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皖农0907(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04)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植,分蘖力强穗数多,熟相好丰产性好等特点。2009年配置组合“丰华8829×WN99”,后代经系谱法选育;于2017-2019两年度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增产8.26%和6.6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5.97%,增产潜力较大。202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本文主要阐述皖农0907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等,为皖农0907在淮河以北地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镇麦15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6),2021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1001),2019年由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购得其全国独占生产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镇麦1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在安徽省引种备案的表现,以期为镇麦15在江苏和安徽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新品种“安农718”为材料,对其在2018-2020两个年度安徽省半冬性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种“安农718”产量2018-2019年度为634.8kg/666.7㎡,较对照“济麦22”增产4.85%,2019-2020年度增产为4.44%;品质鉴定结果“安农718”为中筋小麦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为 “安农718”中感赤霉病,抗或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  相似文献   

6.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早、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05,(4):54-55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8.
小麦生产面临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急需稳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安徽华成种业面对市场需求,2009年以(周98100×华成699)F3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择育出了小麦新品种华成3077。在2015 — 2017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2 a折合产量8 013.75 kg/hm2,较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51%。该品种株高70 cm左右,穗长平均11 cm,千粒重42.8 g,容重807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5.2 g/kg、湿面筋(以14%水分计)345.5 g/kg。经接种鉴定,中抗至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主要适宜于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2011年至今我镇一直是粮食整建制推进镇,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粮食增产的方法,平均单产500公斤,具体做法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我镇位于淮河以北地区,小麦灌浆成熟期空气干燥,光照充足,土质属砂姜黑土,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含量。重点选用济麦22、周麦22、泛麦5号、皖麦53等品种。 2、耕作整地。通过精细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能,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地力,扩大根系吸收范围,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东昌7072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良星99为父本、烟农15为母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白皮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全生育期219.0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1.3天。幼苗半直立,叶片深绿色,春季返青拔节较快。分蘖力较强,幼苗长势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3.2cm,株型松散,旗叶斜上举,大小适中,穗层整齐,茎秆披腊粉中等,落黄及熟相好看。穗长方型,长芒,籽粒饱满度好,角质,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结果分别为亩穗数44.2/44.5万,穗粒数29.0/32.2粒,千粒重41.7/40.3g。2019-2020两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17.3千克,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3.07%,2020-2021两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15.2千克,比对照济麦22品种增产5.72%。该品种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基本苗14-16万/亩,底肥亩施纯氮16-18千克,氧化钾5-8千克,五氧化二磷7-9千克,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皖农505是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与创新,最新选育的红皮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54。皖农505为春性品种,该品种生育期201.4天,相比照扬麦20晚熟1.0天,幼苗直立,成穗率分蘖性较好,穗层整齐,株高平均82.0厘米。品种株型紧凑,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 籽粒为角质,一般亩产450至550公斤。该品种有抗倒性强、中抗赤霉病、抗逆性强等优良特点,适宜在淮河以南春性麦区推广种植。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到11月5日,基本苗控制在每亩18至2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种绥农49是以绥08-5509为母本,以绥10-7500为父本有性杂交,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9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0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16-2017年特用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67.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7%;201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5.8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5%,蛋白质平均达含量41.24%,脂肪平均含量21.57%。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东昌668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新麦18与父本丰768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5。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抗Phytophthora sojae;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省级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0.8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4.6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0%;国家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7.0 kg/hm2,较对照平均值A和‘合交02-69’平均增产9.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7.5 kg/hm2,较对照‘合交02-69’增产8.1%。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选育不仅为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同时也为高油大豆育种及资源利用探索了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取黄淮海地区8个冬小麦主推品种(矮抗58、百农207、百农419、周麦27、开麦21、济麦22、济南17和鲁原502),连续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单播和混播两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播条件下,开麦21单产最高,较其它品种增产6.90%~33.1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鲁原502、开麦21籽粒锌浓度较高,相比其它品种增加30.09%~75.41%、16.75%~39.42%。混播条件下,不同年份间单产变异较大,2017年六品种混播(济麦22、鲁原502、开麦21、百农207、矮抗58和周麦27)处理单产最高,相比于四品种(济麦22、鲁原502、开麦21和百农207)、八品种混播及单作加权理论产量增加2.99%~16.55%;2018年四品种、六品种与八品种混播处理小麦单产较单作加权理论产量降低14.78%~25.86%;2017年六品种、八品种小麦混播处理籽粒锌浓度较四品种混播、对照显著增加,达85.77%、64.15%和68.68%、53.40%。综之,小麦产量受年份间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不同品种小麦混播未显示出显著增产作用,六品种混播效果优于四品种、八品种混播。一般年份不同品种小麦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群体小麦籽粒锌含量,六品种混播与八品种混播籽粒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品种单作,即适量品种混播有利于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这为提升小麦籽粒锌品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4和1995年安徽省淮北片半冬性组小麦区试资料,分析了皖麦29等小麦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并对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皖麦292a区试和1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41.4kg/hm2,3a平均较时照博爱7422增产7.81%,是2a区试中唯一较对照增产的品种。皖麦292ab值分别为0.9786和1.0543,均接近于1;2aS2di分别为0.1694和0.0035,表现出了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a综合评估的ri值分别为0.7203和0.7432,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排序均为第1位。结合近年生产实际,对皖麦29丰产稳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正确鉴定安徽省选育和引进芝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安徽省3个不同地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10-4919(增产15.35%)、皖芝7号(增产5.51%)、郑芝0308(增产3.94%)、11PJ07(增产3.54%)、10M4009(增产2.76%)、皖芝8号(增产1.97%)、固芝三号(增产0.39%),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该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淮麦45(参试名称为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8和淮麦25杂交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14年在江苏省预备试验中,比对照淮麦20增产11.07%;进入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215.4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2.87%;进入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721.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7.48%;推荐进入201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49%。淮麦45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植株较矮,株型松散适中,抗逆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20.
2013—2014年黄淮流域南部小麦新品种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2014年小麦新品种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西农5311较对照皖麦52增产7.83%,幼苗综合表现较好,有望成为有价值的新品种;西农556和陕农70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30%、1.86%,西农1018较对照减产1.71%,均建议进一步试验;其余品种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