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测量分析了锦江河野生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和框架特征,为黄颡鱼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锦江河黄颡鱼的背鳍为Ⅰ-6~9;臀鳍为19~22;腹鳍为6~8;胸鳍为Ⅰ-6~8,平均全长是体长的1.19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肠长的4.21、3.86、7.22、1.57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2.19、6.23、2.34倍,体高是体宽的1.09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36倍,肥满度系数K=1.82±0.29,其体长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测量分析了鄱阳湖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的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鄱阳湖鳡鱼的背鳍为D.Ⅱ.11Ⅰ-9,臀鳍A.0.13,腹鳍V.Ⅰ.9,胸鳍P.Ⅰ.17,尾鳍C.Ⅵ.25。其体长为体高的6.7~6.9倍、为头长的4.3~4.5倍、为尾柄长的6.29~6.31倍、为肠长的2.04~2.08倍。其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测量并分析了梵净山地区粗须白甲鱼的传统形态特征和现代框架特征。结果表明:梵净山地区粗须白甲鱼平均全长是体长的1.2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的4.82倍、4.90倍、11.65倍、5.56倍,头长分别是眼径、吻长和眼间距的4.19倍、3.16倍、2.40倍。粗须白甲鱼的肥满度系数K=1.76±0.27,体长(H)与体质量(M)的函数关系式为M=0.019 3H2.9623(R2=0.972 6),体长(H)与肠长(L)成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L=2.228 1H-5.426 9(R2=0.923 3)。  相似文献   

4.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5.
2021年3月-2023年3月,为了准确地对粗须白甲鱼的形态种质标准还和系统分类研究,测量分析了梵净山地区粗须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地区粗须白甲鱼的背鳍是iV-8,腹鳍是ii-8,臀鳍是iii-5,胸鳍是i-14-17,侧线鳞鳞式是47 6/4(V)49,平均的全长是体长的1.2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的4.82、4.9、11.65、5.56倍,头长分别是眼径、吻长和眼间距的4.19、3.16、2.4倍,粗须白甲鱼的肥满度系数K=1.76±0.27,该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适宜用幂函数表述,函数关系式为M = 0.0193L2.9623(R2 = 0.9726),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方程为M = 0.0193L2.9623(R2 = 0.9726)。  相似文献   

6.
为长臀鮠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资料,对红水河长臀鮠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红水河长臀鮠可数性状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遗传性状较为稳定;可量性状全长为体长的1.10~1.23倍,体长为体高的3.63~4.54倍,为头长的3.87~4.75倍,为尾柄长的7.74~15.43倍,为尾柄高的8.0~13...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影响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其人工选育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方法]随机选取45、65和110日龄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池塘养殖的卵形鲳鲹群体,共383尾,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头高、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09~0.85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尾柄长>吻长;6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88~0.90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高>尾柄长>眼后头长>吻长>眼径;110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674~0.826,关联度排序为:体长>体高>全长>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吻长>尾柄长.各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相关性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均为体长、全长和体高.[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的各形态性状中,以体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全长和体高次之,因此生产中宜将体长和体高作为间接选育卵形鲳鲹体质量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8.
二、三倍体鲤鱼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二、三倍体鲤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三倍体鲤鱼在体长/尾柄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尾柄长、头长/眼后头长、头长/眼间隔、体高/体厚等可量性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据此,可作为二、三倍体鲤鱼之间的区别特征.在可数性状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解剖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鲥体呈纺锤形,鱼体背部为灰黑色,略带蓝绿色光泽;口端位略偏上口位,脂眼睑发达,鳞片较大,侧线不发达,鳃耙细长而致密,第1外鳃弓鳃耙数为24-31+47-55;鳍式分别为D.3-13-16,P.1-16-17,V.1-8,A.1-2-17-19,C.23;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肠长和肛前体长的3.48倍、4.19倍、6.88倍、2.12倍和1.44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60倍、5.13倍和3.99倍,体高是体宽的2.27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71倍;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长且细,有92-115条;鳔2室,与体腔等长;体长(L)与体质量(W)的幂指数关系为W=0.0096L3.1429(n=47,R2=0.9753),肥满度系数为1.53;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4 sm+44 t,NF=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与主要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眼斑双锯鱼快速生长品系选择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月龄眼斑双锯鱼为研究对象,准确测定其体质量(W)及全长(L1)、体长(L2)、体高(L3)、头长(L4)、头高(L5)、吻长(L6)、尾柄长(L7)、尾柄高(L8)、背鳍前距(L9)、胸鳍前距(L10)、腹鳍前距(L11)和臀鳍前距(L12)等12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计算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应用通径分析筛选显著影响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13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0.01),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高(0.965),其次是尾柄高(0.944),与体质量相关系数较小的是吻长(0.730)和尾柄长(0.601);剔除共线性影响后,通径分析筛选出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5个形态性状分别是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其中,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排序为体高(0.574)>体长(0.404)>尾柄高(0.284)>吻长(0.108)>头长(-0.358),间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为头长(1.256)>尾柄高(0.667)>吻长(0.621)>体长(0.540)>体高(0.391);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排序为体高(0.330)>体长(0.163)>头长(0.128)>尾柄高(0.081)>吻长(0.012)。体质量与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等5个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W=-0.708+0.085L3+0.084L8+0.025L2-0.090L4+0.070L6,R2=0.963。【结论】体高可作为以2月龄眼斑双锯鱼选育快速生长品系的首选目标性状,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高等变量则可作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形态特征的泥鳅染色体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12.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05-17607
