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耕读教育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重要连接点,是促使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的关键载体。以耕读传家为基石的耕读教育蕴含着个人与家族的美好期望,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演变而越来越丰富。新时代的耕读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农高校应不断贯彻和落实耕读教育,努力探索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范式,推进耕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校园及社会耕读教育文化环境,通过改革考核机制、加强经费投入等方式构建高校耕读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在培养拥有知农爱农深厚情怀和强农兴农理想信念的乡村振兴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育人目标、育人模式和育人格局看,耕读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意蕴。耕读教育在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而具有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全面把握和精准施策,构建实现耕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耕读教育的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文章解读了耕读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地探讨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展耕读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现实价值,为更好地延续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探究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耕读文明是我国的软实力,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的必修课,实施耕读教育有利于传承农耕文化、涵养生态素养,培育具有知农爱农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建设者。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相融合,以耕读教育共同体为平台,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文化育人,在平台、机制、师资和基地建设上精准施策,率先打造了以“耕读传家”德育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培养知农爱农情怀为核心的首都耕读教育体系,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涉农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场所,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更多“学农、知农和爱农”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本文对高校现有教育基地资源进行分类,分析现阶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开拓新实践基地、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丰富耕读教育活动形式及加强宣传。涉农高校可从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现状及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校地合作,开设与新农科发展相适应、适合学生参与的耕读教育课程,创建特色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6.
耕读教育理念推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耕读教育理念的理论诠释分析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路径,旨在推动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学专业、爱专业、立志从事专业”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员参与、小组行动、小问卷大样本、平台管理的组织维度与形式,“全员、全覆盖、全过程”协同育人管理体制与保障,线上线下两个支持平台和评价系统,创新大学生实践育人范式,提出耕读教育理念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耕读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耕读教育衍生出新的内涵和要求,对提高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耕读教育的时代内涵演变,提出了涉农高校耕读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以“研学旅行”课程为例,通过构建四个“协同机制”,统筹耕读教育与课程发展,为培养“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现代农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49所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情况的问卷调研,分析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情况与问题。调研发现,涉农高校通过课程教材建设、基地建设与实践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及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动耕读教育实施。推动耕读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需要涉农高校深入把握耕读教育新时代内涵、完善耕读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健全耕读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同时拓展“大耕读”教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民党员是新时代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民党员党性教育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党性修养和锤炼党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当前,自媒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提高新时代农民党员的党性修养,解决农民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涉农专业是高职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职学院担负着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但现阶段高职“双创”教育对接乡村振兴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采用深化校内培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针对特殊生源提供个性化指导及借助政府扶持等举措,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双创”教育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11.
创新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研究提出外向融合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横向贯穿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纵向打造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把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紧密相融,全方位引导大学生党员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农人。  相似文献   

12.
巨梦 《乡村科技》2019,(10):34-3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媒体在获取农村、农业、农民信息方面发挥的作用重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涉农媒体受到的冲击巨大,传统的涉农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涉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最后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耕读教育是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解读耕读教育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公共必修课“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为例,分析该课程“读—耕—再读”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强化农科特色,突出“三农”本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拓展课程实践形式,实现了良好的课程效果。耕读教育要融入课程改革,需要全程贯穿育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耕读结合的课程实践体系,以此探索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的新模式与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以6所部属农林院校为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建议,即要引导涉农林专业学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构建涉农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机制,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和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更为紧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缺乏问题,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契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合意识、融合机制、融合方式、融合价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出新型育人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更多年轻力量注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当中。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人才的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推动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而“耕读一体”是保证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本文将耕读教育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与亦耕亦读的实践中探索“校企共育、耕读一体”的育人机制内涵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研育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期我国存在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新“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将对涉农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和评价改革产生强劲的需求。文章从“学科融合”“导向融合”“学术融合”“评价融合”“教学融合”等五个方面定位该需求,并以福建农林大学近20年的国际合作农业生态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转型为例,说明上述五个“融合”的实践过程和效果,及其对涉农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学校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依据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探索了园艺专业耕读教育的实施路径,创建了一整套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耕读传家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耕读教育实践平台、建立耕读教育考核机制、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园艺耕读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廖晋饶  张孟雁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267-269,27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时代意义、该战略与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该战略对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启示3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涉农高校应当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优势,主动肩负起伟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文章阐述了涉农高校"双一流"建设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涉农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西南大学为例,分析了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讨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水平和推进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