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趋势、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北疆棉区黄萎病的扩展、病菌的致病类型和致病性分化动态及品种抗病性检测情况.[方法]以石河子地区为代表,采用一般普查的方法,对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普查;以不同时期在北疆棉区重病田采集病样,常规分离、培养、致病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明确不同时期北疆棉区病原种群致病类型和致病性强弱的变化动态;以常规病圃鉴定的方法,了解当前选育品种或材料对黄萎病的抗感情况.[结果]北疆棉花黄萎病的扩展速度很快,病菌的致病性明显增强,目前所培育的品种或材料多不抗病,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结论]北疆棉区黄萎病的迅速扩展、落叶型黄萎病的较多出现,病菌致病性的明显增强和早熟、优质、抗耐病品种不足是北疆棉区黄萎病迅速扩张并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生产上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的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发病均匀的自然病圃对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南、北部棉区的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及常规区试的120份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发现,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较少,主要以耐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为主.只鉴定出一个抗黄萎病品种01 -2,其病情指数较高为20.0,达到抗病与耐病的临界值.耐黄萎病品种较多占到44.2;,包括81-3等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结论]目前新疆棉花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缺乏抗黄萎病品种,亟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北疆以早熟品种为主,南疆以中早熟品种为主。随着种植面积增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棉花生产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多年连作,导致大部分棉区棉花受到黄萎病危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因此,推广抗病高产的优良棉花品种是保证新疆棉花稳产的关键。为了寻找适合南疆种植的抗黄萎病棉花品种,采用人工病圃鉴定法对南疆16个棉花主栽品种进行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期望对南疆抗黄萎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黑腐病菌致病型的分化情况,为大白菜抗病性鉴定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大白菜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渭南、泾阳、临潼和杨凌4个大白菜主产区的典型黑腐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纯化及形态学特征和柯赫氏法则鉴定,获得有代表性的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在对各菌株进行革兰氏、夹膜、鞭毛染色检验以及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测定的基础上,用7个不同抗性大白菜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喷雾法进行交叉接种,对35个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各致病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根据抗、感反应的一致性,将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6类致病型,其中Ⅲ型致病力最强,Ⅱ型为典型的致病型,Ⅰ、Ⅳ、Ⅴ型的致病专化性强,品种间抗感差异最大,Ⅰ、Ⅴ型的致病力相当,Ⅵ型的致病力与其他菌株差异最大;6类黑腐病致病型在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Ⅰ、Ⅴ致病型在陕西省4个大白菜主产区均有发生,Ⅰ致病型是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的主要菌原;病菌致病力与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明显,目前的主要病原菌是Ⅰ致病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 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根据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在单个条田中所占的比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选取18个代表菌株对其在PDA上的培养特性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分析。【结果】 从北疆棉田病株上分离到644个大丽轮枝菌菌株,67.5%的菌株为落叶型菌系,27.8%为非落叶型菌系,4.7%菌株不能归类,供试菌株的致病类型存在分化,其中以落叶型菌系为主要致病类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单一落叶型菌株发生的地块最多,其次是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混合发生地块,田间以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株的地块占70.1%,落叶型菌系为田间地块的主要致病类型。18个代表性菌株形成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菌落类型,菌核型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进一步分化形成3种不同的类型。对棉花感病品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普遍高于非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非落叶型菌株中也有病指很高的菌株,北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结论】 北疆棉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其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7.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9.
我国低酚棉品种资源的黄萎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1998年,在中等致病力菌系为主的田间病圃中,对217份低酚品种资源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类型品种仅占总数的7.4%,且无高抗类型品种,耐病品种占38.9%;感病品种占有较大比例。以河北省培育的品种抗黄萎病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16.7%;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抗病品种比例为5.4%,其它省份平均为6.2%。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中鉴定菌株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8个菌株对23个不同抗、感品种的棉花苗斯接种试验,及10个菌株对9个苏棉12号R和1个南农1号耐黄萎病株行的苗期和吐絮期病指相关分析,明确了要培育出能在大多数病区都表现抗病的棉花品种,应以V25、XS4这样的强致病力菌株作为病圃鉴定菌株。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目标应以抗强致病力或落叶型菌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