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淀粉类别高粱品种酿酒相关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糯、粳、半糯3种类型高粱的酿酒相关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淀粉类别高粱的吸水快慢、吸水率间均有差异,其中,吸水最快的是糯高粱,吸水慢且少的是粳高粱,半糯高粱介于糯高粱与粳高粱之间;糯高粱与粳高粱间吸水率存在显著差异;高粱的耐蒸煮性则与淀粉类别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2.
红缨子高粱是仁怀市主要种植农作物,在仁怀市有机高粱种植过程中,随着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拓展,高粱病虫害问题也频繁出现,对仁怀市有机高粱种植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高粱高产种植技术为核心,从高粱种植地选择及处理、高粱种子处理、高粱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高粱高产种植技术应用方法,以期为高粱种植效益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不是高粱的起源中心之一,是学术界的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也是研究中国高粱史不可回避的基础和重点。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经印度传入中国。然而,中国史前多处高粱遗存的发现及中国高粱在性状上明显异于非洲、印度高粱的现状,使部分学者坚信中国是高粱的起源中心之一。本文通过对野生高粱、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等多方面仔细分析后,最终得出结论,即中国高粱是外来的,高粱并不是中国的原产作物。  相似文献   

4.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头季高粱以及再生高粱栽培技术的探讨有助于实现高粱的合理化生产,提高高粱的产量,对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酒用高粱是贵州的重要农作物,是生产酱香酒的主要原料,随着白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酒用高粱需求量不断增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得高粱病虫害不断加重,影响酒用高粱产量和品质,制约酒用高粱的持续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需不断完善,能够在保证高粱产量的同时,促进其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酒用高粱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酒用高粱的种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高粱是种植业的主要作物,与此同时,高粱黑穗病又是为害高粱栽培的主要虫害,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威胁。辽西北地区的建平县是高粱种植的主要区域,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正视高粱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并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高粱稳产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也是是保证农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属于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人类种植最古老的谷物品种之一,高粱脱壳后可制成高粱米,其营养丰富,具有和胃、健脾等功效。在东北地区高粱是优质高档白酒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高粱被誉为铁杆庄稼,适应性强,种植高粱是种植业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方面。文章从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几个方面对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我国传统酿造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而随着饲草高粱、甜高粱品种选育成功,高粱在饲草和生物质能源产业中也越来越重要。分蘖是高粱的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高粱的分蘖特性因品种而异:粒用高粱分蘖较少且分蘖穗不易成熟;分蘖能力强是饲草高粱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分蘖的去留对甜高粱生物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新的育种和栽培技术体系中,分蘖也逐渐受到重视。综述了不同类型高粱的分蘖特性,以期为不同类型高粱各自栽培体系中对分蘖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种植区大面积流行,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降低籽粒品质。开展高粱炭疽病抗性研究和抗性育种对满足贵州省白酒酿造业对绿色、有机高粱原料的增长需求具有重大意义。从高粱炭疽病危害特征、抗性资源鉴定、病原菌侵染机理及抗性机理等方面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针对其研究和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贵州高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根浸提液对饲用高粱根际微生物的影响。通过采集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根,制备饲用高粱根、野生大豆根及饲用高粱+野生大豆混合根浸提液,将不同根浸提液注入苗期饲用高粱培养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注入蒸馏水,测定根浸提液对饲用高粱根部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高粱根、野生大豆根及饲用高粱+野生大豆混合根浸提液组都可增加饲用高粱根区土壤的细菌数量,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饲用高粱+野生大豆混合根浸提液;认为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混播时,2种作物的分泌物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饲用高粱根际微生物繁殖。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水平对夏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粱是 C_4作物,增产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又具有抗旱、耐瘠等优良特性,适应范围较广。我国江淮流域多系夏高粱,为小麦后作,一般产量不高。如何提高夏高粱的产量,实为当务之急。国内外对春播高粱的研究较多,而对夏高粱的研究甚少。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夏高粱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是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不育系改良应以印度高粱与南非高粱或印度高粱杂交为主,恢复系改良应以中国高粱与亨加利高粱或中国高粱杂交为主,这样可保持两亲间的遗传差异,以便配制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吉林省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10%以上。高粱也是通榆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使用良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高粱的平均每667m2产达到400kg。高粱单产在全国居首位。高粱的根系十分发达,能够利用土壤深层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高粱抗旱耐瘠薄。高粱耐盐碱、耐冷凉、抗旱等抗逆性,因此,高粱是农民朋友调整种植结构、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高粱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巨大,高粱同玉米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种植高粱是农民发家致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87-1890
高粱是农业系统中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围绕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我国高粱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高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根据现有记载,高粱在我国的栽种历史已经超过了4900年。高粱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喂养饲料和能源作物,因其用途广泛,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江阳区的高粱种植为例,对扩大高粱再生产进行了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粱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之一,其中丹宁是影响高粱精深加工的重要因素。高粱丹宁作为膳食用时,会降低摄食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而在生物系统中,具有收敛、止血和抗氧化作用。本文就高粱丹宁的结构、种类、对高粱的影响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粱丹宁的研究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粱作为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不但可以食用和饲用,还可以用于工艺和酿造。红缨子有机高粱是采用贵州省仁怀市的传统高粱品种与特矮杆杂交选育出的有机高粱品种。是酿造茅台酒的优质原料。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密度对红缨子有机高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给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红缨子有机高粱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粱作为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不但可以食用和饲用,还可以用于工艺和酿造。红缨子有机高粱是采用贵州省仁怀市的传统高粱品种与特矮杆杂交选育出的有机高粱品种。是酿造茅台酒的优质原料。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密度对红缨子有机高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给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红缨子有机高粱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粒用高粱育种应重视株型改良、培育适宜机械化的矮秆品种;对高粱倒伏问题、站秆成熟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高粱的销路是影响高粱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引起广大高粱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