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石农08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农086是石家庄大地种业有限公司用"鲁麦14/邯6172"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审定。文章介绍了石农086的特征特性,并从整地施肥、科学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示范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3个主栽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不同时期产量水平有显著差异的3个主栽小麦品种,对其于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物学产量差异不大,碧蚂1号和济南2号生育前期光合生产力高,而当前品种鲁麦14后期光合生产力高,其灌浆期的相对生产率(RGR)和作物生长率(CGR)占优势,花后干物质积累多,导致其收获指数较高。鲁麦14花前茎中贮藏的干物质输出率较高。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需在增库的同时增源。本文对与此有关的品种改良途径和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稻茬过晚播小麦不同品种适应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宁麦14、宁麦19、苏麦188、扬麦16、扬麦22、扬辐麦4号、扬麦23和扬麦25)为试验材料,研究过晚播(较适播期推迟30 d以上)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群体结构特性、剑叶光合特性与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扬麦22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发生早,成穗数多,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两年平均产量达7 200.38 kg·hm~(-2),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稳产性好。扬麦23产量水平仅次于扬麦22,平均产量达7 104.62 kg·hm~(-2),在整个生育时期群体结构协调,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0~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快速灌浆启动早,峰值灌浆速率大,快速完成灌浆,避免高温逼熟。过晚播条件下扬麦16虽具有生育前期繁茂性好、籽粒灌浆速率高、稳产性好、熟期最早等特点,但过晚播后穗数较难提高,限制其产量潜力。综合而言,稻茬过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和扬麦23,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发挥。  相似文献   

4.
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0、豫麦49和郑麦004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实现高产的产量结构特征及其灌浆期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群体穗数均大于700×104·hm-2的基础上,3个品种实现高产各具优势,济麦20具有穗数优势、豫麦49具有粒重优势、郑麦004具有粒数优势且产量表现最高(P<0.01).3个品种灌浆期的光合性能表现为,郑麦004旗叶中叶绿素a,b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后期叶片保绿性好,尤其花后20d以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平均分别较其它品种高出18.0%,12.4%和18.4%,且具有较高的子粒灌浆速率.由此可见,在满足较多穗教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维持灌浆后期的光合性能,是进一步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本研究以儒麦1号、太麦198、山农28、济麦22共4个高产品种为材料,于2018—2020连续两年度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比较品种间群体动态变化、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儒麦1号、太麦198及山农28产量高于9 000 kg/hm~2,均达到超高产水平。4个品种的茎蘖成穗率在40.60%~57.57%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在18.98%~39.71%之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达60.29%~81.02%。与济麦22相比,3个品种均提高了花后干物质量的积累,儒麦1号通过提高穗粒数、山农28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超高产,太麦198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差异,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烟农1212、济麦22和济麦229为材料,研究3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越冬期至拔节期小麦群体总茎数表现为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总茎数3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分蘖成穗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②越冬期至拔节期烟农1212和济麦22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济麦229;开花期和成熟期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③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④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穗粒数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千粒重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最高,达到10 893.44 kg·hm~(-2)。烟农1212品种无效分蘖少,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收获指数高,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国审小麦邯麦13号最佳灌溉次数及对应最佳灌溉模式,设计三个主处理:2水(限水栽培)、3水(节水栽培)和4水(高产栽培);三个灌水时期副处理:均设3种水分运筹模式,研究灌溉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邯麦13小麦产量受灌水次数影响较大,产量潜力也较大,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保证足墒播种基础上,限水灌溉条件下最佳灌溉时期为拔节水,节水栽培的最佳灌溉模式拔节水+扬花水,高产栽培的最佳灌溉模式为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筋力型小麦豫麦34、豫麦49、郑麦00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茬与玉米茬不同播种期对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灌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茬小麦干物质积累明显大于水稻茬小麦;适期晚播(10月28日) 可以提高干物质积累,其干物质的积累量明显大于早播(10月8日)的小麦;中筋小麦品种(豫麦49)花后前期灌浆速度大于强筋(豫麦34)和弱筋品种(郑麦004),强筋品种花后15 d后灌浆速度大于中筋与弱筋品种,整体灌浆速度呈快、慢、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超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采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型衡水4399;大穗型潍麦8号;中间型济麦22)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超晚播配合增加播种量,春浇1水可以获得产量为6.43~8.24t/hm~2。在3个品种中,济麦2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粒重差异引起的。济麦22较高的千粒重和产量与其较高的开花期穗生物量分配、花后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密切相关。济麦22花前水分的穗干物质生产效率、花后水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潍麦8号和衡水4399,从而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穗型中等、花后物质积累和水分生产力高的品种更适合于超晚播节水栽培。  相似文献   

