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抗性分析及育种目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2006-2010年间审定的109个玉米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在抗性水平上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对全部病虫害的抗性鉴定结果大多数表现为中抗水平,对河南省普遍发生且危害较大的玉米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茎腐病在抗性鉴定方面进行了高标准严格控制,河南省局部发生且危害较小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审定标准相对宽松.优良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与抗病分子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结合是实现抗性育种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夏玉米品种对6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是限制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筛选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河南省作为玉米主产区,筛选多抗性品种可以为该区玉米品种的推广及抗病育种奠定基础。2015—2017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针对河南省6种玉米主要病害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抗性表现相对稳定,中抗品种占主要地位,比率分别为49.22%、52.00%、46.45%,抗性品种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抗性品种极少;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间品种抗病表现变化较大,2015年高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35.16%;在玉米南方锈病抗病品种鉴定中,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总体较少,抗性类型品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玉米镰孢茎腐病抗性种质资源相对较多,抗病品种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玉米瘤黑粉病抗病品种鉴定结果在不同年份中差异较大,2015年和2016年以感病品种为主,2017年以中抗品种为主;玉米镰孢穗腐病高抗性品种较少,抗性品种比率逐年上升,中抗品种比率相对稳定,在40%左右。结合3 a的筛选和鉴定结果,共获得中抗以上的多抗性品种23个。综上所述,近年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镰孢茎腐病、弯孢霉叶斑病和瘤黑粉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而小斑病、南方锈病和镰孢穗腐病的高抗性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应进一步加强这3种病害的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安徽省128个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安徽省品种审定标准执行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发展趋势,并对阜阳、亳州、宿州等主产区展示品种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中,无对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淮南片品种的抗性总体高于淮北片,42个淮南片品种中中抗和中感品种分别占14.3%和85.7%;淮北片品种中中抗比例为12.8%,中感占75.6%。2017、2018与2011和2012年相比,安徽省参加审定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明显提高,中感以下品种比例下降。3个试验点参展小麦品种国审与省审感病、中抗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但4个主要育种地参试小麦品种中河南省参加展示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感病(S)的比例最高,为68.75%,其次为山东、安徽和江苏。[结论]品种抗性与审定地相关性不大,与育种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优质麦、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56份,其中高抗占13.18%、中抗占12.71%、低抗占23.29%、感虫占20.47%、高感占30.35%。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7个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新品系18份,没有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优质麦品种,其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祝尊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44-146
[目的]明确参加安徽省品种审定试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诱发接种鉴定的方法,连续多年鉴定了安徽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结果]在2011—2020年鉴定的952个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中,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品种比例分别为6.93%、42.75%、30.57%、19.43%和0.32%;2014—2020年共1602个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参与鉴定,对南方锈病中抗以上的占69.73%,高感品种占8.05%;2016—2020年共456个玉米联合体试验品种参试,中抗以上占67.62%%,高感品种占12.72%.参试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总体好于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结论]该研究为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05,(1):11-11
“福建省主要作物品种抗性鉴定中心”是省级专业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抗性鉴定工作的研究机构。它是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委托,由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承担的全省及国内外育种部门的作物新品种(水稻、甘薯、玉米、大豆、花生和马铃薯等)的抗病虫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人工接种鉴定60份不同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情况,旨在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系、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且大多数品系和品种对纹枯病抗性较弱。其中属于高抗的材料占5.0%;属于抗和中抗的材料分别占13%和31%;感和高感的材料分别占35%和16%。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系统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播方式、危害症状、抗性鉴定方法以及抗性育种现状等,指出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抗性选育抗病品种,才是彻底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的根本途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新桑蚕抗性品种的鉴定制度。[方法]从桑蚕品种耐高温能力、抗病毒病能力、抗氟化物能力鉴定等3个方面对新桑蚕品种抗性鉴定的制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桑蚕品种审定抗性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抗氟性、耐高温能力和抗病性。另外,对桑蚕小区设计、抗高温鉴定、抗氟鉴定和抗病性鉴定方法也进行了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桑蚕的抗性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辽宁玉米产区引种玉米品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玉米产区部分引种玉米品种进行了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以及镰孢菌茎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0份玉米品种对辽宁玉米产区发生的几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表现总体较好,试验鉴定的5种病害均未发现高感品种,且均表现出良好的多抗性,尤其是对辽宁省目前发生为害呈日趋上升态势的土传病害玉米镰孢菌茎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表现较好。该结果将对指导辽宁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6,(2):62-66
