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在分类学类上存在的种归并问题.结果表明:蒲公英花粉为近球形或近扁球形;花粉粒极轴(P)大小为19.6-31.7μm,赤道轴(E)长为24.5~36.4μm,P/E变化范围不明显;萌发孔孔型为圆形凹陷、扁圆形凹陷和近圆形凹陷;外壁纹饰均为刺状雕纹,条脊宽和条脊距因种各异,内部穿孔的有无也存在差异;脊上突起的小刺密度不同,最大的为斑叶蒲公英,最小的为蒙古蒲公英.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差异支持《中国植物志》的分类结果:将卷苞蒲公英(T.antungense Kitag)和丹东蒲公英(T.urbanum Kitag)归为一种,红梗蒲公英(T.erthropodium Kitag)和斑叶蒲公英(T.variegatum Kitag)归为一种,蒙古蒲公英(T.mongolicum Hand.-Mazz.)和辽东蒲公英(T.liaotungense Kitag)归为一种.  相似文献   

2.
陈述了宝库林区野生蔬菜蒲公英的几个品种、分布海拔和分布地点,介绍了蒲公英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并推荐了几种蒲公英的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长白山野生蒲公英为原料,对不同采摘时期的蒲公英根部及全草中的功效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皂苷及总胆碱,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全草中黄酮含量最高,达12.78 mg/g;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根中皂苷含量最高,达0.78 mg/g;7月末采摘的蒲公英根中胆碱含量最高,达5.06 mg/g.  相似文献   

4.
藏蒲公英与河北蒲公英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蒲公英和河北蒲公英多糖含量、纯度、化学性质和紫外吸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得到的藏蒲公英多糖和河北蒲公英多糖含量分别为16.8%和6.31%,差异显著,所提取的2种蒲公英多糖制品中均含有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不含皂苷、黄酮类和生物碱等物质;硫酸-苯酚法测得藏蒲公英和河北蒲公英多糖纯度分别为46.37%和33.89%,差异显著,2种蒲公英多糖的紫外图谱呈不规则双曲线型,均在200nm处有吸收峰,且其单糖组成可能含有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含阿拉伯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具备药用和食用的功能,有望在保健蔬菜方面进行深层次开发,因野生蒲公英资源连年枯竭,发展人工栽培势在必行本文以蒲公英为例详细论述了药用保健型蔬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翟彦民  张秀玲  于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29-3529,3540
蒲公英可全株入药,药用价值高,嫩叶是人们初春喜爱的野菜,极具商品生产和开发利用价值.概述了蒲公英的植物学特征、开发利用价值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为试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其花粉数量以及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丹东蒲公英、亚洲蒲公英、蒙古蒲公英和朝鲜蒲公英的单花花粉数量分别为5028粒、2948粒、3184粒、2460粒和3017粒.花粉在含有PEG和ME3培养基上才能萌发,萌发率为2.8%~16%;蔗糖对蒲公英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活力不同,柱头为Y字状时活力最强;相同开放阶段的花粉在9:00~10:00时活力最强.此外,各种蒲公英花粉的离体萌发均有多重花粉管现象,二重花粉管的比例为9.8%~24%,三重花粉管的比例为0~13.8%.试验蒲公英花粉需要PEG和ME3互作才能萌发,花粉数量与活力无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遍布于农村田野的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经临床验证蒲公英对下列病症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一、丹毒:新鲜蒲公英50克,捣成泥状,包敷患处.每日1剂,2~3日红斑可消退.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方法制备蒲公英全草、根提取物,比较其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蒲公英全草、根对两种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全草和根对两种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菌较敏感,蒲公英全草的抑菌效果优于蒲公英根,水提75%醇沉物抑菌效果优于水提和水提80%醇沉物.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奶汁草、黄花地丁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止痛散淤等功效,味甘无毒,可食用,其嫩苗及嫩叶可生食或炒食,作汤、凉拌均可.近年来,蒲公英作为名贵野生蔬菜被列为席间上品,并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蒲公英作为无公害药食两用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发展前景广阔,种植蒲公英,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在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公英既是传统的营养保健野菜,又是常用的中药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及保健功能因子,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就蒲公英的营养成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作一阐述,为蒲公英在食品中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春季到了,各种野菜长得蓬蓬勃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野菜也成为时尚之举。野菜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煮汤,可做馅,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殊不知野菜在抗癌方面也有一手。1.蒲公英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硷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  相似文献   

13.
对东北蒲公英(Taraxacum.ohwianum Kitam.)染色体的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染色体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16,核型公式K(2n)=2x=16=10 m+6 sm,属于2A型,并观察到有随体存在.东北蒲公英的造孢细胞存在大量染色体的特殊情况可能是花粉母细胞的一种独特形成途径.此外在终变期只观察到单价体,在中后期Ⅱ染色体拉向两极不明显,这与在高等植物中描述的减数分裂行为并不完全一致.东北蒲公英四分体为非连续型胞质分离,产生了均匀一致的小孢予.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最终将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应用于西藏养牛业生产中.健康小鼠服用藏蒲公英多糖、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和生理盐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能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指数,ANAE(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证明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能促进小鼠器官的生长发育,刺激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小鼠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5.
崔淑贤 《辽宁农业科学》2000,(5):54-54,F003
蒲公英 (TaraxacummongolicumHand .Mazz.) ,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 ,属菊科蒲公英属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野生蒲公英分布广泛 ,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有开发前景的野生蔬菜。1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蒲公英的营养价值较高。据《食物成分表》记载 ,蒲公英叶的可食部分达 80 % ,每 1 0 0 g可食部分中蛋白质 4.8g ,脂肪 1 .1 g ,碳水化合物 5g ,粗纤维 2 .1 g ,灰分 3.1 g ,钙 2 1 6mg ,磷 93mg ,铁1 0 .2mg,胡萝卜素 7.35mg ,硫胺素0 .0 3mg ,核黄素 0 .39mg ,尼克酸 1 .9mg。此外 ,还含有磺基丙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蒲公英对猪链球菌的体内外抑菌效果,将蒲公英按常规法制备水提物,分别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小白鼠体内注射法观察其对猪链球菌体内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强,其最小抑菌浓度( MIC)值为62.5 mg/mL;小鼠体内抗菌作用提示:蒲公英对猪链球菌的预防作用优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体芽菜是指利用蒲公英营养贮藏器官肉质直根,在适宜的栽培环境下直接培育成的芽苗菜.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它的肉质直根生产的体芽菜新鲜、富含营养并且无污染,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无水乙醇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及蒲公英对胃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对由乙醇所致的小鼠胃粘膜损伤有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食兼用野生植物蒲公英的利用价值及开发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草本植物,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菜,属菊科,蒲公英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含有极具药用价值的皂甙成份及蒲公英素,还含有人体8种必须氨基酸在内的13种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固本抗癌的药用功效,近年来日本、法国、美国已陆续兴起"蒲公英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过去曾瞧不上眼的蒲公英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已悄然进入百姓家的饭桌和高档宾馆的餐桌,并被列为保健蔬菜.目前我国很多省区已开始进行人工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现将蒲公英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