10.
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农086是以鲁麦14为母本、邯617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4001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为供试品种,以济麦22为对照,设置2个水分处理(灌溉处理W:水分含量70%~75%;干旱处理D:水分含量60%~65%),研究防雨棚盆栽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对超高产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先升高后降低。干旱处理下,烟农1212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济麦22,且高于灌溉处理。同一水分处理下,烟农1212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济麦22。两品种花后小麦旗叶PSⅡ潜在活性(Fv/Fo)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先升高后降低。开花15天后,烟农121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高于济麦22。花后两品种旗叶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同一水分处理下开花期至花后20天,烟农1212旗叶光化学猝灭系数(qP)高于济麦22。同一水分处理下,烟农1212的千粒重最大值和灌浆持续期均明显高于济麦22。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粒叶比的济麦19和鲁麦14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粒叶比的济麦19无效分蘖少,茎蘖动态变化平缓,茎蘖成穗率高;绿叶面积持续期长,旗叶功能期长;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籽粒灌浆速率高、时间长,粒重增长快,从而体现了源库流的协调一致。在株型育种中应注重高粒叶比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限水条件下冬小麦高产品种,2016—2017年在藁城试验站以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1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限水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产量与冬前主茎叶片数呈负相关,与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冬前叶面积指数(LAI)、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灌浆期持续天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限水条件下,应选择灌浆持续时间长、后期衰老慢的品种;越冬前植株生长过旺,并不是获得高产的保证。冀麦325、冀麦418、邢麦13、衡0628、衡4444、济麦22、石麦25和婴泊700的产量均大于9 700 kg/hm~2,冬前主茎叶片四叶一心和灌浆持续期均大于34 d,灌浆后期叶片衰老慢,SPAD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沿淮地区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生长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4-2016年连续2a研究沿淮地区当前生产中推广的8个小麦品种花后生长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沿淮地区小麦育种及生产中选择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花后籽粒灌浆的进行,品种间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SPAD值差异逐步加大,叶面积指数2014-2015年在开花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品种间最大差异分别达18.81%、27.61%和33.32%,2015-2016年最大差异分别达26.87%、61.95%和108.69%;叶绿素SPAD值2014-2015年最大差异分别达16.28%、16.63%和118.89%,2015-2016年最大差异分别达11.49%、19.54%和237.75%;品种间花后光合速率差异2014-2015年最高达29.32%、2015-2016年最高达26.13%;2a试验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比例品种间均差异显著;产量与花后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鞘、穗轴+颖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花前营养器官中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以及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正相关。2a试验结果说明‘洛麦23’‘矮抗58’‘邯6712’产量位于8个品种的前3位,且与其他品种产量差异显著,适宜在安徽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麦175是中国北部冬麦区水浇地和黄淮旱肥地大面积种植的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研究旨在明确其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节水高产机理为培育水旱兼用的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和评价指标。【方法】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个试验点,以中麦175和京冬17为试验材料,在3种限水灌溉(W0,全生育期不灌溉;W1,灌拔节水75 mm;W2,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共150 mm)水平下,比较两个品种群体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等性状及其对供水的响应特征。【结果】两个品种的产量均在W2水平最高,随着灌水量减少产量降低;W0主要降低单位面积粒数(每平米穗数减少47-67穗,穗粒数减少1.6-5.1粒),W1主要降低千粒重(降低0.6-1.5 g)。水分亏缺显著降低蒸散量(ET)和群体生物量,但显著促进了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适度水分亏缺(W1)提高WUE。在3种灌溉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及其稳定性均优于京冬17,表现为穗数、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收获指数(HI)均较高,灌浆期反映群体性能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冠温差(CTD)指标值及反映品种抗旱性能的茎秆可溶性糖含量(WSC)含量均较高,全生育期ET和WUE较高,大部分产量性状的水分敏感性较弱。穗粒数和生物量对水分的敏感系数(WS)与产量对水分的WS呈密切相关性,而灌浆前期群体NDVI和CTD对水分的WS也与产量对水分的WS高度相关。【结论】前期干物质积累快、群体库容量大及花后群体性能稳定性强可能是中麦175节水高产的主要原因。不同供水条件下灌浆期群体NDVI和CTD的差异性可作为小麦品种对水分敏感性的快速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分处理对半冬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及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前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LAI;拔节后适宜田间持水量为65%,灌水过多反而对干物质积累不利,特别是对花后旗叶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10个小麦品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河北省的耐旱节水的小麦品种,本试验选取了河北省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通过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群体数量、产量等性状,并计算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对10个小麦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有石麦22、衡4444、冀麦32和石农086,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有邯麦13、沧麦028、衡4399、沧麦6001;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有沧麦6005和石麦15。  相似文献   

18.
以当前河南省生产上的主推品种豫谷17、豫谷28、豫谷29为试验材料,调查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光合相关参数及籽粒灌浆相关参数,分析不同品种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规律、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豫谷29分别较豫谷17、豫谷28增产20.70%和7.98%.开花期和灌浆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豫谷29>豫谷28>豫谷17,且开花期>灌浆期.豫谷29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转移量、干物质转运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收获指数均最高.豫谷29和豫谷28灌浆持续时间相当,且均高于豫谷17,快增期灌浆速率表现为豫谷29>豫谷17>豫谷28.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快增期灌浆速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转运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快增期灌浆速率及较长的灌浆持续时间,是豫谷29产量高于豫谷28和豫谷17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于2016—2017年小麦季,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藁城核心区,选取河北省主推的9个小麦品种,对其籽粒灌浆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小麦在灌浆期间籽粒干质量均呈"S"形曲线增长,灌浆过程可划分为灌浆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但不同品种的灌浆也存在差异,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_(max))最早的是鲁原502,比最晚出现的济麦22提早3.1 d;石农086和邢麦4号的最大灌浆速率(v_(max))和平均灌浆速率(v_(mean))均高于其他供试品种,而农大399均为最小;在最大灌浆速率上,石农086和邢麦4号比农大399分别高52.0%、43.4%;在平均灌浆速率上,石农086和邢麦4号比农大399分别高40.2%、29.9%。相关分析表明,粒质量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灌浆持续时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钟文 《油气储运》2011,(25):22-23
2009~2010年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为济麦22、烟农21号、良星99、泰农18、良星66、山农15号、烟农24号、临麦4号、邯6172、临麦2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济麦22,达到167万公顷。现将这些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