2013~2014年,为了明确广西种子市场上54个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进行玉米纹枯病、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纹枯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2个;对玉米小斑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27个;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3个。其中,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玉米品种只有桂单0810、桂单589和正大808等3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的玉米品种有桂单688、桂单162、兆丰588等14个品种。结论:广西目前种子市场上的玉米品种繁多,但兼抗多种玉米病害的品种很少,为了避免玉米生产上遭受病害带来损失的风险,应该尽量选择播种兼抗2种以上玉米主要病害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审定品种及育种单位数量均明显增加,科研单位仍是育种主体,育种水平不断提高,高密度育种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育种目标更趋完善。同时针对河南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水稻品种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和准确地评价品种的优良种性对筛选优良品种和应用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广东省5年的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广东省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及抗稻瘟病种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2011—2115年广东省参与区域试验的早晚造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分析149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品种的抗源亲本,探究近年来广东省参试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结果】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发现149个品种中抗稻瘟病达到抗级以上的品种共84个,占比56.4%,感病以下的品种共22个,占比14.8%,感病以上抗级以下的品种共43个,占比28.9%。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审定的品种大多具有抗稻瘟病特性,各育种单位越来越重视稻瘟病抗性育种和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利用。从稻瘟病的抗性来源分析,28占和青六矮1号是2个主要的稻瘟病抗源亲本,其衍生出常规稻新品种达42个,占抗稻瘟病品种的77.8%,成为广东省常规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两大抗源。【结论】通过抗稻瘟病品种的抗源分析,说明选择合适的抗源亲本对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及抗性遗传模式,为选育抗锈病鲜食玉米新品种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鉴定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并结合前期亲本材料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抗性遗传初步分析.[结果]在244份玉米杂交组合中,以中抗和感病品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6.56%和33.61%,而抗病和高感的杂交组合分别占9.02%和0.82%;在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杂交组合中,甜玉米组合总体抗性最差,该类型以感病品种最多,占54.55%,抗病水平品种只占3.64%.分析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抗病性发现,当父母本抗病性均为中抗水平以上时,其杂交组合主要表现为抗或中抗水平;其他抗性水平父母本杂交,出现感病后代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主要表现为中抗,缺乏高抗或免疫类型;甜、糯玉米抗锈病能力为数量遗传性状,属主效基因加修饰基因遗传模式;鲜食玉米抗性育种应选用中抗水平以上自交系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5~2019年广西审定的122个普通玉米品种的申请主体、亲本引用情况、生育期、抗性、产量和品质性状等进行分析,为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品种选用提供参考信息。分析结果认为,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是玉米育种主体,审定玉米品种数量2019年最多,接近其他4年审定品种的总和,亲本来源广泛,出现一些优势亲本,其中自交系WH5804、ZH04被重复引用4次,自交系C29011、桂A10341被重复引用3次,有16个自交系被重复引用2次;抗性方面,高抗大斑病的品种6个,高抗锈病的品种有3个,高抗茎腐病的有4个,没有高抗小斑病、纹枯病或穗腐病的玉米品种;品质性状方面容重大于800g/L的有15个;产量方面区域试验增产率达到15%以上的有7个,生产试验增产率达到15%以上的有4个,近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绝大多数属于中迟熟高产品种,抗性降低,品质变化不大。建议整合育种资源,重视苏湾材料的创新,加强早熟品种及机械化品种选育,辅助运用单倍体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东北及华北春玉米骨干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国  程高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01-2003
通过对东北及华北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35个骨干品种田间接种玉米大斑病菌,进行品种抗性分析,以明确品种抗病性差异,为品种合理应用、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不同地区提供的相同品种表现出不同抗性,供试玉米品种整体上对玉米大斑病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结合苗期筛选、成株期感虫、成熟期危害情况对几个新育成的水稻品种(系)进行稻飞虱抗性测定,综合评价各水稻品种(系)对稻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有多个水稻品种(系)对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可以为抗性育种研究所利用。大部分品种苗期与成株期、成熟期抗性表现较一致;部分品种的抗性表现出随苗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个别品种在苗期与成株期表现感虫,但对植株危害轻,成熟期也无明显影响。水稻品种抗稻飞虱鉴定指标应该是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不同生理时期对稻飞虱的抗性是变化的,且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2010~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水稻区域试验和筛选试验的1 154个水稻组合(品系)以及这4年内通过国家审定的103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 154个组合(品系)的抗性水平差异明显,无高抗组合,抗病组合47份,占4.1%;不同品种类型抗病频率为单季晚粳(77.6%)中籼(20.0%)早籼(15.3%)晚籼(6.3%)。103个审定的品种中只有8个中抗品种,无抗病和高抗品种。这说明我国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较弱,抗白叶枯病育种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安徽省正试和预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连续3年对供试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2010年参试品种对白粉病表现高感的品种占30%,中感品种占53%,中抗品种占17%;2011年高感品种占42%,中感品种占47%,中抗品种占11%;2012年表现为高感的品种占11%,中感品种占57%,中抗品种占32%。[结论]为引导育种方向及品种审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