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在蔬菜复套种技术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一年两种两收、复套种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毛葱复种油豆角技术作为蔬菜复种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在我市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第一茬毛葱是春夏季旺销产品,效益很好;第二茬油豆角上市期正是果菜供应淡季,同时又是居民加工速冻豆角、晾晒豆角干菜的时节,油豆角以其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浓厚的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毛葱复种油豆角栽培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蔬菜复套种技术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一年两种两收、复套种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毛葱复种油豆角技术作为蔬菜复种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一茬毛葱是春夏季旺销产品,效益很好;第二茬油豆角上市期正是果菜供应淡季,同时又是居民加工速冻豆角、晾晒豆角干菜的时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破传统的耕作制度耕作方法,研究推广作物复种、套种、复栽技术,扩大种植规模,使塞北变成了江南.1999年,全市复套种面积发展到30万亩,相当于增加3个乡镇的耕地面积,增加了全市19.1%的耕地;总增收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复套种人均收入实现857元.该市已经形成了麦菜、米菜、薯菜、瓜菜、菜菜、麦豆、粮粮、粮饲、棚室多茬次、立体延伸复种十大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在蔬菜复套种技术上进行的探索中,一年两种两收、复套种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毛葱复种油豆角技术作为蔬菜复种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第一茬毛葱是春夏季旺销产品,效益很好;第二茬油豆角上市期正是果菜供应淡季,同时又是居民加工速冻豆角、晾晒豆角干菜的时节,油豆角以其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浓厚的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第一茬:毛葱1、品种选择:选择辛辣、味浓的东北小毛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蔬菜复套种技术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一年两种两收、复套种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毛葱复种油豆角技术作为蔬菜复种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存我市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第一茬毛葱是春夏季旺销产品,效益很好;第二茬油豆角上二市期正是果菜供应淡季,同时又是居民加工速冻豆角、晾晒豆角干菜的时节,油豆角以其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浓厚的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位于北纬39~43°地区,常年有效积温在3000~3800℃之间,种植大田作物一季有余而两季不足.几年的麦茬套复种改制实践证明,以春麦为前茬(辽南地区有部分冬麦)的套种耕作制度改革在我省是成功的,其中麦茬夏复大豆便是深受农民欢迎的种植形式之一.因为麦茬大豆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而且与  相似文献   

7.
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省油菜生产迅速发展,加快了耕作制度改革的步伐。以油菜为前茬的复、间、套种形式又有了新发展,促进了粮油双丰收。现将几种主要栽培形式归结于下一、复种复栽: 这种形式复种指数高,便于田间管理与机械作业,两茬作物都可以采用各自最合理的种植方法。如抓住时机抢收抢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了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元。小麦复播甜玉米模式较小麦单播模式收益增加39 060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3 560元/hm2,纯收益增加25 500元。甜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效益为71 460元/hm2;套播辣椒种植效益63 750元。[结论]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间套种模式,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元/hm2;小麦复播甜玉米模式较小麦单播模式收益增加39 060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3 560元/hm2,纯收益增加25 500元/hm2;甜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效益为71 460 元/hm2,套播辣椒种植效益63 750元/hm2.[结论]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间套种模式,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省以小麦、油菜为前茬的耕作改制有了很大发展。各地在大搞间套种的基础上,广泛进行了小麦、油菜下茬复种和复栽的试验,找出了一些生育期较短、产量较高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11.
