ESI-MS,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HepG2肿瘤细胞能力为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和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Fr4部位具有最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从Fr4中分离得到4种葫芦素,分别为双氢葫芦素E(1),葫芦素E(2),二氢异葫芦素B-25-乙酸酯(3),葫芦素B(4),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罗汉果属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4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乳酸链球菌发酵液中筛选分离出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物质,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耶尔森菌、粪肠球菌对该活性物质的抗菌谱及杀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较纯的活性物质为乳酸链球抗菌肽,该物质除了对绿脓杆菌没有杀伤作用,对其他5种细菌均具有杀伤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经抗菌肽处理后,细胞出现破损或肿胀,有部分细胞内容物外泄,并伴有细胞质稀释的现象,细胞膜界限模糊不清,细胞膜甚至完全溶解。由于细胞内容物外渗,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一株苦槛蓝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09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N-2’-羟基-3'E-十八碳烯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sphingadiene (1),(4E,8E)-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E)-3’-十七碳烯酰胺)-3-羟基-9-甲基-4,8-十九碳二烯(2),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3),胆甾-4-烯-3-醇(4),正癸酸甲酯(5),正十六碳酸甲酯(6).化合物1、2为首次从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生测结果表明,在0.5μmol/mL浓度下化合物1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和柑橘青霉有中度抗菌活性,化合物2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有中度抗菌活性,对柑橘青霉具有轻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 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SOD活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和结论】 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 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K2L·3H2O(L=C17H14NO4Cl2-)和K[MnL(CH3COO)]·2H2O,配合物中Schiff碱配体上的亚胺基N、羧基O及酚羟基O均与Mn(Ⅱ)配位.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高于配体,且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其IC50为1.616 μmol·L-1;基于静态猝灭机理,该配合物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与BSA结合形成1种基态复合物,25 ℃条件下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约为1,结合常数KA为1.62×106 L·mol-1,且分子内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核桃青皮80%乙醇提取物及其经大孔树脂HP-20分段后的各纯化部分的总酚含量,评价其各部分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核桃青皮提取物及其各纯化部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Fr.2(20%甲醇洗脱部分)、Fr.3(40%甲醇洗脱部分)部分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均高于VC(抗坏血酸),Fr.4(60%甲醇洗脱部分)和Ext.(80%乙醇提物部分)与VC相当,并且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经过大孔树脂HP-20处理后的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其总酚的含量得到了富集,为进一步研究核桃青皮各部分的物质成分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核桃青皮的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地区引种薰衣草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分析由索氏提取法获取的引种在佳木斯地区的薰衣草的茎叶精油,并结合生长速率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薰衣草的茎叶精油中最常见的成分有34种,芳樟醇(16.66%)、乙酸芳樟酯(12.01%)、龙脑(8.67%)、石竹烯氧化物(7.72%)和T-杜松醇(5.61%)是其中的主要成分,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酸酯(5.77%)、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4.45%)、α-檀香醇(3.80%)和α-松油醇(3.65%)的含量次之。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薰衣草的茎叶提取物与百菌清和丁香酚对6种病原真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可进一步研究薰衣草的茎叶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机理,以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真菌等病害来促进果蔬植物的生长和延长果蔬的储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参考家蝇防御素抗菌肽基因序列(AY260152) 设计4条引物,用降落PCR方法获得家蝇防御素抗菌肽成熟肽基因.将基因克隆人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Des-HF,转化Pichia pastoris受体菌SMD1168,在醇氧化酶(AOX) 启动子调控下,相对分子质量约5 000的重组抗菌肽Des-HF获得表达.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以小鼠为试验模型研究重组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40μg重组Des-HF可分别保护小鼠免受10倍最小致死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6003) 和Cowan I的攻击.  相似文献   

14.
