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6个现有栽培品种和4个新引进品种进行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济南17号、丰达850、石审4185优选系-2三个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品质都比较符合乌什县所需选择品种的要求,建议可逐步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同时,经分析认为石审4185优选系-2比较适合作为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所需品种,也可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小麦生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平衡施肥、精量半精量播种、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小麦生产.特别是优种统供、包衣技术、地膜覆盖等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长治市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平均单产达到270千克左右。为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发展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提高小麦生产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农户在小麦播种时喜欢加大播种量,通常造成基本苗群体过大,中后期通风透光性能较差,分蘖成穗偏少,穗小千粒重降低等现象,最终导致产量上不去,难以使小麦取得高产。笔者简要阐述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的相关技术环节,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阿克苏地区把增加播种量及提高播种量到22 kg/亩作为冬小麦单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冬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各地都积极开展半精量播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成效。根据两年来乌什县冬小麦半精量播种试验和生产栽培过程中所摸索、研究、总结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试验和多次专题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提出大面积冬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通过选择品种、降低播种量到10~12 kg/亩、基本苗保持在15万~18万株/亩、有效成穗达47万穗/亩、单穗重1.2~1.3 g、优化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实现大面积单产水平达到500 kg/亩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5.
精量播种是我团今后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方向之一,它是利用精密播种机械人为地调整播种深度、播种距离和播种量,以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2004年我团初步应用大田精播技术,品种是精选的新棉33B,此品种在本地种植多年,表现性状良好,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和高产性能。播种机械采用气吸式膜上精量穴播机,播量在1.8-2.3千克/667米^2,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产条件下,探讨适宜播期内半精量播种的可行性以及土地深松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今后提高小麦的播种质量、小麦产量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程度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应处理好小麦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穗足,穗大、千粒重增加。总结了冬小麦精播与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精量播种(单粒播种、半距单粒播种)的优势,并从耕翻整地、选种、播种、种肥与除草剂的使用、播种机的调试、播后镇压等方面介绍了精量播种的技术要点,以为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熟品种徐麦856、中晚熟品种百农207、中熟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设置精量早播(9月28日播种,基本苗180万苗/hm~2)、半精量适播(10月8日播种,基本苗240万苗/hm~2)2种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晚熟品种徐麦856,精量早播的产量比半精量适播的产量高5.76%,差异呈显著水平;而对于中晚熟、中熟品种表现为半精量适播显著高于精量早播,与精量早播相比,百农207和百农矮抗58半精量适播的产量分别提高了6.24%和9.27%。在同一播种方式下,采用精量早播,徐麦856穗数、成穗率、营养物质转移率最高,较百农矮抗58品种增产达显著水平,提高了15.56%;采用半精量适播,百农207开花期叶面积指数、总结实粒数最高,产量分别比百农矮抗58和徐麦856提高了12.25%、12.26%。百农矮抗58尽管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开花期粒质量叶面积比都较高,但植株较为矮小,总生物学产量低,限制其经济产量的提高。百农207适宜大面积推广,徐麦856精量早播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39-10440
[目的]筛选适合当地的小麦播种机械。[方法]选择了两种新播种机械与当地一直沿用的传统条播机械进行试验对比,以小麦冬前苗情、春季苗情和小麦千粒重、单产为指标,对不同播种机械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种宽幅精播机械都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其中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效果最佳;该宽幅精量播种机用种少且种子分散均匀,出苗齐、苗匀、苗壮;麦苗植株个体生长空间大,分蘖较好,苗体健壮,根系发达,因此生长后期单位总穗数多,千粒重增加,产量高。[结论]在山东菏泽地区适宜推广应用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11.
牛伶锐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86-187
本文从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合理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了小麦播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适宜的播种量是小麦丰产的基础。为探讨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栽培技术模式下适宜濮阳市小麦种植的最佳播量,选用当地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濮兴10号,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播量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分析小麦产量三要素可知,濮兴10号在濮阳市南乐县10月13日播种、 12 kg/亩播量的处理综合表现最佳,产量水量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构合理,所以为最佳播量。  相似文献   

13.
在玉米生产田进行精量播种,是指在确定种植密度的前提下,对每穴进行单粒播种或半距单粒播种的种植方式。分别对单粒播种、半距单粒播种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从耕翻整地、对种子的要求、适时播种、播种技术要求、种肥与除草剂的使用、播种机的调试、播后镇压等方面介绍了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4.
精量播种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常量播种条件下基本相同,病情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总结了沿淮地区小麦半精量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地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旱作粮食作物之一,受病虫害危害较为严重,随着一些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如小麦精量与半精量播种技术的普及推广,小麦生产商对小麦种子的质量要求更加迫切,如何使小麦种子丸粒化,质量标准化,已成为小麦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种子包衣技术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大播幅、增加行距、促进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高产栽培技术。它改善了单株小麦生长空间狭窄,营养面积小,田间荫蔽等问题,是一种适合在高水肥田中栽培、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的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的特点,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根据玉米作物的特点与生产调查,从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出发,总结了山东省玉米精量播种技术,为玉米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试验示范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和传统播种技术的对比试验,探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在生产实践中的技术优势和主要特点,探索和完善与该机械播种技术相适应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的改进和播种技术的逐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相关的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同时田间出苗率最高;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初花期早0.1-2.3 d,差异显著(P<0.05)。相比之下,秸秆还田量则对出苗速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增产4.12%-12.40%,较浅旋人工撒播增产1.96%-5.50%;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产量高于全量还田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与浅旋人工撒播相比,播种至出苗期土壤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温度低于半量还田处理,而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湿度仅在干旱年份高于半量还田处理。浅旋人工撒播麦秸腐解率较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高,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的麦秸不会影响下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结论】秸秆覆盖可保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大豆出苗率,为下茬小麦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料,是麦豆两熟制条件下良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同步解决麦秸还田、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适合在黄淮海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