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对河南省商水县李埠口乡砖瓦窑取土区复垦3,7,8,9年的土壤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土壤容重有随复垦年限增加而改善的趋势,但培肥力度不够。针对该区复垦土壤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复垦土壤质量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采煤塌陷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沉陷土地资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因此,对河南省永城市煤矿塌陷复垦区复垦1、3、5年和附近正常农田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了土壤容重、比重、土壤孔隙度、pH和有机质5个指标,比较不同复垦年限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复垦1、3、5年后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81±0.03、1.75±0.02和1.60±0.02 g/cm3,土壤比重分别为2.40±0.03、2.70±0.04和2.86±0.02 g/cm3,土壤孔隙度分别为22.60%±0.08%、34.93%±0.11%和43.82%±0.13%,土壤pH分别为7.20±0.10、6.90±0.10和7.10±0.10,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32%±0.01%、0.49%±0.01%和0.83%±0.02%。复垦后的土壤比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3个指标逐年升高,土壤容重逐年下降,土壤pH变化不大。永城市采煤塌陷复垦区随着复垦时间的推移,土壤质量逐步提高,但仍未达到塌陷前水平,土壤有机质极其缺乏,建议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范围露天矿区复垦过程,对使用充填式复垦产生的土壤贫瘠、土壤侵蚀和土壤压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今后土地复垦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耕地由于不可再生性而被大家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宅基地复垦区的土壤修复成为都市郊区发展的重要方式。下文中,笔者以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为例,对宅基地复垦区土壤修复的背景进行说明,并从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化管理、提高宅基地复垦区土壤的利用率、构建易居环境以及推动高校农业的发展来具体介绍宅基地复垦区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以济宁市采煤塌陷区粉煤灰充填、煤矸石充填、引湖充填、引黄充填、预复垦5种方式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养分及整体肥力恢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 cm耕作层,煤矸石充填较其他方式对复垦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提升效果更显著,分别达28.07 mg/kg、45.15 mg/kg、1.14%。速效钾含量以引黄充填最高,粉煤灰充填对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最小,预复垦对耕层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0~50 cm土层,对复垦土壤养分提升效果最显著的为粉煤灰充填,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分别高于对照地块68.5%、89.0%、71.4%、177.3%。五种复垦方式对耕作层土壤整体肥力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粉煤灰充填地块煤矸石充填地块引黄充填地块引湖充填地块预复垦地块,在30~50 cm土层依次为引湖充填粉煤灰充填预复垦引黄充填煤矸石充填。综合考虑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养分及整体肥力恢复程度的影响,粉煤灰充填、引湖充填方式对于济宁地区土壤肥力的恢复效果最为显著,可在该地区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不同复垦年限和复垦模式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构建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以山西安太堡露天矿区3,8,20年复垦耕地、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耕地和自然恢复地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样地土壤容重、养分、微生物量及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样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复垦区土壤容重在1.37~1.5...  相似文献   

7.
充填复垦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本身的不均一性,使得充填复垦土壤特性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较低。以土壤含水量作为反映土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研究了充填煤矸石复垦地、充填粉煤灰复垦地和未塌陷区对照地的含水量变异的结构性。结果表明,充填复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小,复垦行为使土壤综合性质变得均一。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泉子沟铁尾矿区为研究区,按一定比例在尾矿砂中添加土壤、菌糠共6种复垦模式,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的Cd、Cr、Cu、As、Zn、Ni及Pb 7种元素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并分析各复垦模式下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纯尾矿砂中添加菌糠比添加土壤能更有效地降低Cd、As、Ni、Cr这4种元素含量,降低范围为0.07~33.77 mg/kg,但对于Pb和Cu,施加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与纯尾矿砂相比,6种复垦模式土壤的Cu、Ni、Cr、Zn平均值降低了5.4%~64.5%;Ni、Cu、Zn的含量超过了毗邻区土壤背景值,除As外,其他6种重金属均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仅有Cu超过了国家评价标准,Cu的超标率最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Cu外,其余6种元素均为轻微污染,其他元素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6种复垦模式的土壤大部分属于尚清洁(警戒级)土壤,其中Cu含量高,分担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废渣及炼锌区附近污染土壤剖面的Pb、Zn、Ed的分布特征。[方法]在废弃地上和废弃地附近耕地各选择1个点进行分层采样.在每个剖面的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采集3个样品,采用客土法进行复垦,在废弃地上设计10个处理,进行废渣重金属迁移模拟试验,研究废渣中Pb、Zn、Cd迁移规律。[结果]废渣表层Pb、知、CA分别为3453、5678、23mg/kg,废渣剖面上重金属含量基本一致。冶炼区附近表层土壤Pb、Zn、CA分别为325、523、9.6mg/kg,污染重金属向下逐渐迁移。废渣重金属向上层土壤没有明显的迁移。Pb向下层土壤几乎没有明显迁移,Zn和Cd向下层土壤有明显的迁移,Cd的迁移性最大。[结论]隔离层能有效控制废渣重金属向下层土壤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昆明海口磷矿山复垦区的土壤含水量,旨在为该地植被复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昆明海口磷矿山复垦区为试验区,分别测定不同植被条件下不同土壤深度、不同时间段、不同人为因素影响下以及降雨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结果]矿山复垦区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下午土壤含水量高于上午;果林土壤含水量高于蔬菜地;未翻耕地土壤含水量高于翻耕地,且翻耕后覆膜的土壤含水量较高;降雨1 d后的土壤含水量较高,降雨后土壤含水量较降雨前高出15%左右。[结论]复垦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时间段、人为因素、降雨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柳杉连栽林地的土壤肥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柳杉连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肥力一耕土比二耕土高,根际土壤显著的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评价黔中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非碳酸盐岩的土壤肥力,旨在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基本状况及肥力。