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科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科高校是农业知识、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农业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科高校科研管理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以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科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建设意义,阐述了农科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提出了农科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总结出农科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设计思路,形成了农科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规模小、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里面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应通过正确定位,建立开放型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等措施,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方农业高校作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对等、质量和效率错位、监控量化不足和程序标准不完备等缺陷。因此,必须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构建多元化保障体系,使地方政府参与到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以"以人为本"的观念考量过程管理,并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建立质量保障再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培养,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是市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由此催生市场导向型大学的出现。此类大学客观上要求地方农业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要以区域经济为依托,以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就业服务能力为培养方向,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构建现代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农业高校有效管理和研究生自我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完善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信息类专业应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根据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建设不足、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农业高校信息类专业在学科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生和本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方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农学类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之一,为地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支撑。然而多数此类高校在生源、经费来源、培养条件等方面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是各地方高校努力探索和致力于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适合的导学团队、系统的文献研读、新理念的科研平台、科学安排Seminar组会及研究生适度参与助教工作等几个方面,结合课题研究及自身情况分析,阐述了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水平快速提高的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应肩负起农学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模式,分析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与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是地方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对2014—2017年派出研究生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地方院校研究生参与公派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基本环节,是保障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参与主体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寻求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改革方向和目标的过程去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推动地方高校学科均衡发展以及满足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思想观念及认识的不到位是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原因。目前来看,尽管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方面,受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限制,导致他们对于农业信息化的认识过于片面,始终停留在网站基础建设或者计算机使用等方面。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尽管不否认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始终持观望态度,最终造成农业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等的需求,推进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必须开展的工作。该文对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下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人才队伍、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农村中,许多村干部甚至是负责农业经济的会计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谈不上实施和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了。我国农村中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也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使用计算机就等同于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热  相似文献   

13.
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农业推广、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能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兴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加速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采用QFD模型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能力需求为输入导向,建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能力质量屋和创新能力相关矩阵。分析表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导师队伍、学术活动和创新竞赛、校内校外实践创新基地、高水平科研平台、耕读教育等五个指标强相关。因此高校应组建一支跨学科、政校企联合培养的一流教师团队,建立研究生学术创新中心,打造政校企实践基地,建设高水平政校企协同科研平台,加强耕读教育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高校图书馆凭借其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技术培训等优势,可以通过图书阅读、信息咨询、专题培训等便民服务,助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是教育部、科技部为切实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服务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南京农业大学依托江苏农村发展学院,对接地方需求,加快其实质性运转,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开展定向培养农业推广人才、建立新农村服务基地、提供政策咨询和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建立了“立足江苏,服务江苏”的地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高校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具备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网络信息教育技术等优势,提出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重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加快数据库建设,面向农村培训农民提高信息化接受使用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284-285
众所周知,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实现需要最大程度的利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价值。农业信息化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和农业领导方式,不断的落实和推广农业信息化,是大庆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大庆高校及其图书馆服务本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大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最后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图书馆农业信息化教育、实施农业信息的集成与开发、做好农业信息技术通讯的编辑和发布、开展信息咨询和跟踪服务、增强图书馆农业信息收集加工和发布、图书馆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对大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分别从课程设置、多主体协同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协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培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高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