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的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测定了水稻鲜干重、分蘖动态、叶面积、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作物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覆膜湿润栽培显著地提高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一次性基施氮肥后,覆膜水稻前期的生长速率和氮素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淹水处理,表现出旺长趋势;而后期则低于淹水处理,且穗实粒和收获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杂交中稻协优63进行旱作膜秸覆盖处理,结果表明: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处理间的库、源效应有显著差异,它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处理比不覆盖和全程覆秸处理增产40%,比全程覆膜和拔节前覆膜处理增产15%;其群体总库容依次多38%和15%,经济产量源分别多37%和19%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以水种方式为对照,调查分析了覆膜旱种、覆秸旱种、露地旱种3种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相比,3种旱种方式水稻移栽至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全生育期延长,稻株各节间长度、穗长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偏低,其减少的顺序为露地>覆秸>覆膜;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根冠比、粒叶比(颖花数/顶3叶叶面积)覆膜方式均较高。结果还显示:旱种方式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单位面积穗数覆膜方式高于对照,覆秸旱种和露地旱种则低于对照;旱种方式水稻的粒重,汕优63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旱种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武育粳3号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实率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种旱种方式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但汕优63覆膜方式减产不显著,其余品种×旱种方式减产均达显著水平(P<0 05)。考虑到节水种稻和生态效益,提出采用覆秸方式种稻并辅以适量适时浇水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龙  贾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10-17412,1741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宁粳16号和旱稻297为试验材料,进行淹水、干湿交替和旱作灌溉处理,观察水稻和旱稻的生长动态变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其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经济系数等的影响。[结果]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灌溉使水稻和旱稻分蘖期后移,生育期推迟,生长发育缓慢,株高降低,产量降低,穗长变短,穗数不足,穗粒数下降,千粒重降低,结实率下降,经济系数提高;旱稻与水稻相比,旱作灌溉处理对旱稻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覆膜旱作高产节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66  
研究了全程旱管条件下地膜覆盖、超稀植(5.3~6.4万穴/ha)对水稻生物学性状、水分生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干重、生物量、株高、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以及茎伤流液量极显著地大于裸地旱作水稻。覆膜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增温作用,降低了水稻叶片的细胞汁液浓度、细胞质膜透性,从而缓解了水稻植株的水分胁迫程度。覆膜旱作水稻产量达到6372~13500kg/ha,而裸地旱作水稻产量仅为4530~5400kg/ha。水稻覆膜旱作比裸地旱作或淹水栽培显著节水。  相似文献   

7.
试验共设5个氮肥施用量(0,60,120,180,240 kg/hm~2),测定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水稻冠层6种高光谱指数,并将高光谱指数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覆膜旱作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2)覆膜旱作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3)水稻冠层比值植被指数(RVI)与覆膜旱作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 584.5kg/hm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9 394.05 kg/hm2增产2 190.45 kg/hm2,增产率为23.3%。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 285.2 kg/hm2,增产1 299.3 kg/hm2,增产率为12.63%。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 kg/hm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覆膜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覆膜旱作稻产量可高达8 164 kg/hm2,常规水作稻产量为7 846 kg/hm2,增产幅度3.4%~11.9%,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其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中,均以旱作覆膜栽培(HF)产量最高,与水作覆膜栽培(SF)、旱作不覆膜栽培(HBF)、常规栽培(CK)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88S/1128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从高至低的顺序为:HF>SF>HBF>CK.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7号产量从高至低的顺序为:HF>HBF>SF>CK.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是HF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两个品种均表现HF干物质积累、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SPAD显著高于CK、SF和HBF,但HF、SF和HBF株高不如CK.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已经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和优良品系的分布,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瘟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经克隆的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和15个主要品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根据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结果,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杂交组合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获得24株理想的多基因聚合F4单株,并进行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i2、Pi36、Pi37、Pikh、Piz-t和Pi-ta等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水稻品种中分布较为广泛,而Pi9、Pib、Pi21和Pi-d2分布较少。同时发现,品种间稻瘟病抗性基因有较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地进行多基因聚合。因此,在吉林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优良的稻瘟病新品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方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抗稻瘟病育种的各种技术,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育种和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稻象虫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发生危害情况 ,分析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了来自江西省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131份水稻品种(系)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其中抗病的7份,中抗的22份,中感的28份,感病的58份,高感的14份。感病材料占77.52%,抗病类型的材料仅占22.48%。加强育种中间材料的抗病性鉴定有利于提高抗病育种之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育种和生产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些实例,可供水稻育种者及水稻栽培工作者等科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罗霄凤  康晓慧  彭玉娇  张娜  张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99-1400,1402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方法]对从四川地区6个水稻主栽点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样进行分离,将分离所得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记录其培养性状,并对分离得到的23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不同菌株间的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菌株生长速率属于中等菌株(40 mm≤Φ≤60 mm),其余都为慢型菌株(Φ〈40 mm),无生长速率快的菌株(Φ〉60 mm)。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为强致病力菌株,其余为中等致病力菌株、无弱致病力菌株。[结论]该研究明确了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大米陈化度对直接挤出制备直条米粉品质和质构特性方面的影响。[方法]研究了大米陈化度对使用双螺杆挤压机直接挤压制作米粉品质的黏着性、断条率、吐浆值、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等的影响,并对陈化度与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陈化程度较低的大米粉在挤出时米粉条较黏,容易黏连,表面粗糙,随着陈化度升高米粉条黏度降低,表面光滑;随着陈化时间增加米粉咀嚼度和弹性呈上升趋势,断条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吐浆值呈上升趋势,感官评价随陈化加深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研究表明,脂肪酸值可以作为评价大米陈化度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进行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新剂型农药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防治效果和使用安全性。结果表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高达79.25%,明显高于对照药剂72.98%的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