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漫长的过程由人与人之间口头相传,代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的文化宝藏,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基因,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对农事节日文化进行研究,讨论其含义、特征及文化功能,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农事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有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提起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地方戏曲自然榜上有名。安徽省的戏曲艺术丰富多彩,比如家喻户晓的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青阳腔""花鼓戏"等,上述戏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均给自己的艺术剧种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各地政府都把传承和保护其戏曲艺术列为其紧要的文化重任。本文对安徽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际性的解决对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的内容包括种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一系列环节的生产工艺,包括绫绢、缂丝、纱罗和织锦在内的丝绸产品,还有由此衍生的各类相关民俗活动。蚕桑丝织技艺与民俗活动至今依旧保存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与四川成都等地,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4.
北京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产业化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调查古北口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存在的必要性,找出了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途径,为古北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通过开发利用,使其产业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信息化时代应通过加强发展基于智慧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于智慧教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两种途径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遗产产业化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调查古北口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存在的必要性,找出了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古北口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途径,为古北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通过开发利用,使其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传承人具有"核心"地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艺载体和群众基础。屏南平讲戏作为古老剧种,历史悠久,曾在闽东北地区红极一时,但如今正走向消亡。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访谈及文献研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讲戏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平讲戏的历史由来,传承的现状及问题,并从个人及家庭、平讲戏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实现继承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遗进入大众视野,主要工作着眼于对非遗传承的宣扬和保护,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本文简要分析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及现状,对非遗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从文化经济方面来传承与保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瑜  沈守云 《现代农业科技》2010,(7):233-234,237
介绍了文化生态的相关概念、背景及张谷英村的概况,提出了其保护与发展的文化生态学建议,以期促进张谷英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蚕述》是江南蚕桑生产技术的汇集大成之作。其乡土文献价值有二:一是集他人蚕桑之书,合而编之的成书方式,对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蚕桑技术,仍具当代实践指导价值;二是记录和保存了蚕桑习俗、丝绸经济、乡土文献和蚕桑词汇等史料,描绘和勾勒了江南地域特色的蚕桑经济、风土人情、乡土生活等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围绕中国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开放型人才的目标,在“互联网+交互阅读群+阅读推广”协同认知中,通过利用重视后阅读环境下泛在阅读方式,强化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意识,促进和提高学生文化传承及发展创新IP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通过文化协同认知和阅读设计,提升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创新和国家文化责任的新一代文化创新型人才。[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学生群体阅读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群体阅读生态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发现,分析大学生阅读问题及对策,打造后阅读时代大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系,深入阐述在文化自信和知识创新(IP)的视野下,IP创新的培养模式,创新阅读模式。[研究结论]后阅读时代,学生阅读群体的阅读特征和阅读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交互互动式阅读、碎片化短阅读、评论式阅读、图像阅读等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行为,社会信息爆炸性激增,泛在化的信息大量充斥着信息的获取,图书馆及学校文化场所利用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创新科技因素的干预,会为学生群体的导向性阅读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中存在很大的文化风险,为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成功,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实施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阐述了企业并购中存在由于文化冲突而产生的文化风险,并提出并购的文化整合原则和整合策略以确保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花文化是花卉产业化发展的动力.通过不同语境下花文化发展特性及发展方式的研究,提出名花文化、乡草文化、花语文化、伦理文化4种类型及花文化发展的自发休闲方式和自主商业方式.以此为基础,结合产业化发展要求,提炼出中国特产野生花卉杜鹃红山茶的文化基因,并进行文化策划.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进程中,许多西方民族国家在进行经济政治交往中,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希望用本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统一全球,从而形成文化同一性。但是,历史事实证明文化的同一性不能形成,推行文化同一的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中的结局也并没有实现文化的真正同一,反而激起了更大变化的多元和差异性。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是一种趋势,也是现今人类解决“文化困境”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翻译对文化的迁移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顺向迁移、逆向迁移;表层迁移、深层迁移;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等基本形式,并探讨了造成这些迁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志着国家形象的各种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举步维艰,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分析,从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该走“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商标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当今商品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交流媒介。商标翻译不仅考察译者的文字处理能力,还涉及到语言、文化等因素。本文就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有关文化差异的问题,提出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指出,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翻译,尽量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翻译等值。  相似文献   

19.
Cohen J 《Science (New York, N.Y.)》1975,187(4180):907-908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应重视我们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差异的研究。在特定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首先必须了解对方的语言交际习惯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