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欧阳勋 《农业考古》2003,(4):186-190
贺雨露香茗茶坊开业庆典江苏仪征市雨露香茗茶坊于 9月 2 8日上午举行开业庆典 ,余即席口占一绝以贺 (以“雨露香茗”藏头 )。雨润茶坊泛玉光 ,露甘爽雅沁芬芳。香飘天下迎宾客 ,茗饮一壶增寿康。茶厅六首一、甘露名茶甘露一奇葩 ,百采千评总誉佳。芽嫩香高汤韵雅 ,无穷回味面飞霞。二、陶然(古风 )茶友相聚话前缘 ,茗如甘露润心田。陶醉一壶香韵远 ,提神醒脑乐无边。三、清福好茶一品享清福 ,顿觉豁然天地宽。但愿茗香常伴我 ,童颜鹤发更心欢。四、松涛日丽风和柳色新 ,茶香座雅迎嘉宾。常闻往昔松涛起 ,自是龙团紫笋春。五、仙茗精行俭德…  相似文献   

2.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3.
《尔雅·释木》“·苦茶”。郭注云:“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茶。”(按茶读为茶。下同。)这段注文历来被征引作为茶的释义,但是关于“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则有不同意见。陆玑《毛诗疏》说“蜀人作荼,吴人作茗。”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荼(读为茶)、茗,其实一也。”并引张楫《杂字》云:“,茗之别名。”魏王《花木志》说“其老叶谓之,嫩叶谓之茗。”顾野王《玉篇》也说“,茶叶老者。”“茗,茶芽也。”面对众说纷纭,有必要澄清事实,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上海茶馆掌故上海《电视中专》报郎慕中世界上把茶叶当成饮料和最先种茶的首推中国,远在先秦时代民间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礼节。三国末期东吴的君主孙皓曾以茶代酒赐给宠臣韦曜,以掩众臣饮酒之目。到了唐代由于南北统一,文人学士“茗饮”喝茶之风,遍及全国,诗人...  相似文献   

5.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4):211-213
陆羽《茶经·七之事》是《茶经》一书中内容最为复杂的部分 ,涉及与饮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传说人物、神话传说 ,茶叶产地、风俗掌故等 ,以一人一事为单位 ,分条叙述 ,共约 2 5 0 0来字。其中第二大段第三条引《晏子春秋》的记载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笔者按 :戈应作弋 ,卯应作卵 )。 2 0 0 0年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人之部”根据陆羽的引文 ,以晏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 ,并加按语说 :“按 :《晏子春秋》内篇作 :“苔菜”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 :“茗菜” ,同《茶经》。当时茗 (茶 )作为食…  相似文献   

7.
宜宾茶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宜宾就已进入先进的农耕稻作文化与青铜文明时期。据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地(巴)东自鱼腹(奉节),西至道(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北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漆、茶……树有荔枝、蔓有辛,园有芳香茗,给客橙葵。可见宜宾种茶历史悠久。一、宜宾早期的茶文化宜宾茶文化源远流长,其种茶历史溯及先秦。据《华阳国志》载,公元134年,屏山始种茶树,最晚时限距今已近2000年。明清学者顾炎武《日知录》称:“秦人取蜀,始有茗饮之事。”唐代陆羽《茶经》言:茶者,南方嘉木也……巴山峡…  相似文献   

8.
姜新兵 《农业考古》2019,(5):177-181
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9.
香茗胜美酒     
明代祝允明认为:唐诗激情,宋词冷静,故唐诗中自然景物是夕阳,宋词则暮雨;唐诗中劝酒多,而宋词中则咏茶多。那么元曲怎么样?或曰:元曲多离别乡愁与叹世,但元曲中也见民间饮茶之风亦盛。由于元代仍以茶饼供市,而茶饼碾末煮饮,费事麻烦,一般人宁可上茶馆茗饮。从而茶肆处处,当时有一位被称为“词林英杰”的李乘(德载),竞留有十首赠茶肆的《喜春来》,以为茶肆作高雅广告,且录两首如下:其一,茶烟一缕累累荡,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其二,金尊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夸…  相似文献   