实施大棚哈密瓜—草莓一年两季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经济效益较高.该文总结了大棚哈密瓜—草莓轮作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有限的耕地上,在基本不影响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利用0.5熟光热资源,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方法]通过填闲复种和间套增种,分区构建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新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效益。[结果]在平原丘陵区稻田构建"秋马铃薯/油菜-水稻"、"冬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和"秋(冬)马铃薯-水稻"等3种新模式;在平原丘陵区旱地构建"春(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春(冬)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等3种新模式;在高原山区构建"春马铃薯/玉米"新模式。[结论]新模式复种指数200%~300%,积温利用率68.9%~93.4%,光能利用率0.98%~1.59%,秸秆利用率50%~100%。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新模式全年产量提高2.6%~93.0%,效益增加15.8%~284.3%。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四川农作物增产增收的主体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南通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对大棚蔬菜高效茬口布局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设施蔬菜多元多熟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中"大棚蚕豆—厚皮甜瓜"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效益,适宜其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复种作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地施肥、复种时间、复种品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青贮玉米、早熟油葵、早熟小黄豆、大白菜、青萝卜、菠菜、香菜(芫荽)等作物的复种技术;从育苗时间、复栽品种、定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葱、韭葱、甘蓝、黄瓜、西芹、西瓜等作物的复栽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如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生产条件改善、体制和需求变化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而比较优势是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冬性黑麦草复种水稻、春性黑麦草复种水稻、春性黑麦草复种大豆、春性黑麦草复种玉米四种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种类、种植时间不同,对土壤水分利用也不同.冬牧草复种水稻田块耗水量最大,米草鹅和豆草鹅居中,正常大田耗水量最少,因此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立体种植模式对水田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对旱田却进一步加剧了春旱,但如果能够解决播种和作物生长前期的干旱问题,几种复种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双季稻田多作复合种植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寻高效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是目前最为迫切的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实行多熟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在朝着多熟种植的方向发展。1987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 Odum提出能值分析理论来探讨陆地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原理和模拟技术,并将其扩展到人类所参与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能量投入产出来衡量不同熟制或不同复种方式优劣已为国内外农业工作者重视并广泛应用,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论文将阐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投入与产出效益,为南方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的耕作制度改革、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和地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农村繁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田定位试验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双季稻田7种复种模式系统中的经济产量折能、光合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投入产出、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荷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冬季复种模式下的作物经济产量折能为217.5×106-229.7×106 kJ•hm-2,均大于冬季休闲模式(T1)的213.5×106 kJ•hm-2,其中T4、T6和T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T6的增幅最大(8.5%)。T6处理在2008-2010年间均表现出最高的能量增幅,具有很好的优势和稳定性。冬季复种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4.03 g•m-2•d-1)和光能利用率(1.46%-1.70%)极显著高于T1(10.55 g•m-2•d-1和1.28%),平均增幅为14.4%-34.8%,以T3为最高(34.8%)。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冬季复种轮作模式下的经济产量折能为220.9×106-229.7×106 kJ•hm-2,均高于冬季复种连作(T2)的217.5×106 kJ•hm-2,以T6的增幅最大(6.1%)。除T3有所增加外,冬季复种轮作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3.10 g•m-2•d-1)都低于T2(13.67 g•m-2•d-1),平均降幅为4.2%-12.4%,以T4下降最多。T3(1.70%)和T6(1.67%)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6%-1.58%),且其他处理均低于T1,以T4和T5降幅最大。能值分析显示,不同处理的能值投入产出存在明显差异;表土净损失能最少为T1(2.98×1016sej),最多是T5(3.83×1016sej);工业辅助能最少投入为T1 (1.62×1017sej),最多是T4(2.98×1017sej,近T1的2倍);有机能投入最少为T1(6.55×1015sej),最多是T7(1.19×1016sej,近T1的2倍);T1的产出能最低(1.39×1016sej),T6的产出能最高(5.42×1016sej,近T1的4倍)。除T3(2.81)略低外,冬季复种模式的能值投入率(3.12-4.57)均大于T1(2.84),T4和T5增幅分别达61.1%和50.4%;但冬季复种模式下的能值产出率只有T4(0.13)高于T1(0.08),其他处理(0.06-0.07)均低于T1。冬季复种模式的环境资源能值占总投入能值的比例为0.17-0.26,一定程度上说明稻田冬季复种模式更有利于保护农田环境资源。冬季复种模式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总投入的能值的比值在本研究中为0.10-0.15,意味着稻田农产品的产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消耗,将增大稻田水土流失的风险。所有处理的工业辅助能值/总投入能值的比值均超过了0.8,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即工业投入所占比重较大,不利于稻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双季稻田冬季作物的种植有利于提高稻田的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除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混播绿肥轮作模式外的稻田冬季种植经济作物的轮作模式的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均低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连作模式。双季稻田冬季种植蚕豆和豌豆的种植模式比稻田冬季休闲模式具有优势,但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油菜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试验区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油菜为最佳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高;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在间种苜蓿田中,前期高密度杂草的较大,而在生育后期则为低密度杂草的较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植物全氮含量的在清种玉米田的生育前期杂草密度为25和100株/m~2时值较高,间种苜蓿处理下杂草密度为50株/m~2的含量在玉米生育前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种植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分析了台州市相对于浙江全省、台州市各县(市、区)间种植业结构的比较优势及台州市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特征。结果表明台州市相对于浙江全省来说谷物具有微弱优势,但优势度下降;蔬菜生产由原来没有比较优势,上升到有比较优势。果树、杂粮、甘蔗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对浙江省台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作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鱼静  徐文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50-12252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阿克苏绿洲种植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78-2007年,种植业结构由粮食作物为主的一元结构逐渐向粮、经、饲、果等多种作物并重的多元结构发展;种植模式由单作向多种作物复种、间套作多样化发展;农田化肥施用、灌溉面积均大幅增加。针对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