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选取辽宁省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观测站气象观测以及气象灾情普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主要农业气象灾情普查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院朝阳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干旱、暴雨和山洪、冰雹、大风、霜和霜冻、寒潮、高温等;提出了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1984~201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青海省暴雪实况灾情资料,分析了近30a青海省暴雪灾害气候特征,归纳总结出暴雪灾害对青海农牧业、设施农业的影响及决策气象服务指标和防御建议。经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近30年,青海暴雪气象灾害每年各地均有发生,集中出现在春季,前冬次之,后冬较少;出现暴雪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为青海省都兰、德令哈、天峻、同德、河南、泽库,玉树县等地;春季暴雪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前后冬暴雪灾害对牧业、交通运输影响较大;决策气象服务指标在实际业务应用中的验证表明,该指标在业务中实用性较强,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朝阳地区气象灾害频繁,主要包括干旱、冰雹、大风、霜冻、暴雨、寒潮、低温冷害和雷暴。本文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7个气候站的气象资料和灾情记录,详细分析了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统计辽宁省设施农业大风灾情特征,分析致灾大风成因,结合东北地区设施农业大风掀棚致灾指标,确定辽宁省设施农业大风灾害预警等级划分标准.根据设施农业受灾情况,将日光温室大风致灾预警划分为轻度(8级风)、中度(9级风)、重度致灾(≥10级).对2019年辽宁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大风灾害预警应用,结果显示,分级致灾指标的设计和划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省197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及气象灾害资料,计算了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冻害的影响权重、成灾率及其变异值,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相应年农业气象灾害存在负相关关系,1989、1997、2000年农业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粮食产量相应严重减产。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小灾情出现频率最大,占总年数的39%,同时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权重为63.0%,成为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灾情统计资料,阐述了克州地区大风、沙尘、高温干旱、霜冻、暴雨洪涝、暴雪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年辽宁省气象灾情统计资料,阐述了辽宁省干旱、暴雨、低温冷冻、冰雹、大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可行性防御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各类气象灾害出现概率不断攀升,给我国各个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河南省汤阴县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气候灾情资料,分析阐述了汤阴县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给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惠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影响越来越严重.该文利用惠安县崇武国家基准气候站1954~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灾情资料,对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大风、低温连阴雨等惠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成因和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雪深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设施农业暴雪垮棚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辽宁单站暴雪垮棚过程总频次呈现自东向西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东部的本溪、抚顺东部、丹东北部最多出现18次以上,辽宁西部在6次以下,中部地区在6~18次之间;暴雪垮棚过程中月频次2月最多,其次是3月和11月,最少的是12月和1月,暴雪垮棚过程年频次存在14、9、5、3年的变化周期;辽宁暴雪垮棚过程按照海平面气压场分为倒槽型、黄河气旋型和江淮气旋型3类天气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发展趋势、时空分布、程度等随着气候变化亦在发生改变。该文对在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过程中,影响锦州地区的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程度等的变化趋势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进行分析,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岩  环海军 《农学学报》2023,13(9):81-87
为揭示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根据1983—2020年淄博市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和粮食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淄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并对灾害发展趋势及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从发生频率排序依次为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台风、冷冻灾害,灾害比重年际差异大。(2)4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均以下降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高青、沂源受灾最重;暴雨洪涝灾害高青最为严重;大风灾害桓台和周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灾害高青受灾最为严重。(3)受灾率未来变化趋势为反持续性上升趋势;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显示,干旱关联度最大,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次之。未来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严峻,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田晓璐 《农学学报》2017,7(2):42-47
为充分了解卫辉市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太行山南麓复杂地形与气象灾害分布间的关系,选取卫辉市1961—2014年各乡镇灾情、DEM、GDP、辖区内19个自动气象站的降水及风速数据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冰雹、大风、暴雨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托ArcGIS绘制分辨率为30 m×30 m的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卫辉市冰雹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2条冰雹移动路径上;大风灾害风险分布较分散,除狮豹头、汲水镇、后河镇、李源屯镇之外的乡镇均偏高;暴雨灾害风险集中在卫河、共产主义渠附近;安都、顿坊店、上乐村镇、孙杏村镇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较高。该研究可以提高当地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制订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霜期设施农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西北部气象资料分析霜期气候资源变化,并探讨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策。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霜期气温升高而不稳,极端最低气温天气更显突出,霜期降雪增加,阴天日数增加,日照时间减少,太阳总辐射减弱,大风强度增加,霜期极端天气现象对霜期设施农业影响显著。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势在必行,为了推动霜期设施农业的发展,应从设施农业工程、环境控制、利用气候资源节约能源、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入手,建立评估、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一体化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专业化、动态化、多元化、精细化的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预警平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霜期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灾害性天气统计数据,对海北藏族自治州2009—2018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海北地区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依次是冰雹、暴雨和大风;汛期(5—9月)是灾害性天气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气象灾害的集中期;近年来大风天气呈减弱趋势,而冰雹、暴雨天气呈现波动的趋势;刚察地区是3种灾害性天气的高发区,气象灾害却主要集中出现在门源地区;近年来海北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都呈增长趋势,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冰雹灾害对海北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暴雨洪涝灾害;2016年是海北地区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年份。  相似文献   

16.
风吹雪灾害防护林格局及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寒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对较大区域面积实施风雪灾害的防护显得日益迫切,建立防护林是最经济、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方法。以新疆吉木乃县为研究地点,在充分分析风速、风向等气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土壤立地类型和乡土树种,研究当地风雪流的发生发展规律、风雪灾害特点和成灾机制,构建防雪林营造技术模式,以期为风吹雪地区减轻风雪灾害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历史特征,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重灾区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冰雹灾害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省苏家屯地区春季大风出现概况,分析了大风出现的时间及环流背景。在列举辽宁苏家屯地区大风灾害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大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春季大风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婕  袁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31-7132
利用延津县1971~2000年有关气象灾害的观测资料,对该县的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布、季节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27-4329
通过对历史灾害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淮河流域汉唐时期蝗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蝗灾的发生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集中性,但并无明显的周期性,同时它和旱灾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度。从月份分布来看,阴历4~8月是蝗灾的高发期。从季节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尤其夏季是蝗灾最为高发的季节。蝗虫可以大规模迁徙,因而其灾区具有流动性和广泛性,从总体上说,汉唐时期大部分蝗灾发生于淮北地区,淮南地区只有十几次记录。淮北蝗灾的分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发生,而淮南地区则以西部为多,东部则主要发生于今扬州附近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