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不同浓度的17β 雌二醇注射中华绒螯蟹雄性幼蟹,每隔7d注射1次,共注射5次,35d后取样。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促雄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常规石蜡切片显示,处理组的促雄腺细胞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电镜切片结果也表明在不同浓度的处理组,促雄腺在β 雌二醇的影响下,腺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腺细胞核变形,呈不规则的形状,核仁消失,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等,而8μg/g体重的处理组效果最明显,细胞质内出现溶酶体,其它细胞器很少见。随着浓度的增加,17β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发育及分泌抑制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静态实验法,设置质量浓度为10、30、50μg/L的氟虫腈水溶液在中华绒螯蟹中的残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处理组分析,高质量浓度组中华绒螯蟹蟹腿中氟虫腈的含量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组,高质量浓度组中华绒螯蟹身体中的含量也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组。对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氟虫腈的含量分析无差异性,氟虫腈富集部位的走向应该是先从腿部再到身体最后到性腺。氟虫腈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没有性别选择性,但雌性中华绒螯蟹体内富集的速度比雄性的快。此次研究可为处理相关的渔业污染事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外源注射17β-E2仅对15d时的卵巢中17β-E2含量有影响,表现为随外源17β-E2含量的提高,卵巢内17β-E2含量降低。对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的含量与性腺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性腺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17β-E2能促进卵巢发育,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而降低Ⅲ期1卵巢内17β-E2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外源注射17β-E2仅对15d时的卵巢中17β-E2含量有影响,表现为随外源17β-E2含量的提高,卵巢内17β-E2含量降低。对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的含量与性腺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性腺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17β-E2能促进卵巢发育,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而降低Ⅲ期1卵巢内17β-E2含量。  相似文献   

5.
第 1期我国 4种红鲤群体的生化遗传差异王成辉 ,李思发 ,赵金良 (1)………………………………………………………………早熟和正常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发育及超微结构赵维信 ,陆剑锋 (5 )………………………………………………………17β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汪桂玲 ,韦荣编 ,邱高峰 (10 )…………………………………蛇鳗科分类综述及中国蛇鳗科系统分类 (鱼纲 ,鳗鲡目 )唐文乔 ,张春光 (16 )………………………………………………鳜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的鉴定、毒力及溶血性潘厚军 ,吴淑勤 ,董传甫 ,…  相似文献   

6.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13(4):385-390
第 1期我国 4种红鲤群体的生化遗传差异王成辉 ,李思发 ,赵金良 (1)………………………………………………………………早熟和正常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发育及超微结构赵维信 ,陆剑锋 (5 )………………………………………………………17β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汪桂玲 ,韦荣编 ,邱高峰 (10 )…………………………………蛇鳗科分类综述及中国蛇鳗科系统分类 (鱼纲 ,鳗鲡目 )唐文乔 ,张春光 (16 )………………………………………………鳜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的鉴定、毒力及溶血性潘厚军 ,吴淑勤 ,董传甫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稻田中用网箱养殖的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稻田中4种杂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及摄食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稻田杂草的摄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var.sinensis的摄食量最大,对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的摄食量相对较少,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的摄食量最差。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对杂草的摄食率有所不同,20-30 g的中华绒螯蟹对野慈姑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3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0 g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对鸭舌草和眼子菜的摄食率均最低,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10 g的中华绒螯蟹对稗草和水稻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选取合浦水系和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与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4个绒螯蟹种群,以辽河水系绒螯蟹(♂)与绥芬河水系绒螯蟹(♀)杂交后代为辅助研究对象,对它们的17个外部形态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绥芬蟹、合浦蟹、辽河蟹和杂交蟹聚为一组,长江蟹为单独的一组。判别分析亦可将长江蟹与合浦蟹、辽河蟹、绥芬蟹和杂交蟹分开,雌蟹整体判别率为74.2%;雄蟹整体判别率为75.4%。中国大陆绒螯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对原产地环境的依赖性极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这些地方种群在生长性能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能自然杂交、可育,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9.
将中华绒螯蟹促雄性腺的蛋白提取物经凝胶过滤后所得到的各个组分分别进行促雄性腺素(AGH)生物活性的初步检测,以输精管和精巢的蛋白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保幼激素(JHⅢ)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其中7个组分对卵巢组织的氨基酸吸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磷酸缓冲液(PBS)存在显著差异,初步判断该7个组分可能存在AGH生物活性;阴性对照组对卵巢组织的氨基酸吸收没有抑制作用,JHⅢ阳性对照与PBS差异极为显著。再将上述可能具有AGH活性的7个组分分别注射到中华绒螯蟹雌性幼蟹体内,观察是否真正具有AGH活性,结果其中2个样品注射后雌性幼蟹产生了性别逆转现象,证明该2个样品组分中确实存在中华绒螯蟹促雄性腺素。  相似文献   

