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梅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引入的3个梅品种以“白加贺”和“鸳宿”表现较好。它们的果重20克左右,含糖量约1.5%,含酸量约50.%,丰产,花期迟;6月中、下旬成熟,白加贺的单株产量略高于莺宿,但在钙质土“白加贺”更易生理缺铁。两品种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应用Eberhart&Russel模式估算了1995年四川凉山州8个小麦新品种(系)在7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稳定性,表明:品种(系)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西辐五号为高产稳定型品种,91γ—363和88—16—2为中产稳定型品种(系)。7559和3033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同环境的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稳定性方差σ2i分析表明,7559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种(系)。阐明了回归分析模型是测定基因型对于环境响应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凉山州选择小麦生产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的选育和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讨论了小麦优良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繁六及其姊妹系的选育过程和特点,对它作为种质资源的作用、意义和应用以及它的系谱及其与衍生种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繁六及其姊妹系的研制在育种理论、育种方法和实际操作诸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认为繁六及其姊妹系是四川麦区小麦品种演变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小麦新类型和最重要的亲本材料,由此衍生了绵阳11号等29个小麦优良品种,栽种面积累计达2亿多亩,是四川麦区小麦生产过去二十年中连续上了两个台阶的重要因素,表明了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前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顶小穗与小麦穗花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在不同播期下的小麦顶小穗与穗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穗花发育持续期在品种和播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顶小穗前主要受温度影响,顶小穗后则主要受光周期影响。幼穗分化的发育速度与日均温呈正相关。小穗数和小花数随迟播而减少,可育小花数随迟播而增加。小穗数与可育小花数的多少由其分化速度决定。  相似文献   

5.
丰抗兼优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丰抗兼优玉米新杂交种川农交9号的选育研究进行了总结。川农单交9号是在选育“三高”自交系48—2的基础上,用它与表型性状差异相对地大,目标性状与之互补的5003组配而成,并在加大选择压和多生态条件下鉴定出来的一个杂交种。该杂交种的突出特点是,把矮秆与大穗、丰产、多抗、中熟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病害的多抗性以及种子生产的高产性,它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在缺锰土壤上的生长和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缺锰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观察了12个小麦品种对缺锰的反应。不同品种在缺锰症出现时间、症状轻重、幼苗生长、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及时锰肥的反应各不相同。川麦22、绵阳11等不耐缺锰_而“951”在不施锰条件下也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了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甘蓝型油菜(B.napus L.)早熟品种的移栽叶龄。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增育小、中壮苗在4-6片叶、根颈粗4-6mm,苗高14-20cm时移栽,产量极显著高于7~8叶的大壮苗,并且,小、中壮苗移栽容易达到越冬、春发稳长,有利于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8.
抗收获前发芽小麦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6个普通小麦品种的完整穗卷在纸巾里做发芽试验,测定了穗发芽度和穗发芽率,并在皮氏培养皿里测定了22个品种的种子休眠性。在本研究中,腊熟期种子休眠的白粒地方品种“宜宾白麦子”最抗穗发芽。讨论了影响穗发芽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地方品种“青神”及它与外来综合种“墨白94”组配成的“青神×墨白”两套基础材料,采用四种不同近交方式,按常规选系标准和同等选择强度经四代选择,得到32个近交系。用它们及它们与四个纯合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的32×4=128个测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考察了其主要性状十四个。以表型值、GCA、表型值变异度和遗传变异度为衡量选育优良自交系效率的指标。研究不同近交方式对选得优系率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交方式能显著地影响所选系部份性状的选优效率。适度近交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选系法的选系可靠性差、选优效率低的缺陷。能有效地提高所选系的生活力、生产力和GCA,其变异度也不显著高于连续自交所选系。因此有较高的选优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S.A.Eberhart等提出的“稳定性参数法”估计了1987年四川省高粱区试的6个品种(组合)的产量及产量成分的稳定性参数,并进行了产量及产量成分在稳定性反应“b”上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5-31、青壳洋高粱、矮马尾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在“S_d~2”较小时,产量稳定性主要与穗粒数的稳定性反应呈正相关,与千粒重的稳定性反应呈负相关,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七个籽粒大小不同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三个播期中评价籽粒生长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终结体积的基因型与播期互作不显著,其余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播期互作。对于最大鲜体积、终结体积和粒重,只有基因型与播期互作中的线性部分显著。多数大粒型组合的终结体积、最大鲜体积、粒重和有效灌浆期表现较稳定。大粒型杂交种多数性状比小粒型具有较大的均数和回归系数,粒重的稳定性参数与终结体积、有效灌浆期和实际灌浆期的稳定性参数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产量及组成性状稳定性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由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成55个单交组合,在三个地点试验。