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大小麦基部茎节上长出的分枝叫分蘖。由主茎叶腋里长出的分蘖为一级分蘖,由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为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或母蘖上所处的位置称为蘖位,分蘖发生位置低的称为低位分蘖或早生分蘖,反之则称为高位分蘖或晚生分蘖。大小麦主茎叶片的出伸和各级分蘖叶片的出伸之间有着一定的同伸关系,当主茎第4叶出现时,主茎第1叶腋芽长出主茎第一分蘖,随着主茎叶片不断增加,新的分蘖呈n-3的关系不断发生。但受品种特性、密度、播种深浅、肥水条件、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单株茎  相似文献   

2.
在《小麦的两种不同分蘖类型的研究》一文中,给出了小麦主茎伸出第 n 片叶时,第 m 级分蘖总数的函数及全株各级分蘖总数的函数分别为 M(m,n)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临优7287’为材料,采用连续挂牌标记法,研究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播期越晚,分蘖数越少。10月13日和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无分蘖的株数达50%以上;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的产量性状影响均表现为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分蘖。10月13日播种的小麦主茎穗粒数最多达37.2粒,10月3日播种分蘖为1的小麦主茎千粒重最高为45.56 g;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麦谷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麦谷蛋白含量最高达4.40%,10月8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总蛋白含量最高为12.33%;分蘖加工品质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和10月13日、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Ⅰ蘖评价值最高均为50;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淀粉糊化特性优于主茎。因此小麦生产上,应选用多穗型品种,通过必要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低位蘖成穗,不仅高产而且优质。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冀粳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1 ̄4次分蘖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的分蘖规律与分蘖生产力。结果证实,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2个蘖位转折期,主茎3蘖位为第1蘖位转折点,主茎N蘖位为第2蘖位转换点;在主茎1-N-1蘖位中,在水稻具有n-3的叶、蘖同伸规律的同时,主茎n蘖位上一次分蘖与主茎n-2蘖位下一次分蘖 具有n-2的蘖、蘖同伸规律,即纵向上主茎每长2片叶,横向上分蘖次数增加1次的规律;最优蘖位形成的规律是:在所有同次分蘖中,N-1和N-2蘖位1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N-3和N-4蘖位2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N-5和N-6蘖位3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合理利用强优势中位蘖具有18%左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石河子地区生态条件下,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主茎叶数与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2—3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弱冬性小麦主茎叶数少于冬性、强冬性的品种。播期不同,主茎对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多数品种的有效办蘖叶龄期是从主茎第4叶到第7叶的4个叶龄期。多数冬小麦品种的生理技节叶龄期为主茎第9、10两个叶龄;在适期播种条件下,除主茎穗外,尚有鞘蘖、1N.2N、3N、4N、2N-1和1N-2等蘖位的分蘖有成穗的潜力。因此,生产上可利用低位蘖成穗。  相似文献   

6.
双茎棉是全国著名植棉劳模吴昌吉同志和闻喜县广大贫下中农在棉花栽培管理上的又一创新试验。作法是:在棉苗出现两片真叶后,第三片真叶尚未展开前,连同第三片真叶,打去顶部生长点,使第一、二叶腋间的正芽发育成两根主茎。因为两根主茎同时现蕾、开花、结铃,故群众称为“双茎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麦胚芽鞘分蘖(T0)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以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连续4年田间和室内试验,运用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探讨小麦T0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T0的生长与其品种的生育期有关,且对主茎的生长具有一定延迟作用,生育期越短,T0所受影响越小,延迟作用的时间越短,与其他分蘖发育越紧密同步,成为有效分蘖的机会越大。T0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较快,并且与T3(主茎第3片叶片出现的第3个分蘖)和T11(T1的第1片叶片上出现的分蘖)的生长趋势相同。[结论]T0对单株产量影响不明显;无论是对分蘖多的川农17,还是对分蘖少的川麦107,T0不再是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叶龄不但与分蘖的生出有明显的同伸关系,与茎的伸长与次生根的发生也有明显的关系。例如当主茎第四叶的叶片伸长时,第三片叶的叶鞘,第二片叶着生的节间以及第一片叶叶鞘茎部的分蘖和节根也都同时伸长,这就是同  相似文献   

