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控间苗谷种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别进行了化控空间苗谷种对播期、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不同谷子品种适应性的试验,以及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的最佳配比(制剂处理种子和正常种子混合比例)与最佳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播期、谷子品种对化控间苗谷种没有影响,土壤墒情、土壤类型对其有一定影响。针对气候、墒情变化不定的情况,通过两年的多点试验示范,形成了在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采用同一配比不同播量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谷子新品种长农38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谷子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谷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是促进谷子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长农3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适合西北春谷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型中晚熟谷子新品种。为了加速长农38号的推广应用,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2010~2011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和襄垣县王村镇韩家沟村,采用裂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处理、不同播量与化控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长农3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西地区,长农38号适宜播期为5月5~15日,可采用播量11.25 kg/hm2+40%MND的化控间苗技术,适宜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有机肥(农家肥)(1.5万~3.0万)kg/hm2+硝酸磷300 kg/hm2,这样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谷子品质。最后结合倒茬、1 a两作等生产实际对各单项栽培技术进行了筛选和优化集成,制定了长农38号在山西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可为长农3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技术是根据谷子籽粒太小、顶土力差、单粒种子难以保障顶土出苗,靠群体萌芽顶土才能出苗的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既能保证谷子正常发芽出苗发挥群体顶土作用,又能在出苗后自行死亡的MND制剂。把用这种制剂处理过的谷种和正常谷种按一定比例混匀播种,出苗后,MND制剂处理谷种的种苗逐渐枯萎死亡,而留下正常种苗,这样不用间苗或少间苗,即可实现大田谷子栽培密度要求。一、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是针对谷子生产实际中间苗难的问题,研究利用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技术,即利用MND药剂处理种子,然后将正常种子按4∶6、5∶5、6∶4比例与药剂处理种子混合,混合播量为1 kg/亩时,探讨最佳拌种比例。结果表明,正常谷种与用MND药剂处理种子比例为4∶6时为适宜拌种比例,5∶5次之,既能正常发芽出苗、发挥群体顶土出苗的作用,又能在出苗后自行死亡,实现谷田免(少)间苗目的。  相似文献   

5.
1.硼肥(硼砂或硼酸) :土壤施用量11.25~18.75kg/hm2 ,浸种浓度0.02 %~0.05% ,叶面喷施浓度0.3 %~0.5%。2.锰肥(硫酸锰或氯化锰) :土壤施用量15.00~33.75kg/hm2 ,浸种浓度和叶面喷施浓度为0.05%~0.10%。3.铜肥(硫酸铜) :土壤施用量22.50~30.0kg/hm2 ,浸种浓度0.01%~0.05%,叶面喷施浓度0.02%~0.04%。4.锌肥(硫酸锌) :土壤施用量3.75~37.50kg/hm2,浸种浓度0.05%~0.10% ,叶面喷施浓度0.10%~0.50%。5.铁肥(硫酸亚铁) :土壤施用量15~56.25kg/hm2 ,叶面喷施浓度0.2%~1.0%。6.钼肥(钼酸铵) :土壤施用量0.45~3.0kg/hm2,浸种浓度0.0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播量与水肥(N、P、K)耦合效应对秋闲田饲用谷子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冀谷18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分、磷肥等对水分利用率有重要影响,其中水分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氮肥、钾肥、播量等没有明显影响;播量与水肥耦合的显著项及其强弱顺序为:钾肥+播量>氮肥+磷肥>水分+磷肥>水分+播量>水分+钾肥,其它各项没明显影响。构建了数学模型Y=44.26-1.311x1-2.298x2-3.682x3-6.401x4-34.540x5+0.273x1x3+0.118x1x4+0.843x1x5-1.948x2x3+6.631x4x5,明确了以经济效益为考核指标的最优方案:土壤含水量保持10%、饲用谷子播量15 kg/hm2。该方案水分利用率为26.24 g/kg,干草产量折合13980.90 kg/hm2,经济效益为13830.90元/hm2,较产草量最高的优化组合增收3063.73元/hm2,增幅22.15%,较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优化组合增收6215.15元/hm2,增幅44.94%,为秋闲田饲用谷子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旱地覆膜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雨量350~400 mm的宁夏南部山区,采用全膜覆土方式种植谷子,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土栽培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了谷子增产增收。籽粒产量达到6 093.75 kg/hm2,生物产量达到15 232.5 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101.39%以上;播期土壤含水量高位运行,超过17%以上。  相似文献   

