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油菜是会宁县种植的主要作物,冬油菜品种在一个地方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冬油菜的产量,为了筛选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越冬率和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会宁地区种植的品种,2019年,会宁县柴家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进12个冬油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县种植冬油菜陇油12号越冬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分别达到97%和2393kg/hm2。  相似文献   

2.
冬油菜是会宁县种植的主要作物,冬油菜品种在一个地方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其产量。为了筛选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越冬率和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会宁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2019年会宁县柴家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进12个冬油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油菜陇油12号在会宁县种植越冬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分别达到97%和2 394.44 kg/hm~2。  相似文献   

3.
樊志锋 《甘肃农业》2008,(12):91-91
近几年冬油菜在我区的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为5333hm^2,2004年为6340hm^2,2005年为7000hm^2,已打破了我区三大作物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冬油菜占粮食作物比例截至2005年已达到13.11%,成为了我区新兴的作物,也是农作物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然而多年来汕菜品种多为当地一般品种和天油系列,品种单一、易受冻害影响、芥酸含号高、所榨油品质差等已成为了我区冬油菜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于2004年引进7个品种进行了品种观察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我区种植的冬油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改变当地冬油菜发展中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4.
冬油菜是我乡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两年来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在市场拉动下,冬油菜的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根据作物布局调查统计,胡川乡冬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131.43万m^2,占作物总面积的33.20%,几乎和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持平。冬油菜由于成熟早、茬口好、有利于轮作倒茬,增加复种指数,可以达到以油促粮、粮油互补、进而实现双赢的效果。我乡冬油菜种植全部为甘兰型品种,每年坚持从天水市农科所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继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冬油菜是我乡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两年来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在市场拉动下,冬油菜的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根据作物布局调查统计,胡川乡冬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131.43万m^2,占作物总面积的33.20%,几乎和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持平。冬油菜由于成熟早、茬口好、有利于轮作倒茬,增加复种指数,可以达到以油促粮、粮油互补、进而实现双赢的效果。我乡冬油菜种植全部为甘兰型品种,每年坚持从天水市农科所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继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前文县冬油菜种植已达3.5万亩,冬油菜是文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退减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的主要农作物替代品种。近年来,通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杂交品种油菜,并配合病虫害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冬油菜单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冀中南地区,随着限水压采区域的扩大,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冬小麦的越冬作物。而冀中南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扩大,成为替代冬小麦的首选作物。选择鹿泉、南宫、肥乡为试点,分别利用甘蓝型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各3个,在露地条件下进行试验。首先,利用越冬率和产量,对不同类型冬油菜在冀中南地区种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优于甘蓝型,种植冬油菜时首选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然后,利用灌水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比较冬油菜与冬小麦的种植效益对冬油菜替代冬小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冬油菜较冬小麦节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好,可以替代冬小麦。最后,利用生育期拟合度对冬油菜(白菜型)与10种夏播作物(7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大豆、谷子和超早熟棉)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冬油菜除不宜与超早熟棉轮作外,与其他试验作物均可进行轮作,其中与早熟玉米、糯玉米和谷子轮作较好。研究结果为冀中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天水市山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2015~2016年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天水山区进行了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天油2255、天油14表现出丰产水平,农艺性状较好,越冬率高,适应性强,可在甘肃省天水市海拔1 100~1 700 m的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随着冀南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非常重要。本试验从我国油菜主产区引进13个优质品种,以晋油1号为对照,进行栽培试验,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筛选优质高产冬油菜品种,为邢台市及冀南地区油菜种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 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1.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冬油菜是秦州区主要农作物之一,油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冬油菜的产量,是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性增产措施。为此,天水市秦州区种子管理站引进陇油7号、天油5号等五个冬油菜品种,在秦州区华歧镇设置比较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陇油7号天油8适宜秦州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历来以种植春油菜为主,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尝试开展冬油菜种植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初步取得种植成功。一、品种选择选择芥酸含量低、硫含量低、高产、含油量高、超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9号。二、种子处理为了防治冬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提高发芽势,每667米2选用20克大民钾王原液喷洒在待播冬油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1,(9):34-36
1.川油36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杂交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该品种还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汉中和安康、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也在不断发展。为改善甘肃文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退小麦种植面积的重要农作物替代品,冬油菜的种植已经高达3.5万亩,实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从当前情况看,在技术与品种不断更新与应用中,大力推广杂交品种油菜,同时也做好相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对于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止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临夏县现有耕地面积2.51万hm2,其中冬油菜常年种植面积733.33 hm2.多年来,农民沿用混杂较严重的地方品种和传统的撒播方式种植,管理粗放,单产较低,大多数农民在冬油菜收获后,以种植饲草为主,经济效益欠佳.  相似文献   

17.
油菜已成为甘肃省天水市的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为主.其油菜种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产冬油菜品种,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为基础,采取高产栽培模式技术,加强综合田间管理措施,进一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科学施肥。【方法】 以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为例,于2017—2018年在全省冬油菜主产区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当前油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情况,并以全省冬油菜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冬油菜氮、磷和钾肥施用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以此探索冬油菜种植中施肥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油菜种植中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59.0%。全省化学氮、磷和钾肥平均用量为160、63和65 kg·hm-2。总的来说,全省化肥平均用量更加趋于合理化,但是施肥分级结果表明全省依然存在氮、磷和钾肥施肥不足和过量的现象。全省化肥施用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化施肥比例较低。Cate-Nelson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全省仅有23.8%、20.2%和21.0%农户在冬油菜种植中实现了氮、磷、钾肥高产高效。这说明全省冬油菜种植中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结论】 总的来说,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面还存在问题。在施肥方式上机械化施肥比例不足,仅为38.8%;在养分运筹上,虽然氮肥用量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是以施用两次为主,与油菜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除此之外,在施肥品种上存在偏施化肥,有机替代和轻简化施肥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白菜型冬油菜完全可以在陕北栽培。品种以陇油6号、陇油7号为主,播期控制在8月下旬到9月初,密度5000—8000株之间,冬前苗龄控制在12—14片叶。冬油菜后茬复种的适宜作物:以马铃薯、油葵、玉米(吉单27)、饲草玉米为主。高效轮作模式:夏马铃薯或双模西瓜等8月中旬以前可以收获的作物—冬油菜—马铃薯或(油葵、玉米﹤吉单27﹥、饲草玉米等)。冬油菜种植以水地为主,通过冬油菜的种植可以达到2年3熟的目的,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土地,增加了收入,同时起到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科学施肥。【方法】以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为例,于2017—2018年在全省冬油菜主产区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当前油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情况,并以全省冬油菜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冬油菜氮、磷和钾肥施用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以此探索冬油菜种植中施肥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油菜种植中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59.0%。全省化学氮、磷和钾肥平均用量为160、63和65 kg·hm-2。总的来说,全省化肥平均用量更加趋于合理化,但是施肥分级结果表明全省依然存在氮、磷和钾肥施肥不足和过量的现象。全省化肥施用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化施肥比例较低。Cate-Nelson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全省仅有23.8%、20.2%和21.0%农户在冬油菜种植中实现了氮、磷、钾肥高产高效。这说明全省冬油菜种植中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结论】总的来说,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面还存在问题。在施肥方式上机械化施肥比例不足,仅为38.8%;在养分运筹上,虽然氮肥用量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是以施用两次为主,与油菜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除此之外,在施肥品种上存在偏施化肥,有机替代和轻简化施肥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