9.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10.
根据春小麦的分蘖消长规律和叶蘖同伸关系.将春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特早熟品种(系)分蘖发生早.低位分蘖发生快,分蘖发生经历的时间短,分蘖消亡经历的时间长,主茎3、4、5片叶叶蘖发生符合同伴关系;而中熟、中早熟品种(系)分蘖发生较晚.分蘖消长的时间相当,叶蘖同伸情况与理论值吻合程度较差.这将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因春小麦品种类型不同而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套播小麦拔节期主茎或大分蘖幼穗死亡后会出现再生分蘖。合理利用这一特性对减少和挽加仍重要的补偿作用。但从立足抗灾,高产稳产的栽培策略来看,这是一种被动的抗灾应变的管理措施。积极,主动的还是在培育冬前适龄,壮苗,足苗上下功夫,充分,合理地利用拔节前有铲低位分蘖优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春小麦的分蘖消长规律和叶蘖同伸关系,将春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特早熟品种(系)分蘖发生早,低位分蘖发生快,分蘖发生经历的时间短,分蘖消亡经历的时间长,主茎3、4、5片叶叶蘖发生符合同伸关系;而中熟、中早熟品种(系)分蘖发生较晚,分蘖消长的时间相当,叶蘖同伸情况与理论值吻合程度较差。这将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因春小麦品种类型不同而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状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8个不同小麦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皖麦36和洛麦23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量总体较多。洛麦23主茎和分蘖的单穗重均较高,其产量最高;泰农18主茎和分蘖的单穗重均较低,其产量最低。供试8个小麦品种中,洛麦23的产量最高,淮麦35、良星99、邯6712和矮抗58的产量也相对较高,泰农18的产量最低。[结论]在高密度下洛麦23较适合大面积应用,淮麦35、良星99、邯6712和矮抗58 4个小麦品种也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高产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成穗率与产量的关系, 表明高产小麦主茎第1、第2 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高,在获得适宜穗数前提下提高茎蘖成穗率能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实现高产。栽培措施对茎蘖成穗率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分析小麦高产品种分蘖成穗的特点,将其划为普通分蘖型、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三种类型。明确了每种类型的生育特点、群体发展动态、产量结构和相应的配套技术体系。在黄淮麦区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才易获高产。同时指出,在黄淮麦区未来小麦超高产育种应以选育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6.
摘 要: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历史上稻茬麦产量不是太理想,除了自然障碍因素外,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还没有真正掌握、栽培技术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该区生产上小麦主导品种,研究分析了稻茬麦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籽粒灌浆规律。结果表明:(1)分蘖消长的特点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冬季不停、集中死亡,栽培管理上应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2)幼穗分化早、分化期长,前期慢、后期快,茎、蘖、叶发生重叠进行,普遍存在同伸关系。栽培上要注意促使一、二分蘖赶主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分蘖幼穗发育,提高结实率,争取大穗多粒,增加产量。(3)抽穗后3-5d开花,籽粒灌浆全过程短,从开花到成熟只有35d左右,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长,籽粒发育经历形成、灌浆、成熟三个阶段;腊熟末期粒重最大,此时收获产量最高。提出了稻茬麦育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小麦主茎叶片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叙述了淮北地区小麦主茎叶片的一般消长规律。研究了影响小麦主茎叶片的消长因素。正常年份这期播种,冬性小麦主茎叶片数13~14片,半冬性小麦主茎叶片数12~13片,春性品种11~12片叶。运期早播达上限,适期迟播达下限。土壤水分含量在18%~22%范围内,麦苗生长健壮。土壤肥力与主茎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麦冻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小麦冻害的类型与分级。小麦冻害的类型包括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冬季冻害首先是叶片冻害,外部症状表现明显,冻害严重时出现死蘖死苗.分蘖受冻死亡的顺序是先小蘖,后大茎,再主茎,最后冻死分蘖节.早春冻害主要表现在主茎、大分蘖和幼穗受冻,叶片轻度干枯,外部症状表现不明显.幼穗受冻死亡的顺序为先主茎,后大蘖,冻后小麦出现的分蘖,成穗质量比冬前分蘖差,表现为穗型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千粒重减少2~6g.  相似文献   

19.
高产小麦群体动态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能否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高产的合理群体动态结构是根据所用品种生产潜力,及其在当地生长发育进度来决定的。它的主要环节是就所用的品种,以每亩的产量要求决定有效穗,然后再根据品种在当地拔节期主茎所具有的叶片数减去两片叶,即为当地高产小麦的有效分蘗期叶令。有效分蘖期的叶令确定之后,根据叶蘗同伸规律可以判断该叶令期能出现几个分蘖,从而可以确定高产途径中依靠分蘗穗的程度。如早熟品种墨叶小麦,它的拔节期叶令是6片叶,那么它的有效分蘗期的叶令是6-2=4片,主茎4片叶令的同伸蘗,一般只能达到1.2个,按照80%的成穗率,它能依靠的分蘗穗只能是一个(单株有效穗2个),因此40万有效穗的高产田,它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冬小麦主茎叶片露尖所需时间和积温。[方法]研究强冬性品种白蚰包不同播期条件下主茎叶片露尖所需时间和积温,探讨不同小麦品种早播、晚播的单株分蘖力和成穗规律。[结果]白蚰包主茎叶片露尖所需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年前逐渐增多,年后各播期的基本相当;所需积温随着播期的推迟,年前逐渐减少,年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早播小麦高倍繁殖良种要求冬前主茎8叶1大心~9叶1心,基本苗不少于210万/hm2。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主茎1叶1心~2叶1心的晚播麦,除主茎成穗外,应利用第1子蘖成穗;冬前主茎3叶1心~4叶1心的晚播麦,除主茎与第1子蘖成穗外,应利用第2子蘖成穗。[结论]该研究为不同播期的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