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泰安市2007—2009年紫外线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年等级日数和月、日变化特征。指出泰安紫外线辐射较强,在生活中需注意预防紫外线辐射。  相似文献   

2.
利用泰安市2007—2009年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年等级日数和月、日变化特征。指出泰安市紫外线辐射较强,人们在生活中需注意预防紫外线辐射。  相似文献   

3.
利用泰安市2007—2009年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的日、月、季、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泰安紫外线辐射较强,人们在生活中需注意预防紫外线辐射。  相似文献   

4.
利用武汉市2011 ~ 2013年的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武汉市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与太阳高度角变化保持一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1~2月和11 ~ 12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小,3~ 10月较大,7~8月最大;近3年来武汉市年紫外线辐射强度值基本持平,无明显年际增减变化,其季节变化特征为紫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年里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出现最少的为5级,仅69 d;出现最多的为4级,共667 d;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与天气条件联系密切,对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大气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得出了等级预测模型,预报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滨州市气象观测站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的紫外线观测资料,同时结合该站同期总云量、能见度、气温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晴好天气下,紫外线变化大体呈正态分布,在正午紫外线强度达最大;紫外线强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强度较强,秋、冬季强度较弱;紫外线辐射量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值在20W/m2左右;紫外线辐射等级为"强"和"很强"级别的日数占61.9%;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臭氧层的变化、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空气洁净程度等都是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涛  孟瑞娟  陈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3-15834
利用菏泽市2007~2012年紫外线辐射数据,分析其紫外线指数强度的年、季节、日变化特征。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菏泽市紫外线辐射强度最高可达V级,紫外线辐射指数强度达到Ⅳ级别的日数最多,约占全部的43%。菏泽市夏季(6~8月)紫外线平均指数强度为6.9,冬季(12月~次年2月)紫外线平均指数强度为5.2。菏泽市日紫外线变化规律呈抛物线型,11:00~14:00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王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83-284,286
利用1971~2000年枣庄站大雾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枣庄地区的大雾气候特征,并研究气温对大雾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夏季出现的大雾日数最少;大雾的形成主要在夜间至次日9时,9~12时逐渐消散;30年来,枣庄的大雾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气温与雾日数的逐年变化呈反位相,年平均气温越高,大雾出现的次数就越少。分析1991~2000年116次大雾过程,得出大雾形成前地面形势基本分为3种天气形势典型场及单站要素预报指标,并于2006年进行了预报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鲁中山区代表站泰安农试站2004年12月~2007年12月紫外线观测资料,逐时、逐月、逐季节、逐年际分析该地区紫外线指数强度分布特点。结合该站同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紫外线强度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联性,并统计同期紫外线预报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在晴好天气下,紫外线强度在正午时段达到最大;月紫外线指数在5月份左右达到最大;天空中云量-特别是低云量的多少是影响紫外线指数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低云量越多,紫外线强度越小;紫外线指数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较强而秋、冬季较弱;紫外线强度与同期天气现象、低云量及相对湿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紫外线预报的正确性与同期天气预报的正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者。  相似文献   

9.
东营市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紫外辐射观测仪器及紫外线指数的划分标准,对东营市2008年1~12月紫外线辐射等级日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当地紫外辐射的全年分布及月、日变化特征,并提出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紫外线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合肥地区紫外线预报系统的建立依据以及功能。由于紫外线和太阳高度角、云量等要素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2004~2006年紫外线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紫外线预报方程,并根据预报方程建立一个集资料采集、信息查询、预报制作、产品发布、定量评分于一体的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的紫外线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照射强度373.8 mW/cm2的总紫外线,强度为60.6 mW/cm2、波长365 nm的UVA和强度7.8 mW/cm2、波长253.7 nm的UVC对黄曲霉进行照射处理,然后在避光和光照培养两种条件下继续培养,研究了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对黄曲霉菌产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各波长的最佳抑制率分别为:UVA:53%、UVC:91%、总紫外线:100%;而且在紫外照射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避光培养表现出的抑制作用强于光下培养,可能与光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多酚是紫外线防御物质,是植物体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赋予植物抗紫外线、抗病害等生理功能。紫外线辐射作为一种逆境因子,与植物多酚间存在着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文章综述了植物多酚的合成途径,着重阐述了紫外线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及贮藏品质、植物多酚的种类及含量以及多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旨为揭示植物多酚合成与紫外辐射的关系及调控植物多酚合成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玉米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UV胁迫的防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芦荟提取物蒽醌类物质对增强UV辐射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辐射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而在增强UV辐射条件下,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下降;玉米的生长发育接近正常水平.由此可知,蒽醌类物质吸收了一部分UV辐射能量.表面喷施蒽醌类物质可有效减少增强UV辐射对植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在降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15.3%的条件下,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显著增加,而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还表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降低目前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苗期。说明目前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UV-B辐射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已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对UV-B辐射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5.
宋林霞  徐振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49-11049,11112
[目的]研究紫外线对淡水三角涡虫切割损伤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短波紫外线对切割损伤前后的淡水三角涡虫进行照射,测定不同照射时间涡虫体内SOD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后,涡虫体内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切割损伤后SOD活性高于切割损伤前SOD活性。[结论]紫外线可提高切割损伤前后涡虫体内SOD活性。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桃蚜,处理两代后对第3代桃蚜进行生殖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历期、净增值率、生长周期、内禀增长率等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且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桃蚜的生物学指标有显著差异,紫外线强度越大,桃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越长,净增值率和内禀增长率越大;紫外线对桃蚜生态学特征的诱变是不可恢复型的。桃蚜体内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系统,用紫外线处理桃蚜4h后,SOD、CAT及POD的活力水平均高于正常虫休,表明保护酶与桃蚜抗逆境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方法对红色素产生菌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提高红色素产量的目的。[方法]以红色素产生菌A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和超声波进行诱变。[结果]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10株红色素产量较高的菌株,选取色价最高的菌株A10作为超声波诱变的菌株,结果获得了1株红色素高产菌株B1,提高了红色素的产量。[结论]为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红色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龙眼品种‘石硖’为试材,研究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结合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的保鲜效果。在10 min55℃热处理的基础上,以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对果实进行辐射剂量分别为24、30、42 J/m2紫外照射。置于常温25℃下贮藏。发现55℃热处理10 min结合30 J/m2紫外照射处理能延缓果实失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减缓维生素C的消耗,抑制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积累,且在贮藏期内该处理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较高。结果表明,55℃热处理10 min结合30 J/m2紫外照射处理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hotostabilization of Azadirachtin-A (Aza-A) when exposed to ultraviolet light in the presence of some natural absorbers. Aza-A extract solutions with and without natural UV light absorbers in methanol were applied onto the surface of glass slides. At particular intervals, the remaining concentration of Aza-A was analyzed by HPLC. Using first-order kinetic equation, the dissipation half-life values (DT~0)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za-A under ultraviolet radiation were obtained. It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ferulic acid, gallic acid, and rutin provided moderate degree of photostabilization of Aza-A and that addition of aloin provided the best photostabilization of Aza-A, among these UV absorbers studied. Photostabilization of Aza-A by different UV light absorbers appears to be due to the competitive energy absorption of UV photons by the absorbers molecules. The dissipation half-life values of Aza-A after irradiation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sugges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loin (in 1 : 1 mol ratio) can provide better photostabilization of azadirachtin molec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