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典型喀斯特高原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贵州省西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0-2009年研究区13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长江、珠江分水岭处的气候变化,比较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力求说明该区域近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是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按照年代际变化趋势,1990年为研究区的快速升温期,降水则分为1980-1990年的下降期、1990-2000年的上升期和2000年以来的平稳期3个时段.(3)气候变化速率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区内珠江流域气温的变化速率小于长江流域,而降水的变化速率则相反,且分水岭线上的降水变化速率均高于两个流域内部.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北省棉区1961—2010年15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不同棉区气候周期振荡及突变点,结果表明:不同棉区棉花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均存在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交替现象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年代际以及年际主要周期:冀南、冀中棉区为20~22 a、9~10 a、5~7 a,冀东棉区为22~24 a、11~14 a,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明显,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转入气温相对较高期。全生育期降水主要周期:冀南棉区为14~15 a,冀中、冀东棉区为22~24 a、8~10 a。全生育期日照存在9~10 a振荡周期,且1986年前后发生突变,转入相对偏少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疆哈密市棉区1971—2010年的逐日温度、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及近10年的棉花产量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研究了该地区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哈密市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增长率为0.259℃/10 a,气温的升高以近10年尤为明显;近10年来哈密市≥10℃积温有所升高;近40年来无霜期变化呈下滑趋势,但是近10年来无霜期呈显著增加趋势。40年来哈密市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而近10年棉花生长季内的降水量却明显减少,为负增长。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幅为24.6 h/10 a。棉花单产和≥10℃积温、无霜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71,与≥10℃积温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174。哈密市的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日照时数的增长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FAO转基因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施由欧盟资助的FAO/EU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参加国有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等6个产棉国,项目国的棉花总产约占世界棉花总产的50%左右。该项目通过采用农民参与式的培训方法,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项目国推广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提高植棉效益。1999年以来,Bt基因棉在中国种植面积迅速增加,2001年在项目实施的山东、河北省棉区Bt棉种植面积在90%以上。同时,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从2000年已开始试种Bt棉。…  相似文献   

5.
基于世界三大产棉国(中国、美国、印度)26个棉区1998—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三大产棉国整体而言,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农业财政支出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效应;技术水平、农作物产值结构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气温能促进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降水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对中国而言,技术水平、农作物产值结构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提高棉花生产集约化水平、完善棉花补贴政策、加快机采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2002年国际国内棉花生产形势 1.生产形势 据印度东方棉花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有70多个国家种植棉花,其中24个主产棉国的棉花生产占世界总产的94%,出口量占87%.  相似文献   

7.
南亚诸国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是3个小麦主产国。80年代期间,印度的小麦总产居世界小麦生产的第4位,巴基斯坦居第9位。孟加拉国80年代的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在60年代从墨西哥引进了半矮秆小麦品种,从而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小麦生产的“绿色革命”。这两个国家在1966—1971年小麦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年单产平均递增高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8.
红铃虫是世界性的一大虫害,遍布世界产棉国中的71个国家。我国棉区受到感染,特别是对长江流域棉区威胁最大。为了发挥抗虫品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作者从1982年开展了抗红铃虫棉花品种的鉴定与筛选工作。鉴定方法采用:(一)田间大罩笼(0.05—0.07亩)种植接蛾;(二)大田棉花列区自然受害比较;(三)直接接卵与  相似文献   

9.
利用呼和浩特市近50年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 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对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评估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年代际变化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该区增温率为0.35℃/10a,降水呈弱减趋势,减少率为2.91 mm/10a;近50年呼和浩特市TSPV变化缓慢,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冷湿型"、"暖干型"气候类型均出现TSPV正负距平现象,说明气温和降水不是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变化的唯一限制因子;TSPV增减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同步,其中降水变化对TSPV的影响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宾气象观测站1959—2013年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新宾站近55年气候变化特征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6℃/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1990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新宾站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降水量的波动性显著。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0 d/10年。  相似文献   

11.
刘万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0-240,242
利用宁津县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宁津县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年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自80年代后期以来呈上升趋势,到90年代后期增温幅度加快,尤其以冬、春季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4℃/10 a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50/10 a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程清平  任宾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35-8641,8671
基于孟定站1955~2008年气温、降水量观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M-K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孟定盆地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4年来孟定气温升高了1.5℃,升高趋势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暖趋势特别明显;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增暖贡献最大;年和各季均温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54年来降水量减少了103.68 mm,减少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最显著;从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有增多的趋势,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夏、秋两季降水量通过99.9%的信度检验,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未通过信度检验;气温变化周期不明显,降水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年和各季均温及降水量均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各季均超过0.01信度的临界线;春季降水量在70年代以来突变增加显著,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以来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近5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该时期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扎龙湿地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干期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驻马店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波  尚可政  王式功  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04-17107
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略有增加。春季增温趋势较秋、冬季更为明显,夏季呈现出降温趋势;春、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较春季更为明显;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0年驻马店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增温是一突变现象;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5.
娄雪冬  康冰  胡理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09-7613,7648
[目的]研究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秦岭西部17个气象站1967~2007年间观测数据,分析了秦岭西部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过去41年间,秦岭西部的平均气温增幅为0.30℃/10a(P0.000 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0.42℃/10a)。年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1℃/10a,P0.05),冬季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最快(0.54℃/10a,P0.05);年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6℃/10a,P0.05),夏季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快(0.45℃/10a,P0.005)。41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802 mm,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春季降水量显著下降(-13.68 mm/10a,P0.05);年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864 h;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地域差异上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都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则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增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秦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河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区域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温湿变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影响。探讨江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江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2年来该区域不同站点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江河源区全区及各站点的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升幅随站点位置、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最近十多年间;1980年以来,源区和大多数站点的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暖季降水量普遍减少,冷季降水量则有不同程度增加;蒸发量年际间波动大,变化规律复杂,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源区大多数站点和整个源区的平均年蒸发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江河源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60年来西安市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红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1-83,86
利用西安市1951~2005年的气象资料,对近60年西安市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近6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81℃/10年,特别是冬暖化程度较大。②西安市年降水量以6.752 mm/10年趋势下降。但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③西安市近60年的暖干化,使得该地气候更具有大陆性及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近52年来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水平,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突出,并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点,进入了一个相对偏暖的气候态。日照时数在波动中下降明显,1986年前后是近52 a来的显著突变点。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于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武汉市气候变化总体表现出降水略升,气温升高,日照减少,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的暖干化趋势。对比其他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暖干化现象明显,武汉是其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19.
吴元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45-8247
利用1961~2008年河南省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8℃/10a,20世纪90年代至今处于高温期;年降水量具有很弱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7 mm/10a,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处于多雨期;年平均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99.2 h/10a,20世纪60年代至今呈显著振荡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56~2011年华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6~2011年的气候资料,对近56年来华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华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升幅为0.314℃/10a,降水量显著减少,减幅为16.329 mm/10a。气温、降水量均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其变化趋势具有全区性,华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经M-K检验,华北地区气温变化在1988年存在一个突变点,1988年后华北地区平均气温增幅达1.1℃;降水量在1981年发生突变,华北进入降水偏少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