10.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总共120回,其中有112回讲到茶,其中对名茶、茶具、择水、茶俗、茶礼皆有涉及。本文从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两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浅作评述。红楼茶品,精茗叠见;红楼茶事,亦雅亦俗;曹雪芹展现了全方位的中国茶文化,也借茶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茶的另一别号:葭萌陆羽《茶经》称茶“一曰茶、二曰木贾、三曰、四曰茗,五曰。”但茶在古代还有另一别号:葭萌。偶翻西汉扬雄的《方言》,有语曰:“蜀人谓茶曰葭萌。”葭萌,是古四川人对茶的称谓,在汉中、剑阁、广元一带至今还保留此称呼。葭萌,本秦灭蜀后所设的县邑。而这县邑名之由来,可能因当地产葭萌(茶),故有此名,到杨雄时才把当地称茶为“葭萌”记入他的《方言》一书。葭萌县,直到元初始并入照化县,故址在今广元县南。但“葭萌”一名的由来,有另一说法,是因蜀王的弟弟叫葭萌。据《华阳国志》记载,先秦时,末代蜀王…  相似文献   

13.
四川名茶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以永川秀芽、万春银叶、巴山雀舌、蒙顶春露、龙湖翠、青城雪芽、雨城云雾、红岩迎春、鹤林仙茗、竹叶青、沫若香茗、宝顶茶、雨前茶13个四川省较有影响的名茶作为试料。这些名茶覆盖四川雅安、乐山、宜宾等13地、市、县茶叶主产区,并包含了历史名茶、恢复名茶及创新名茶3类,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另征集了13个普通绿茶样作对照。  相似文献   

14.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的明代五种茶书是指熊明遇《罗岕茶疏》、屠本畯《茗笈》、屠隆《茶说》、罗廪《茶解》、闻龙《茶笺》.丁以寿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它们的成书年代予以考订.  相似文献   

16.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内涵丰富,具有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内蕴,其灿烂光辉,还辐射到经济领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欣双茂之花。一、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付梓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比屋之饮”,由此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写《茶经》时,已有8个道(相当现在13个省区)43个州生产茶叶。到了宋代,茶诗茶词兴盛,茶馆文化发达,尤其是城镇茶馆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茶叶生产也随之扩大,生产规模由唐代的43个州发展到66个州。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18.
“茗柯”一词,自明清以来,即被认为是“茶茗的枝柯”,因而被认同为茶的代名词,迄今被认定为不易之论。但究其实,“茗柯”却并非是茶,而是“茗仃”(即茗、酩酊)一词的形近而误。今试作考辨如下,以免一再传讹。其词始见于刘宋·刘义庆名著《世说新语》,这是一部古代小说中的典范之作,极为生动传神地记叙了汉末魏晋士人的生活言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时代的文采风流,故事内容颇富情趣,语言又极具文学意味。《世说》有萧梁·刘孝标注,今传多种注释、校笺本中以文史大家余嘉锡先生所撰《世说新语笺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最为…  相似文献   

19.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5,(2):184-190
陈文华才华出众有陈君,大块文章见解新。专号包罗茶万象,茶中刊物独称尊。余悦江西余悦大名人,文化弘扬最用心。立说著书知几许?一千八百万雄文。龚建华余悦先生是导师,龚君茶学有深知。细心广集茶中事,三典成书富妙思。周志刚南昌铁路局中人,茶事研究颇用心。深探鸿渐年谱事,详明精细务求真。连振娟芳茶征服小连心,从此芳茶爱得深。博览古今资料富,撰成《茶馆》献茶人。柏凡学文柏氏爱芳茶,二十万言茗饮佳。数月成书高速度,弘扬文化令人夸。曹望成望成立志为茶业,机械研究有大成。揉捻机中研转速,采茶机器细传经杜觉民初到茶场学种茶,辛勤…  相似文献   

20.
茶博士考茶博士,通俗点说即茶馆跑堂的,拿现代话说是茶馆招待客人的服务员。但查各种辞书,说法就不一样了。《中国文学大辞典》释为“卖茶者”,《现代汉语词典》称之为“茶馆的伙计”,《中国茶叶大辞典》释为“对卖茶人或茶坊伙计的称谓”,《辞源》指为“善烹茶者”或“待茶者也称茶博士”因而又称“煎茶博士”。总之,茶博士是古代对茶馆服务员的尊称或泛称,也不免含有谀意和贬意。“茶博士”之名起于何时?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就提出了疑问:“博士、待诏,皆翰林院官名也。而何以有茶博士、酒博士、算博士之称?剃头匠又有待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