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家庭农场经营的重要意义1.1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农业生态文明是推动农村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物品质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绿色有机产品。在农村,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家致富。其次,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当中,更加注重对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梅  高彦  麻莹婕 《农业科技通讯》2024,(2):136-141+152
为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探究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2011-2020年河北省数据,选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建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将二级指标耦合到一级指标,以经济效益的耦合值为被解释标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耦合值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探究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友好对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923,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著。使用农业产值作为替代变量,计算结果证实环境友好对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是稳健的。因此,从环境友好指标入手,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制定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规模经营的具体举措,推进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主要方向,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3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4个维度的增长幅度差异较大,生态保育增长幅度最大,资源节约却呈下降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陕北、陕南、关中3个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水平最高的是陕南地区。从10个地级市分析来看,西安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铜川、榆林等地水平较低。结合相关分析,提出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区域间农业绿色协调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指出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农业正是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是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措施。绿色农业食品安全是指在实现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的有序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优势、自然基底、生态服务、特殊生境5个维度选取17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以ArcGIS为技术支撑平台,对2011—2016年湖北省各市土地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西部和南部上升明显,东部黄冈市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并无明显变化;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社会经济利用水平呈较快发展趋势,土地自然利用水平变化不明显;2011—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且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发展不协调。此外,为促进湖北省各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谭旭  李江风  卢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976-5981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四化同步"发展评价模型以揭示湖北省各县市"四化"水平的发展状况,采用地理—经济空间权重,运用ESDA方法,分析其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湖北省各县市"四化同步"发展水平不一致,中心城市及平原地区水平较高,鄂东及鄂西山区水平较低,边缘化现象突出,且呈现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其发展水平在全局上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形成以武汉和宜昌双中心带动的格局,其发展空间差异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也与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一致。根据这些差异,结合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城镇发展战略,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推进型、统筹发展型、生态优先型三种不同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草地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呼伦贝尔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良好、绿色无污染。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呼伦贝尔草原为依托,经营生态资本,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综合选取湖北省87个开发区的样本数据,参考相关国家规程和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一套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用ARCGIS、GEODA等空间分析软件分析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相关性特征明显,总体呈空间集聚格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开发程度三大驱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耕地生态环境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永利  王宏志  杜兰  周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4,(5):1017-1020,102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湖北省1991-2011年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并且使用ArcGIS软件分析了2011年湖北省17个市(州)耕地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可持续指数(ESI)对湖北省耕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生态足迹不断增加,而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耕地的生态赤字呈波动增大趋势,全省耕地属于弱不可持续类型;湖北省耕地生态足迹可持续状况的空间分异表现在东西两端好于中部,神农架林区和恩施自治州生态盈余分别为0.289 0 hm2/人和0.096 0 hm2/人,耕地属于强可持续和弱可持续类型;西部的宜昌和十堰,东部的黄石和咸宁都较好;中部地区的荆门、天门、仙桃生态赤字最大,分别为0.652 0 hm2/人、0.492 hm2/人和0.486 hm2/人,而荆门和仙桃属于强不可持续类型。因此,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与评价耕地的利用状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56-15857
石漠化治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喀斯特生态重建历史的机遇期。回顾和总结了过去20年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贵州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定位为"生态贵州、和谐贵州、绿色经济"这一主题,石漠化治理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并指出走生态文明之路必须发展绿色经济,然后指出了今后重点要优先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推动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专业化在湖北省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呈显著趋势。荆州市是湖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探寻湖北省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概况,从荆州角度来观察湖北省的农业专业化发展也就显得较为重要。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算法出发,揭示出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空间事物分布的意义,然后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湖北省的农业生产基尼系数,揭示出湖北省农业专业化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荆州在湖北省农业生产排位的变化,分析出荆州在湖北农业专业化中的地位。在2000—2009年中,湖北省的主要农产品出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趋势,其空间基尼系数上升较快;荆州在农业专业化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了荆州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鄂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江美  吴尊华  张丽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61-6963,6983
鄂西经济发展区域圈指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整体发展基础脆弱,且投资来源短缺,脱贫成本和返贫率高,为湖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笔者在分析鄂西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与扶贫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鄂西旅游业与扶贫事业联动开发的构想,初步探讨了鄂西旅游与扶贫联动开发的可行性。笔者认为,鄂西旅游业与扶贫事业在功能上存在互补性,鄂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资源品位高,而旅游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高回报产业,其能使鄂西地区聚集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获得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城镇化建设。同时提出了扶贫发展的基本策略,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多元化投资、宽领域融资的融资机制,此外,以旅游业为引擎,将旅游扶贫与生态文明村联动发展,辅以社区参与机制,实现旅游和扶贫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3年时间内,湖北省共有323家企业,1205个产品新获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数量和总产量居全国前列.武汉市、恩施州、孝感市、荆州市和襄樊市绿色食品教量和产量居省内前5位.统计分析了全省具地域特色的绿色食品分布状况,显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6.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以衡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结构内容的解读,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剖析了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衡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接近全省第一方阵;生态产业加速升级,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45亿元;节能减排凸显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普惠受益。然而,还存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缺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不够浓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了衡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应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确立生态发展战略;探索建设指标体系,明确具体建设任务;大力培植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宣扬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县域村镇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保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统筹协调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农业领域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进而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初步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农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分析了推进绿色农业与生态文明的融合“要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怎样才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18.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气象要素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与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月累计日照时数、7~8月日平均地温和7~9月日平均昼夜温差;7~9月累计日照时数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