产量及组成性状的稳定性参数的估计按Tai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参数的配合力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籽粒深度等组成性状的稳定性的线性反应的遗传主要受GCA所控制;在直线响应离差的表现中,GCA和SCA都同样重要。产量稳定性在相关分析中主要与百粒重、籽粒深度、穗重、穗粒重和单株穗数的稳定性反应有关,而穗长和行粒数与其它组成性状表现出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试验通过对两组不完全双列杂交(6×5和4×3)组合的F_2、F_3及B_1等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初步认为杂交水稻育性茎因型因组合不同而不尽一致。有些组合只具有隐性不育基因,另一些组合则既具有隐性不育基因,也具有显性不育基因,显性可育基因对显性不育基因表现出遮盖作用。隐性不育基因数在组合问的变异主要决定于不育系,而显性不育基因数的变异则主要决定于恢复系。作用育性基因数和显性不育基因数与F_1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本文还提出了根据已知育性基因型求F_2、B_1和F_3等群体的理论不育株率的公式,以及根据各群体的不育株数和样本容量估算其育性基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模糊聚类在作物遗传差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模糊聚类在植物遗传差异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其与常用的作物遗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在应用多个性状计算品种间的相似系数(隶属函数)前,应当将各性状构成的相关指标转换成非相关指标,再参加相似系数计算。本文以玉米和水稻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methods are described that could be used by a farm manager to def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ability within a field from a series of yield map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oi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and pasture dry matter yield data over 4 years (2004–2007)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ability in a 6 ha pasture field. The data were combined into two maps that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recorded over the 4 years. The two maps were then combined to create a single map with five management classes, each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way the field is managed. These categories are: high yielding and stable, high yielding and moderately stable, low yielding and stable, low yielding and moderately stable and unstable. The unstable class represents 83 and 93% of the total area with regard to soi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and pasture dry matter yield, respectively.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temporal stability found cancels out over time, leaving a relatively homogenous map of spatial variation.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is that each pasture field should be manag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year’s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also justify a further study that evaluates the soil phosphorous dynamics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用四川麻鸭母鸭与建昌鸭、北京鸭和狄高鸭公鸭杂交,纯种设平行的对照。在放牧为主、人工给饲为辅的条件下每隔10日龄测定鸭群至70日龄的体重,并于60和70日龄分别屠宰一半,进行屠体分析。建川、京川和狄川鸭60日龄体重分别为1458.0、1500.0和1436.0克,70日龄分别为1638.5、1792.5和1648.0克,均显著高于四川麻鸭(p<.05)建川和京川还具超双亲表现。自出壳至70日龄体重的杂种优势一般较高而显著。60日龄建川、京川和狄川鸭屠体重(分别为884.0、887.0和882.5克),胸肌重(分别为59.2、49.7和50.5克)和腿肌重(分别为142.4、140.2和136.6克)均超过各自的双亲,屠宰性状的杂种优势,建川和狄川70日龄比60日龄明显下降,而京川则有上升之势。建川鸭胸腿肌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居参试品种和杂种之首,屠体脂肪含量以狄高鸭最高。试验还观察到三个优良肉用品种在放牧为主的条件下不能发挥其快速生长潜力。据此,在四川稻田养鸭条件下推广这三个杂种,可获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作物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作物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简称G× E,下同)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分析方法给予了综述,在充分比较了几类方法优缺点的同时,特别推荐了非线性方法中的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法、模式分析法以及GGE叠图法,这三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分析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猪品种间HSL基因外显子IPCR—RFLP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ve lipase,HSL)是负责分解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释放游离脂肪酸关键酶。本研究利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分析了猪HSL基因外显子I区多态性,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和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杜洛克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是15%和85%;脂肪型通城猪和清平猪表现为AA和AG两种基因型,其等侠基因A、G的频率分别是91.67%、8.33%和89.83%、1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