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组织培养中的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 ,使用小麦品种绵阳 97- 392的幼穗作为外植体 ,进行组织培养 ,获得了 2 3个自交结实的再生植株 ,在田间种植为株系。其中 2个株系证明发生了叶片和种皮颜色的遗传变异 ,遗传分析证明它们是单基因隐性突变。没有观察到抗病性的突变。分析了这些株系的单株穗数 ,株高 ,穗长 ,穗粒数 ,千粒重数量特性 ,在一些株系中也观察到数量性状的明显的变异。这些数量变异在T2代中除表现为平均数的显著差异外 ,也表现为群体内植株之间的差异。这种群体内的植株间的差异揭示了数量性状变异的继续分离。本文讨论了通过组织培养产生数量性状变异作为小麦育种资源的可能的作用 ,以及组织培养中的遗传变异对转基因研究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 mMSA、mMSB 和 N_6C 三种培养基系列中分别培养11个玉米自交系的未成熟胚,其中10个系的幼胚盾片能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并能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节培养基系列中不同培养基的蔗糖浓度能有效地促进胚状体的发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玉米体细胞胚状体的形态发生过程。部分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并结实。再生植株当代(R_0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所观察的再生植株下一代(R_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0条。文章对影响玉米体细胞胚状体发生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遗传基因(CPTI) 植株抗虫性测定的同时,我们进行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筛选的研究,发现:①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第一代矮化现象较普遍,但大多数植株可能是受组织培养的影响,在第二代既可恢复原种性,只有少数是变异株;而变异频率较大的性状是生育期,2 年共获得了4 株矮化株和12 株早熟株;②突变体植株遗传具相对稳定性,第二代株系内即表现整齐一致、不分离;③经过基因转化处理后的再生植株发生突变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体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测定的同时,我们进行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筛选的研究,发现;1.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第1代矮化现象较普遍,但大多数植株可能是受组织培养的影响,在第2代即可恢复原种性,只有少数是变异株;而变异频率较大的性状是生育期,1995-1996年共获得4株矮化株和12株早熟株。2.突变体植株遗传具相对稳定性,第2代株系内即表现整齐一致,不分离。3.经过基因转化处理后的再生植株发生突变的频率增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无融合生殖种质,以离子注入后同源四倍体双胚苗突变水稻再生植株及其原始亲本和实生后代为研究材料,比较了3份不同世代材料的花粉育性和花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始亲本相比,再生植株的正常花粉率要低,败育类型主要为典败和圆败;花器性状上差异较大,11个参数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占7个;颖壳数目突变多为单颖壳突变.与再生植株相比,实生后代的正常花粉率要高,败育类型主要为染败;花器性状上差异较小,11个参数中差异不显著的高达10个;出现的颖壳数目突变较少,仅观察到极少数的单颖壳.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除草剂体细胞变异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玉米优良自交系齐 31 9和N1 0 - 6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 ,转移到加有半致死浓度除草剂绿磺隆的培养基上 ,经 3代筛选 ,获得抗除草剂愈伤组织。在加有除草剂的分化培养基上 ,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除草剂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有显著影响。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 ,自交结实 ,获得种子。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与对照相似。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再生植株及其后代对除草剂绿黄隆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玉米无卫型气孔突变体细胞系植株的再生和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花药培养建立了能长期继代再生的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继代培养2年后,在加入较高浓度的2.4-D的继代培养基上,再生小植株叶片出现了无卫型气孔结构的变异,建立起Sml玉米无卫型气孔变异体细胞系。移栽成活植株仍存在无卫型等异常气孔,经秋水仙碱加倍,获得极少雄花不育加倍植株,用其他自交系花粉授粉,得到异交结实后代,对其中EA_1株系多代套袋自交。无卫型气孔在F_1代植株叶片上不出现,而在其他自交后代中出现,但自交后即纯合。遗传分析表明无卫型气孔结构变异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而首次在玉米中获得无卫型气孔突变体纯系。  相似文献   

8.
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以浅绿类型为主;10个基因型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频率平均分别为7.61%和6.51%,大部分为晚抽穗和矮秆变异,不同基因型间性状的变异频率有显著差异,如叶绿素缺失变异频率从1.02%到10.33%,抽穗期从2.09%到20.46%,株高从1.88%到13.43%;而不同基因型在叶绿素缺失的类型及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趋向上亦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说明基因型对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性状的变异频率与趋向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胞中染色体计数、叶绿体计数和叶片下表皮气孔大小观测等方法,以植株来源的原始二倍体为对照,对茄子花药培养获得的7个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7个再生植株中,5株为单倍体,1株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法是鉴定单倍体的最佳方法;多倍体可以采用减数分裂过程进行倍性鉴定;表皮气孔大小、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成株期叶形指数均可以作为倍性鉴定的间接方法;3种间接鉴定方法结合植株结实和结籽性,可以准确鉴定植株倍性。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涉及到很多作物,变异的类型较多,主要有染色体变异、形态和农艺性状变性、抗性变异等,产生变异的机理主要有遗传和生理两方面,此类变异有其优点和不足,但无庸置疑的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  相似文献   