8.
李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59-160
介绍了谷子化控的特点,提出了化控免间苗谷种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整地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进行多种蔬菜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试验,研究其对中低产田蔬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以选出效果好的施用水平进行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5.00 kg/hm2效果最好,叶用芥菜、生菜、小芥菜、冬菜、长叶生菜分别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13 005、14 625、7 230、7 500、6 060元/hm2;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1.25 kg/hm2效果次之,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8.75 kg/hm2效果最差。因此,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1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进行多种蔬菜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试验,研究其对中低产田蔬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以选出效果好的施用水平进行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5.00 kg/hm2效果最好,叶用芥菜、生菜、小芥菜、冬菜、长叶生菜分别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13 005、14 625、7 230、7 500、6 060元/hm2;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1.25 kg/hm2效果次之,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8.75 kg/hm2效果最差。因此,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1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总结了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江苏沿海垦区麦后直播棉早熟高产省工的栽培技术体系 :选择早熟的短季棉品种 ;通过保墒耕作、浸种催芽、提高播种质量 ,原墒一播全苗早苗 ;采用 1 2万 / hm2 或更高密度 ,按 90万 / hm2 总果枝结合长势及时打顶 ;常年施氮 1 50 kg/ hm2 ,根据天气变化调节 ,施磷 ( P2 O5 ) 60~ 75kg/ hm2 ;看苗搞好化控 ;进行简化栽培 :一次定苗、化除不中耕、少免整枝、高浓度喷肥、减少收花用工、棉秸机械还田等。  相似文献   

13.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kg/hm2(0~6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kg/hm2(0~9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kg/hm2,拔节期100kg/hm2的优化供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达44%,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Nmin低于50kg/hm2,从而使氮素资源高效利用,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资源分期优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免耕复种油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耕作对土壤耕作层多次耕翻耙耱是造成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根源。为此,引进国外先进的玉米(油葵)免耕播种机,采用定点定时取样、田间调查、室内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将免耕播种技术、灭茬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与传统耕作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可节省机耕费225~375元/hm2,增效765~1 455元/hm2;油葵生长期间,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同土层土壤水分提高15%~25%,土壤容重提高25%~48%;油葵收获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累积比传统耕作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技术种植冬小麦的适宜播量.【方法】于2013~2014年生长季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下不同播量(T1:150kg/hm2、T2:187.5kg/hm2、T3:225kg/hm2、T4:262.5kg/hm2、T5:300kg/hm2)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耗水特性影响.【结果】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下T5处理具有最高的籽粒产量,为4 067kg/hm2,同时具有最高的WUE(12.1kg/(hm2·mm).播量高低与产量构成要素密切相关.增加播量,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但千粒质量和穗粒数降低,且T5与T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播量显著影响花前、花后积累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但花后的影响大于花前,且均以T5具有最高的籽粒贡献率,说明无论冬小麦处于营养生长还是生殖生长,增加播量可促进茎鞘、叶及颖壳+穗轴储藏性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结论】500kg/hm2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技术下推荐播量.  相似文献   

16.
宁南山区旱作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宁南山区降水量偏少,降水年际变幅大,季节分布不均等实际,针对性的进行了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覆膜保墒等旱作节水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田间蒸发,达到增温、蓄水、保墒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作物全生育期增加积温200~400℃,土壤含水量增加5%~8%,土壤贮水量增加40~50 m3,农作物单产提高15%~30%,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15%,水分生产率提高5.73~6.45 kg/(mm·hm2),补水效益达到10~15元/m3,节本1 800~2 625元/hm2。  相似文献   

17.
注灌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榆中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下,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基施N 180.00 kg/hm2、P2O5120.00 kg/hm2、ZnSO47.50 kg/hm2、K2O 30.00 kg/hm2,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4157.6 kg/hm2。玉米抽雄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注水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袁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为对照袁研究北方旱地平菇菌渣还田的最佳施用量袁以及还田后对玉米生理性状尧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遥结果表明袁平菇菌渣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遥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袁玉米生长状况尧果穗性状和玉米籽粒产量均优于20 000 kg/hm2尧25 000 kg/hm2的菌渣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处理袁玉米各生长期植株和叶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袁玉米籽粒产量比不施肥增产17.39%袁比化肥施用处理增产8.06%曰同时袁平菇菌渣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机氮和速效磷尧钾含量袁有利于培肥地力遥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施用量越大袁培肥效果越明显袁土壤速效钾尧速效磷含量分别较CK1 提高16.58%耀34.98%和45.70%耀86.20%遥平菇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袁玉米生长状况最佳袁果穗性状最优袁籽粒产量最高袁对土壤的培肥效果较好袁是较理想的施用量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和砂姜黑土水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方法]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玉米干秸秆粉碎还田量,小麦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3.49%~7.09%,平均提高4.94%,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用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0~10 cm、10~20 cm以及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显著提高,减轻了土壤干旱程度。[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适宜还田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扣半留茬播种与三犁川播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扣半留茬播种比三犁川播种增产达990.0kg/hm2,增收节支达1488.0元/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9~1.0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时,扣半留茬播种能降低水蚀发生点数,通过根茬保留在垄台上,也能大大降低风蚀的危害性,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