[方法]以黔中地区6种非碳酸盐岩类岩石上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提取4个主成分及其贡献率、特征值及得分值,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计算各类岩性土壤肥力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土壤化学性质,即土壤养分在土壤肥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非碳酸盐岩类岩石的土壤肥力不同,以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肥力最好,其次为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最差的为长石石英砂岩。[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前人对于喀斯特土壤肥力的研究,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的非碳酸盐岩类土壤肥力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喀斯特地区的植被培育、生态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讨论了区域土壤肥力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洞庭湖区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但区域内土壤肥力存在差异,其中平原区河流冲积物区土壤肥力最高,丘岗山地区的红层、花岗岩等区土壤肥力较低;地质背景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量养分影响最为显著,认为在合适的区域,以合理的耕种方式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对培肥地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不同施氮量下不同肥力土壤在小麦孕穗期的土壤活性氮组分(土壤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转化与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方法】以长期(37年)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贫瘠土壤-NF:长期不施肥;低肥力土壤-LF:长期施用化肥;中肥力土壤-MF: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高肥力土壤-HF: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添加外源硫酸铵氮肥(N0:0、N1:135 kg·hm-2、N2:180 kg·hm-2)之后,小麦生长旺盛时期(孕穗期)土壤活性氮组分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变化以及与土壤供氮效应之间的联系。【结果】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肥力土壤的可溶性氮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最高,而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2达到最大,N1最低;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而微生物量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P<0.05);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在低肥力土壤最大,而在高肥力土壤增幅最小。不同肥力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吸氮总量和吸15N量的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其中,吸收15N量所占小麦吸收总氮的百分比大小变化为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相同肥力不同处理下,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吸氮量和吸15N肥料的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总体上施氮处理下小麦吸肥料氮所占吸收总氮的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4%;各肥力土壤中肥料损失量均为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P<0.05),而且氮肥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处理最大;土壤活性氮组分与土壤供氮、氮肥利用率、小麦吸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高肥力土壤上添加适宜氮量(135 kg·hm-2)利于土壤中活性氮组分的转化,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兵团农七师 12 5团为例 ,探讨建立了乡镇、团场级土壤肥力信息管理和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学模型等方法建立了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结合肥料试验建立了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系统具有生成乡镇、团场地理信息土壤肥力分布图、分析土壤肥力资源、提供棉花施肥咨询与配方推荐等功能。系统应用的结果表明 ,12 5团土壤肥力大多处于中等水平 ,高、中、低肥力土壤的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 30 .5 %、4 1.5 %和 2 8.0 % ;2 0 0 0年推广 2 .87万ha,每公顷节约化肥投入成本 114元 ,增产皮棉 12 3kg ,合计节本、增效 15 84万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数据集的肥力指数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肥力评价对江西红壤地区土壤的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目前土壤肥力评价使用的指标多且没有统一标准,构建最小数据集肥力指标的肥力指数综合模型能够为农业管理者提供足够的肥力信息。通过对来自吉安县、余江县和兴国县240个土壤样品的全部肥力指标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最小数据集的肥力指标,并对全部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和最小数据集建立的肥力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分类后的配对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最小数据集的肥力指标因子有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链和粘粒含量4种,基于4种肥力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和全部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相关性极显著,相关性达0.92,分类后的整体准确率为88.75%,kappa因子为0.82,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最小数据集建立的肥力指数和全部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一致,能够较好代表全部肥力指标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 ̄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 ̄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 ̄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 ̄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相似文献   

20.
陵川县耕地地力建设及土壤改良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翠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92-1195
利用陵川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了陵川县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和耕地地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对搞好耕地的区域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资源、依法提升地力、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