12.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R_2代的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和株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选择潜力,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等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0%).在抗病细胞突变体中进行丰产性选择,以穗实粒数、结实率或单株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性状结合单株产量进行综合选择,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对R_3群体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高抗高产株系应该是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中等偏多、结实率高、着粒密度大、中熟或中熟偏迟.经主成分分析入选的2个优良株系,通过R_4代种植鉴定,来自D_3[(沈农1033//Jaya/233)H_2]品系的88-334株系表现为高抗稻瘟病、整齐度好、中熟高产,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同时还选择出12个高产高抗稻瘟病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大麦不同穗数株及5个品种(系)不同粒位(顶部、中部和底部)籽粒的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穗数株及品种(系)各粒位间籽粒千粒重的差异表现相同的趋势,即中部最大,顶部和底部较小。不同穗数株主茎穗各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最大值,1穗株为顶部,2穗株为中部,3穗株则为底部;各品种(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蛋白含量加权平均值均以秀麦3号为最大,97-33最小,且主茎穗各粒位蛋白含量以顶部为最高,不同穗数株各粒位籽粒发芽速度均以顶部最快,中部和底部相对较慢;品系99-18的发芽整齐度最好,吕系92-11发芽最慢且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小麦幼胚离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0)Co—γ射线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照剂量以1000~1200拉德为宜。温室加代,一年可获得 R_0、R_1两代种子。R_0代长势弱,出现畸形苗,穗变小及不育株等,但不遗传,仅有少数穗形、壳色、芒性、籽粒等变异可遗传。R_1代变异谱广,变异率高.变异性状在 R_2代中有80%趋于稳定,R_2代是选育优良无性系的较好世代,已在 R_2代中选育出高产、早熟、矮秆、大穗、大粒等优良无性系。同功酶分析表明,各系与亲本比较,都有他们各自的特征酯酶带。  相似文献   

15.
郑单958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品种"郑单958"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种植密度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此时玉米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抗逆性等方面都比较适宜,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低于或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均有所下降,密度较低时,玉米果穗大、单穗粒重较高,但穗数偏少,产量达不到最高值;密度较大时,果穗变小,秃尖较长,空秆增加,抗逆性下降,单穗粒重下降,产量也不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芦苇草DNA导入小麦抗盐性转化体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鲁麦8号小麦为受体,开花授粉05h后导入芦苇草DNA10穗,113朵花。D0收获66粒,D1实收39个单株。从D2中选出16个变异株,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性状的是无芒、粒色、株高、穗长、穗粒数、颖尖的锐、钝等,特别是变异后代的抗盐性。以上变异后代通过自然盐渍土、盐池、水培筛选,选育出了89D252213、89D311119等抗盐性新品系。从形态特征和性状上看,说明芦苇草DNA已进入到鲁麦8号受体细胞核内,并对受体基因组产生了影响,其后代得到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7.
谷子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13个谷子品种10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出谷率和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出谷率、单穗重和穗粒重等呈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5.67%。  相似文献   

18.
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小麦后代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的方法,分别将大豆全长DNA、DNA片段导入小麦,通过对M_1~M_3蛋白质含量和株高、粒质等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株高,改变粒质。M_1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2.0个百分点)单株183个,M_2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3.6个百分点)单株33个,M_3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5.1个百分点)单株35个。M_3获得株高62cm以下(较ck降低7cm)的单株102个,占4.1%,部分单株株高能够稳定遗传。转基因后代部分单株和株系籽粒变为全角质。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201份玉米种质资源的27个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抽丝期,抽雄期,穗位高,株高,穗行数,一次分枝数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是早代育种选择中应注意的性状;而出苗期,主轴小穗数遗传力较低,穗粒重,穗重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而出苗期,出籽率遗传变异系数很小,选择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用Richards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T测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籽粒灌浆参数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灌浆各阶段不同灌浆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灌浆时间来看,灌浆持续时间T1和T3变异系数较大,Tmax.R、T、D和T2则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看,Rmax.R、R、R2变异系数小,比较稳定;R1和R3的变异系数较大,易受环境影响.渐增期灌浆速率R1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持续天数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灌浆活跃期D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参数对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灌浆活跃生长期>最大灌浆速率Rmax.R>缓增期灌浆速率R3>渐增期灌浆速率R1>快增期持续天数T2>快增期灌浆速率R2,延长灌浆活跃期对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