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态乡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推广4个方面来构建理想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华 《甘肃农业》2022,(3):47-4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新时代新阶段产业建设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高效农业生态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武威市凉州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开展生态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因地制宜做好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莫姣姣 《乡村科技》2020,(8):68-69,71
发展农村生态养老产业对陕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思想观念、技术人才、资源分布、竞争态势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陕西省农村生态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生态资源大州,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城镇化率较低,城镇体系以小城镇为主体,目前小城镇产业支撑力度不强。为促进黔东南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黔东南州提出了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在对生态产业进行界定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发展生态产业及构建地区生态产业循环模式有可能使黔东南州小城镇获得新的区位优势,是黔东南州小城镇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黔东南州小城镇生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黔东南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小城镇市场功能发育迟缓,产业间未形成产业共生型发展态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产业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生态产业是相对于环保产业的一个新兴的重要产业,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使得生态产业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CEPA》与"9+2"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不仅使广东、香港等"核心经济省区"的经济发展更加"锦上添花",而且还通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龙头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有效拉动其周边省区的"经济腾飞";它不仅为那些想跨入香港--广东这个金三角、迈进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企业家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那些正在寻找"走出去"的国内厂商、企业家们提供了捷径。面对这个历史赋予的经济发展机遇本文结合黔南经济发展实际,就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期大规模开发黔南生态畜牧产业提出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立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2010—2019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3个县市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起步阶段的濒临失调水平提升到稳定阶段的中级协调水平,且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从空间布局分析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度和耦合协调度具有非均衡性特征,呈“东南高-西北低”格局分布;从时空关联分析来看,2010—2019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耦合发展度在空间上具有正向集聚特征,呈“东南高-北低”格局分布,即HH型聚集在生态经济区东南部,LL型聚集在生态经济区北部。因此,建议培育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高水平耦合地区的优势辐射功能,以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村民幸福度。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三者之间探讨融合发展机制,分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是一个有机循环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换。在分析三者融合发展机制的同时,对如何更好的开展乡村振兴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有效推动产业、生态、乡风协调发展提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规划提供新思路,以期促进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发展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9.
以2018年瓮安县林地"一张图"数据为依据,普查瓮安县13个乡镇(办)区域内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特色经济林、珍贵林木、专项资源等森林生态产业资源,以摸清家底,做优"大生态",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农村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价值取向的生态脆弱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禁止,而通过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益。从生态学视角,以产业共生理论、产业链理论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并通过陕南产业发展论证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概述生态产业产生的哲学和社会实践理论依据,并从企业进化发展角度进行描述,强调生态产业就是社会一人类一自然发展的最佳耦合。然后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我国产业向生态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包括调整政府、区域产业和企业内部运行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制订新的评价标准及加强立法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都昌鄱阳湖区沙地生态现状,尝试提出了沙地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组合模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清臻  楚纯洁  于长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45-11547
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河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从生态工程建设与环境生态建设两方面对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实施过程中的配套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北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乡村旅游和生态经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河北省近五年来的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发展实践,运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河北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由原来的严重失调逐步发展到良好协调状态,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融合提供了一个新发展契机,乡村旅游和生态经济在乡村这一空间载体上,也取得了良好的融合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对生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生态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应该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推动力在世界范围进行产业链耦合,在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高效的国际贸易制度和较高的人口素质的条件下,不断提高产业的生态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肆意破坏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发展该地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生态产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建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等分析,为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肆意破坏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发展该地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生态产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建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等分析,为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支撑,以农业生态经济为重点,深刻揭示了生态立市的内涵在于发展生态经济,客观分析了十堰山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与潜力,提出了推进十堰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三赢目标与盘大做强生态产业、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响生态品牌、加强生态庄园建设、加快生态科技研发的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姣姣 《甘肃农业》2024,(1):101-107
文旅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简称,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因此,在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徽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在文旅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提升徽县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徽县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意义、优势、现状以及有效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温泉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贵  龚雅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70-22072
阐释了生态温泉产业的内涵、发展驱动力、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以食物链原理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生态温泉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