南川升麻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川升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升麻根茎中的化合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位经硅粗胶拌样后进行硅胶层析,然后用氯仿-无水甲醇(10∶0→0∶10,V/V)梯度洗脱,通过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并取3、4和5化合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南川升麻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通过光谱和质谱分析将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1)、阿魏酸(2)、25-O-乙酰升麻醇(3)、兴安升麻苷C(4)、12β-羟基升麻醇(5)和β-谷甾醇(6)。[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6化合物,其中3、4和5化合物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黑芝麻黑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不同级分进行结构表征,评价各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黑芝麻黑色素的精细结构解析及功能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芝麻皮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得到黑芝麻黑色素。黑芝麻黑色素经HW-40C尺寸排阻色谱柱分离纯化,测定所得不同级分的得率、色价和黑色素含量,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黑色素不同级分的结构,通过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评价不同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黑芝麻黑色素经过分离纯化得到黑色的Fr1和棕褐色的Fr2两个级分,得率分别为60%和24%,两个级分的分子量分别为38 800 Da和6 000 Da,Fr1的黑色素含量为782.16 mg SME·g-1 DW,Fr2的黑色素含量为884.66 mg SME·g-1 DW。元素分析结果表明Fr1为真黑色素而Fr2可能是异黑色素;Fr1和Fr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显示,两个级分均含有苯环、-OH、-NH2及-COOH等官能团结构;1H-NMR结果表明Fr1中含有更多的脂肪氢且芳香环上的氢大多数被取代,Fr2的芳香氢含量较Fr1高;固体核磁13C-NMR结果表明Fr1结构中含有更多的脂肪碳和羰基,Fr2含有更多的芳香碳;XPS结果显示两个级分黑色素的官能团含量不同,C1s结果表明Fr1的C-C(H)和C=O官能团的比例高于Fr2,但C-OH/C-N和O-C=O的比例低于Fr2;N1s结果表明Fr1的C-NH官能团比例高于Fr2,但芳香N的比例低于Fr2,且Fr1不含C-NH3+;O1s结果表明Fr1的C-OH官能团比例高于Fr2,但C=O官能团的比例略低于Fr2,且Fr1中不含吸收的H2O。EPR结果显示两个级分均具有较强的顺磁共振特性,Fr1和Fr2的g值分别为2.0078和2.0085,ΔHpp分别为0.7430和0.6950 mT;X-射线衍射表明黑芝麻黑色素的两个级分均为非晶态化合物,Fr1存在平面堆叠结构。Fr1和Fr2的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83.00和54.00μg·mL-1,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53.00和30.00μg·mL-1。Fr1和Fr2的FRAP值分别为1.05和1.62 mmol FeE·g-1 DW,ORAC值分别为3 141.80和4 143.76μmol TE·g-1 DW。【结论】Fr1是黑芝麻黑色素的主要级分;Fr1主要是真黑色素,而Fr2可能是异黑色素。Fr1和Fr2结构中均含有羰基、羟基、氨基、芳环和氮杂环等官能团,Fr2结构芳香性较Fr1高;Fr2的DD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均高于Fr1。  相似文献   

16.
根据酮内酯的构效关系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新型C12吡唑啉酮酮内酯(1).1以吡唑啉酮结构单元替代泰利霉素11,12 - 氨基甲酸内酯环,以克拉霉素衍生物为原料合成 1. 1对红霉素敏感菌和耐药菌的体外活性测试表明: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p)和表皮葡萄菌(ATCC 12228)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兔肠道组织提取物与抗生素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鲜兔小肠组织匀浆机匀浆,经高温处理,乙酸浸提后,检测抗菌活性,收集具有抗菌活性的兔肠道组织提取物,采用琼脂糖弥散试验,使用兔肠道组织提取物和常见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甲噁唑)分别对大肠杆菌80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株、绿脓杆菌ATCC9027株、白色葡萄球菌8032株作抑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兔肠道组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普遍介于浓度为5万U/mL与10万U/mL青霉素之间、25 mg/mL与50 mg/mL的红霉素之间、3.12与6.25 mg/mL环丙沙星之间、1.25与2.5 mg/mL丁胺卡那霉素之间、1875 U/mL与3750 U/mL的庆大霉素之间;兔肠道组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于或等效于50 mg/mL复方磺胺甲噁唑。结果表明,使用兔肠道组织提取物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细菌性疾病是可能的,初步显示了它在抗菌药物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醚为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玫瑰红景天的粗脂肪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GC-MS)分析其组分;测定玫瑰红景天粗脂肪的抗菌活性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确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玫瑰红景天粗脂肪的主要组分为乙酸二十三醇酯(31.71%)、乙酸二十七醇酯(20.55%)、乙酸二十一醇酯(17.89%)、香叶醇(3.96%)、1-辛醇(2.87%)、1-二十一醇(2.75%)、亚麻酸(2.58%)等;玫瑰红景天粗脂肪对抗菌试验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其中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MIC)为0.08 m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简称MBC)为0.72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TCC 25925株的MIC为0.16 mg/mL,MBC为2.18 mg/mL;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05 7、0.010 2 mg/mL。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玫瑰红景天粗脂肪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2.38%)、甲基正壬酮(8.55%)、乙酸冰片酯(4.08%)、月桂酸(3.77%)、1-十三烯(3.51%)、氧化石竹烯(2.97%)和香附烯(2.59%)等。鱼腥草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0.0±2.0)mm,而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弱,抑菌圈直径仅为(8.7±0.6)mm;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硫酸链霉素。鱼腥草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未表现出任何抗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且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挥发油中;鱼腥草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20.
核桃青皮层析分离物处理植物幼苗的结果显示:①核桃青皮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Fr1、Fr2、Fr3、Fr4、Fr5、Fr6六个组分,其中Fr2组分抑制植物根、芽生长的活性最高,对供试植物根、芽生长抑制率超过了50%。②Fr2再次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6个组分,其中2Fr2组分抑制植物根、芽生长的活性最高,对黑麦草、三叶草、高粱根生长的半抑制浓度仅为1.30 mg/mL、1.56 mg/mL和1.266 mg/mL。③分离物中化感物质对植物幼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幼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