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总面积约6521万hm2,开发利用潜力很大。80年代末,淮海农场围垦造田种稻获得成功,5年~7年收回水利工程投资,做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并打破了过去滩涂开发“一年围垦,三年配套,五年见效”的传统模式,总结出具有沿海滩涂特色的围垦造田种稻的经验。根据淮海农场滩涂围垦造田种稻资料可知:当年洗盐当年种稻是可能的,但要获得每公顷6000公斤左右的产量,仍有许多技术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和改进。沿海滩涂围垦造田种稻技术经验如下。一、水利改良技术要求沟渠配套,灌排分开,采取“匡圩封闭———深沟———密网(农沟…  相似文献   

2.
化杀杂交小麦母本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新型小麦化杀剂GENESIS对70份亲本材料化杀后杂交制种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适合杂交小麦生产、制种产量在3000kg/hm^2以上的目标母本系材料33份,有3份材料(YCH883-9、ST601、9275)的制种产量高达4500kg/hm^2以上,以YCH883-9的制种产量最高,达4917kg/hm^2,占不喷药对照区(CK)产量的91.1%,这充分说明我省是杂交小麦的高产制种基地。同  相似文献   

3.
1997 ̄1998年对湖北省11个县(市)的14个农户所种的早、中、晚稻验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有1户达到或超过9000kg/hm^2的状元标准,中稻有1户达到15190.5kg/hm^2,比12000kg/hm^2的中稻状元标准高出3190.5kg/hm^2,分析了我省水稻生产的潜力,并建议将种粮状元评选活动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对硫素转化及有效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S(硫)养分库,而且控制土壤S的转化及其作物有效性。在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很大,从盆瘠耕地土壤(表层)的1t/hm^2(干物质)以下到肥沃草地土壤的10t/hm^2以上。耕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S含量通常为4~43kg/hm^2,一般相当或大于土壤有效S含量和植物S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S的全周转时间估计小于1年。由于建立了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S测定方法并结合同位素^3  相似文献   

5.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学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1)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m^2.d和31.68g/m^2.d,后期光合生产优势绢利于高产的形成。(2)样方平均产量为16.226g/hm^2,比样方前3年(1993-1995)平均每公顷增产2.115t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1997-1998年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小麦穗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375ml/hm^2、450ml/hm^2、50%辟蚜雾微胶囊剂150mg/hm^2、25%辟蚜雾可湿性粉375g/hm^2、10%赛波凯乳油375ml/hm^2防治小麦穗蚜(成、若蚜),施药后3d效果均大92.2%以上,与40%氧化乐果乳油750ml/hm^2效果相当,对麦蚜天敌昆虫杀伤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在栽培环境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遗传工程稻(GER-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28(SHR)及三系杂交稻汕优63(VHR)的物质生产与产量特性。结果表明:GER-1的LAI较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多,生物产量高,具有强优势物质生产力;GER-1齐穗前贮藏物质对产量贡献较小,属光合作用依存型水稻:GER-1产量结构协调,超大穗型,213.3粒/穗,有效穗多为277.2穗/米^2...  相似文献   

10.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CNE—2Z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诱导CNE-2Z细胞凋亡时细胞周期的观察。方法: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1×10^-6mol/L和4×10^-5mol/L,诱导CNE-2Z细胞24h,用流式细胞仪(RCM)分析。结果:诱导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比较,ST使细胞G1和S期明显减少及G2期明显增加,(P〈0.01),SS使  相似文献   

