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败回交后代分离的高秆可育株和矮秆不育株的抽穗期、开花期、株高、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仅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3 d,而开花期平均晚1.5 d;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无显著差异;但就每株穗数而言,无论在哪种遗传背景下,矮秆不育株的穗数明显比高秆可育株多。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以豫麦50、太空5号、宁麦9号、安98005、郑麦00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弱筋小麦农艺性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穗粒数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936;其次为穗长、穗下节长、每穗小穗数、株粒重,而且直接通径系数都是负值;除百粒重,其他农艺性状对籽粒醇溶蛋白含量的相关性都在0.05水平相关;株高、有效分蘖、每穗小穗数、百粒重与籽粒谷蛋白含量在0.05水平相关,百粒重直接影响最大,为正影响,而株高、有效分蘖、每穗小穗数均为负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麦穗部性状间的相关及穗粒数改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和小穗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和小穗结实率对小麦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在培育矮秆、大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4.
为发掘西藏冬青稞种质的优异遗传资源,对67份冬青稞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冬青稞种质的形态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穗粒重高和千粒重偏低等特点;②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小穗数与穗长、穗粒数与穗长、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正偏相关;③主成分分析将西藏冬青稞种质8个农艺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7.4759%,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7022%;④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21水平上可聚为4大类,分为半矮秆短穗多粒型、矮秆长穗少粒型、高秆多穗粒重穗、半矮秆多穗粒重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系)株高及节间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中秆、高秆共2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及各节间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小麦主要是通过缩短不同节间长度来降低株高,特别是基部节间;株高相近的品种(系)同一节间占株高的比例基本相同,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系)其节间比例的变化相对较大;两个小偃麦矮秆种质31504-1和31505-1株高构成指数IL明显大于其它小麦,说明其抗倒伏性更稳定,这对小麦株高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142个普通小麦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73个,以冬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照,对F1代材料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性状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杂种优势范围为38.7%~124.0%,性状顺序为株穗数〉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穗长〉小穗数。千粒重正向杂种优势与负向杂种优势之比为4.39∶1,其次为穗粒数、小穗数、穗长、株穗数和株高。有96.70%的组合千粒重〉CK,而小穗数和株穗数的负优势组合数分别占观察总数的71.79%和56.0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杂种优势的主要因素顺序为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0.99。小麦单一性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对杂交种开发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从应用角度看,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CK且株高≤CK的组合数仅有14个,只占观察总数的5.13%,比例较小。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正向超标优势分别为64.0%、59.2%和51.8%,位居所有参试性状前3位。在小麦杂交育种中,可根据不同的产量结构如大穗型、大粒型、多穗型进行组合搭配,同时注重显性矮秆基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引进粳稻品系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外引稻种资源,将引进的83份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粳稻品系在云南中海拔稻区种植,对株高、有效分蘖数、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据此对引进品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引进品系可划分成4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半矮秆多蘖大叶大穗类型,共12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第二大类群为半矮秆少蘖大粒类型,共21个材料,估测产量最低,但各品系的千粒重最高,可作为大粒种质资源用于粳稻品种粒型的改良;第三大类群为半矮秆中穗小粒类型,共18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产量中等,难于直接利用;第四大类群属于半矮秆多蘖小叶小穗类型,共32个材料,此类材料因植株矮、多穗、结实率高,可作不育系转育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8×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8个小麦新品系的9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结实小穗数、总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其它性状早代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小麦种质资源,探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17份冬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穗数8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相关分析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说明在一定基础上增加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可以实现冬小麦高产;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筛选出3份高产材料(新冬33号、金冬麦040、金冬麦052),这3份材料可作为理想的高产亲本加以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6.159%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17份冬小麦资源,揭示了不同冬小麦资源的表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北美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美引进的300份大麦种质进行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之间各个性状变异丰富。大部分材料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穗长中等偏短,穗粒数多,千粒重较高,大粒资源丰富。从中筛选出一些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长、全生育期,穗长与穗粒数、千粒重、全生育期,穗粒数与千粒重、全生育期、小区产量,千粒重与全生育期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国内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对国外引进的36份大麦种质在陕西杨凌秋播条件下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以促进这些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生育期适宜、表现弱冬性;株高为中秆和高秆类型,且单株成穗数较高,穗粒数多。从中筛选出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其中早熟材料3份,矮杆材料1份,多粒材料27份。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小穗数、单株成穗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单株成穗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明显降低,其中子四代的平均株高仅为阿夫的84.70%;子代株型由松散型逐步过渡到紧凑型,叶片由长窄逐渐变为短宽;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小区产量均显著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对产量的负向贡献较大,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其对产量直接作用的正负效应在各世代间也不完全相同。【结论】阿夫的穗大丰产特性在品种演替中得到了很好地传递,但是粒多的丰产特性并未得到充分传递。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有效小穗数、提高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并重、主攻穗粒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UV-B辐射增强对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三系杂交稻恢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株高、穗着粒数、千粒重均极显著地下降,穗实粒数显著地下降;但对单株有效穗、穗长、结实率等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材料在UV-B辐射增强下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挖掘旱地小麦育种中可选择的表型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F3的2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WW)2种条件下种植,在旱作雨养条件下测量成株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正常灌溉条件下测量其小区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并分析农艺性状与旱作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指数表型变异广泛,由大到小依次为抗旱指数>不育小穗数>干旱产量>灌溉产量>分蘖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每穗小穗数;旱作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31,0.169,0.211,与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8;旱作雨养条件下株高与千粒质量、穗长、不育小穗数、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193,0.138,0.242;旱作雨养条件下分蘖数与产量、千粒质量、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155,-0.157,-0.242,-0.326;抗旱指数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分蘖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06,0.141,-0.212。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表型指标;旱作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发育,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旱地品种选育中,应选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种;旱作条件下品种的抗旱性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旱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选择旱作丰产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