[目的]为袁河花(鱼骨)形态种质资料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以花(鱼骨)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40尾袁河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袁河花(鱼骨)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的(4.78±1.4965)倍、为头长的(3.76±0.2035)倍、为尾柄长的(6.68±1.0324)倍,头长为吻长的(2.80±0.3021)倍、为眼径的(4.01±0.3939)倍、为眼间距的(3.21±1.1515)倍,为头宽的(2.10±0.3075)倍,为头高的(1.81±0.1484)倍,为口裂宽的(4.44±0.649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8±0.2866)倍.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224L29168(R2=0.9576).肥满度系数(K)为1.57±0.1908,空壳重与体重比值(V)为0.87士0.0572,花(鱼骨)肠道系数(Ci)为1.08±0.1261,体长与肠长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方程为:Y=1.2624X-2.8109(r2 =0.7934).除内脏重、性腺重、成熟系数外,雌雄个体其他外形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袁河花(鱼骨)呈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尾13月龄养殖齐口裂腹鱼,测定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头长(X_6)、头高(X_7)、头宽(X_8)、吻长(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和躯干长(X_(12))等12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齐口裂腹鱼的眼间距外,其他11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有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5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0.369)最大,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25,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66.052+9.378X_2+18.727X_3+7.419X_4+12.658X_9-4.742X_(10)。综上,齐口裂腹鱼的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提高齐口裂腹鱼优良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117尾体长在260~350 mm的野生清水江鲤个体,分别测定其体质量、体长、全长、体高、体厚、头长、尾柄长、尾柄高等8个形态学指标,研究清水江鲤外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了清水江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性共性的全长指标,构建了显著性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清水江鲤形态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等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高的通径系数最大,为0.582,尾柄长的通径系数最小,为-0.123;决定分析结果同通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显著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为0.911;采用逐步引入-剔除自变量的方法,建立以尾柄高(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厚(X_4)和尾柄长(X_5)估计清水江鲤体质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 217.894+1 048.363X_1+329.480X_2+438.304X_3+453.326X_4-354.932X_5,经检验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是影响清水江鲤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鱼类传统形态学和现代框架特征以及鱼类繁殖性能分析方法,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 Lin)的表型结构及繁殖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乌原鲤侧线鳞41~45、侧线上鳞7~9、侧线下鳞5~7、背鳍鳍条15~18、背鳍鳍棘ⅳ、胸鳍鳍条17~20、胸鳍鳍棘ⅰ、腹鳍鳍条9、腹鳍鳍棘ⅰ~ⅱ、臀鳍鳍条5~7、臀鳍鳍棘ⅲ、围尾柄鳞16~18、背鳍前鳞14~18;体长是体高的2.6~3.2倍、头长的3.6~4.2倍、尾柄长的5.3~6.0倍、尾柄高的7.1~7.9倍,头长是吻长的2.1~3.2倍、眼径的3.0~4.7倍、眼间距的1.9~3.0倍、尾柄长的1.3~1.9倍、尾柄高的1.7~2.1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1~1.4倍;5~8龄乌原鲤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49 774粒卵,绝对繁殖力和卵巢质量有随着体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性腺成熟系数18.5、体长相对繁殖力139.9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43.9粒/g、净体质量相对繁殖力53.4粒/g,均随着其体质量和体长增大而降低。乌原鲤繁殖力较低,为每年一次性产卵鱼类,人工繁殖应遵循乌原鲤的繁殖习性,充分利用其繁殖力,为乌原鲤自然资源增殖与保护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持续水流刺激对青鱼幼鱼体型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体质量为(11.90±0.24)g、体长为(8.94±0.31)cm的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9cm/s、18cm/s和36cm/s处理组,分别在不同水流速度下处理8周.随后从各组中各随机挑选12尾实验鱼,测量分析其体型特征参数变化.结果显示:9cm/s处理组的头长和头长/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8cm/s处理组的头长、头高、体高、叉长、鱼体侧面积和头长/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36cm/s处理组的头长、头高、尾柄下侧长度、尾柄侧面积、头长/体长和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形态参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持续水流刺激显著影响了青鱼幼鱼的体型特征;高流速(36cm/s)刺激下青鱼幼鱼的尾柄面积显著增加,这可能有利于其游泳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一龄黄姑鱼幼鱼362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吻尖至背鳍起点长、眼径、眼间距共12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00**),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6.00%);眼间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066**)。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627 6);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d=0.904,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104.906+4.336 x1+11.654 x2+14.015 x3+7.138 x4+8.761 x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