11.
寿光市是我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亟需选取典型数据对其在体量及空间分布格局发生的显著变化进行分析与管理。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形成的专家先验知识,对研究区1985、1995、2005和2015年4期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及处理,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监测寿光市30年间盐田面积动态变化,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精度较高,总体精度高于85%,Kappa系数大于0.80。研究期间寿光市盐田面积增加19 503.72 hm 2,年均增长率为3.68%,整体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1985-1995年,盐田面积迅速增加,年增长率为12.13%;1995-2005年间,年增长速率急剧降低,仅为1.35%;2005-2015年间,盐田面积表现为负增长,年增长率为-1.63%。研究期内增加的盐田主要来源于滩涂、沿海水域和草地,而减少的盐田主要复垦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寿光市乃至山东省滨海盐田的科学管理与利用、废弃盐田的复垦与湿地恢复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卫芳  周迎红  方元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74-3976
以遥感和GIS为技术支持,以1988-2002年4个不同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揭示珠江口两岸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过程.结果表明,珠江口两岸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农业用地迅速向建设用地转变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特点,建设用地等用地类型面积持续增加,耕地等农业用地类型面积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13.
以苏北盐城弶港镇滩涂围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Cr、Pb、As、Cd、Hg的测定及其风险评价,为我国沿海滩涂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限制,农田土壤Cr、As、Cd含量较高,郊区菜地土壤Pb、Hg含量较高;重金属Cr、Pb、As、Cd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Hg含量差异不显著。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估可知,土壤没有受到单项重金属污染。依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估可知,潮间带沉积物、工业区土壤、滩涂围垦熟化的土壤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郊区菜地与农田土壤的污染等级已达到警戒线,污染水平属于尚清洁。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处于无风险等级,尚不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法解译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下游地区1995-2015年5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利用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三者占总面积85%以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先降后升;城市化建设中大量耕地被占用,天然林草地逐步恢复,水域增加(增幅达4.2%),用地结构变化显著。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净增加7.08×108元),耕地、林地和水域是主要构成部分;从贡献率来看,林地、草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不断提升,占总贡献率的75%以上,成为主要贡献体,推动着研究区生态系统向良性转变。3)各单项生态功能中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价值占总生态服务价值比重最大(54.87%),粮食生产等较小,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进一步贯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加强水域保护是保障流域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利用4期(198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TM/ETM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生成连云港海岸带区域4期土地利用类型图,然后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1分析连云港海岸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同时收集连云港海岸带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7~2012年这25年间,变化较剧烈的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基本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基本呈增加趋势,且涨幅较大;连云港海岸带人口和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带来了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对海岸带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沙质海岸为研究区,采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确定了福建省沙质海岸及基干林带的空间分布及特征,定量分析了沙质海岸基干林断带率及断带类型,并对基干林区位内其他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沙质海岸约占全省海岸线的1/5,主要分布在闽江河口以南沿岸和岛屿;各地区基干林断带率除福州外普遍偏高,基干林平均断带率49.3%;基干林断带类型主要为建筑、养殖场和农业用地;全省沙质岸线沿海基干林带面积共3 420.1 hm2,平均宽度大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全省沙质海岸基干林总量较少,树种相对单一,林分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现有沙岸基干林中商品林面积偏大,且多为集体所有,国有化率仍较低;区位内非林业部门管理的土地中适宜造林的空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旱塬地玉米套种马铃薯农田水分效应及产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玉米套种马铃薯与单作相比,农田水分动态变化和作物耗水量均产生变异,受降水和土壤水分消耗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出现明显差异。其中4∶4套种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水分效应,水分利用率较单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分别提高1.2%,10.4%。套种玉米产量12450kg/hm2,较单作玉米7950kg/hm2增产56.6%;套种马铃薯产量22500kg/hm2,较单作马铃薯19500kg/hm2增产15.4%。  相似文献   

18.
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道中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16-17418
[目的]研究建立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高效施肥技术。[方法]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空白无肥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平衡施肥-1处理;平衡施肥-2处理;平衡施肥-1+油莱秸秆(3000kg/hm^2)处理。其中,CK为不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P2O5:K2O=180kg/hm。:75kg/hm^2:0,全部肥料作基肥,不追肥;平衡施肥-1处理氮磷钾肥用量为N:P2O5:K2O=180kg/hm^2:60kg/hm^2:90kg/hm^2,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0%:30%:20%分3次施用;平衡施肥-2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同平衡施肥-1,但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0%:30%:30%分3次施用;油菜秸秆(有机肥)作基肥,所有施肥处理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结果]总体上,不同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水稻生物积累量,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结论]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氮肥运筹方法不当,仍是目前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氮肥的施用上,增加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同时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增加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回收率,减轻氮肥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以唐山市海岸带地区为研究对象,以1956年、1970年地形图,1987年、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精度较高的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分析研究区过去50 a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 a间,唐山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由早期的其他土地和农业用地为主体向末期的以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体转变。土地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1956年的185.81提高到2005年的320.63。早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高于后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存在放慢趋势,土地资源外延开发潜力释放殆尽。  相似文献   

20.
Careful soil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for the soil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of the reclaimed coastal tidal flat saline land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Farmyard manure( FYM) and mulch applications, which affect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significantly, are regard as an effective pattern of saline land improvement. As a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study region, FYM and mulch are used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new reclaimed tidal flat regularly,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functioning.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typical coastal tidal flat saline land, which was reclaimed in 2005,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YM, polyethylene film mulch(PM), straw mulch(SM), FYM combined with PM(FYM+PM), FYM combined with SM(FYM+SM), o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soil mechanical impedance. CK represented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in study area without FYM and mulch application and served as a control. The experiment,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was studied in Huanghaiyuan Farm, which specialized in the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for coastal tidal flat. Result showed that 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CHC), saturated water content(SWC),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and bulk density(BD), cone index(CI) we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FYM and mulch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FYM and mulch management increased CHC, SWC and Ks over all soil depth in the order of FYM+SM〉FYM+PM〉FYM〉SM〉PM〉CK. With the contrary sequence, BD and C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FYM and mulch application affected BD and CI only in the upper soil layers. CHC, SWC and K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il depth, BD and CI, and a significant liner equ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HC, SWC, Ks and BD, CI. With the highest CHC(38.15%), SWC(39.55%), Ks(6.00 mm h-1) and the lowest BD(1.26 g cm-3) and CI(2.71 MPa), the combined 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