10.
将中华绒螯蟹促雄性腺的蛋白提取物经凝胶过滤后所得到的各个组分分别进行促雄性腺素(AGH)生物活性的初步检测,以输精管和精巢的蛋白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保幼激素(JHⅢ)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其中7个组分对卵巢组织的氨基酸吸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磷酸缓冲液(PBS)存在显著差异,初步判断该7个组分可能存在AGH生物活性;阴性对照组对卵巢组织的氨基酸吸收没有抑制作用,JHⅢ阳性对照与PBS差异极为显著。再将上述可能具有AGH活性的7个组分分别注射到中华绒螯蟹雌性幼蟹体内,观察是否真正具有AGH活性,结果其中2个样品注射后雌性幼蟹产生了性别逆转现象,证明该2个样品组分中确实存在中华绒螯蟹促雄性腺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作为广谱灭生性除草剂,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但养殖水体用药对于水生动物,特别是经济类甲壳动物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因此,通过测定分别在草甘膦0、1.90、4.10、6.30、8.50、10.70 mg/L浓度下,中华绒螯蟹成蟹总血细胞密度(THC)、血清中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PO)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5项重要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草甘膦对于中华绒螯蟹成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成蟹对草甘膦耐受力强于幼蟹,10.70 mg/L组48 h死亡率仅有13.3%。草甘膦各浓度组THC在试验过程中均有上升,其中8.50 mg/L组上升幅度最大,并于6 h达到峰值,显著高于空白组;而10.70 mg/L组在24 h后有所下降,至48 h显著低于其他5组。血清中血蓝蛋白含量出现明显下降,且随着浓度增高下降越明显,其中8.50 mg/L组至12 h降至最低水平。PO活性各组均有所上升,随后回落;10.70 mg/L组上升最为明显,3 h升至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ACP活性低浓度组出现略微上升,而高浓度组出现下降;AKP活性则各浓度组均出现下降,且随着浓度升高愈加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草甘膦可以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且随着浓度升高影响越为明显。在非致死浓度下,草甘膦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免疫应激,部分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建议草甘膦在中华绒螯蟹养殖水体中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植物甾醇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规格相近的中华绒螯蟹360只,随机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蟹,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 mg/kg植物甾醇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且有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含量的趋势(P=0.081);50、10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食内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雄蟹可食内脏中的总胆固醇含量低于雌蟹,而粗蛋白含量高于雌蟹。由此可知,植物甾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产性能且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可食内脏的抗氧化能力,5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与雌蟹相比,雄蟹可食内脏总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外源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10^7bacteria/ml菌液对中华绒螯蟹分别进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注射感染,取血淋巴分别检测血清NOS活力。[结果]除产朊假丝酵母外,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感染中华绒螯蟹均明显地诱导了血清中NOS活性。[结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存在可诱导的NOS活性,该NOS活性呈现诱导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3种不同免疫增强剂多糖(laminarin)、灭活细菌苗、壳聚多糖(chitosan)注射(分别为A、B、C组,对照为D组)和添加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多糖为E组,灭活细菌苗为F组,壳聚多糖为G组,对照为H组),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中华绒螯蟹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注射后48 h, A、B、C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185,0.234,0.233,对照组为0.094,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分别为283.2,263.5,289.8,对照组为120.15,经t检验,A、B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极显著,C组差异显著.口服免疫增强剂后第9天,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各组血清中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SOD的活力与对照相比,E组差异极显著,F、G组差异显著.注射免疫增强剂组蟹的免疫保护率达75%,而口服免疫增强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蟹的免疫保护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壳聚糖经生产性试用,能较好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中华绒螯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中K、Na、Fe、Zn、Cu、Cd、Pb和Cr等微量元素在身体肌肉、螯足肌肉、鳃丝、性腺和肝胰脏中的分布状况,以及雄蟹和雌蟹的差异,并对中华绒螯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中K、Na含量最高,Fe、Zn、Cu次之,Cd、Pb、Cr最低。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鳃丝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雌雄蟹各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性腺中Cd、Cu、Na、K和Cr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r在雌蟹和雄蟹肌肉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华绒螯蟹是K、Na、Fe、Zn、Cu等微量元素的良好食品来源,但Pb、Cd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中K、Na、Fe、Zn、Cu、Cd、Pb和Cr等微量元素在身体肌肉、螯足肌肉、鳃丝、性腺和肝胰脏中的分布状况,以及雄蟹和雌蟹的差异,并对中华绒螯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中K、Na含量最高,Fe、Zn、Cu次之,Cd、Pb、Cr最低。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鳃丝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雌雄蟹各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性腺中Cd、Cu、Na、K和Cr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r在雌蟹和雄蟹肌肉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华绒螯蟹是K、Na、Fe、Zn、Cu等微量元素的良好食品来源,但Pb、Cd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复合物0·0(对照)、1.0、10.0、15.0、20.0、25.0g/kg,投喂体重(31.54±3.12)g的中华绒螯蟹28d后,测定试验蟹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UL)和抗菌力(Ua)等指标,判断饲料中不同添加量的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PO、SOD、AKP、ACP、UL和Ua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t测验,P<0.05或P<0.01),在受试范围内,随着酵母复合物添加量的增加,PO、AKP、ACP、UL和Ua等活性显著上升,表明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免疫力增强,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证明酵母复合物还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将酵母复合物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其添加量以10.0~25·0g/kg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蟹,富含胆固醇及各类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P<0.05);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中∑FFA,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P<0.05);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