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秃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决小花数、退化花数和未受精花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各组合总小花数目的多少是由基因型决定的,F1代的多花优势与双亲的多花性呈高度的正相关。雌穗上的小花能否发育有成有效花,组合间有差异。一般在果穗的顶部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是影响有效花数目最直接的因素,雌穗上退化花和未受精花数目的多少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雌穗不同部位小花吐丝的时间次序及其籽粒分化发育的特征。表明:雌穗中下部的小花吐丝最早最快,库容大,活力强,授粉后小花发育几乎没有败育籽粒,而雌穗中上部的小花除易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外,还有较多的授粉小化发生籽粒的败育,可能与其抽丝畔锭较慢,和库处于弱势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吐丝后期差异不显著;小花总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饱满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未受精小花数和总退化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与种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种植密度对雌穗小花分化、吐丝进程、花粒数量、穗轴结构和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雌穗不同部位小花吐丝的时间次序及其籽粒分化发育的特征。表明:雌穗中下部的小花吐丝最早最快,库容大、活力强,授粉后小花发育几乎没有败育籽粒,而雌穗中上部的小花除易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外,还有较多的授粉小花发生籽粒的败育,可能与其抽丝较迟较慢、和库处于弱势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19个春麦品种为材料,试图探讨影响春麦穗粒数的生育阶段。结果表明,小花数多是穗粒数多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受精前的退化小花数相对来说要少于受精败育数和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数,也即受精前的退化小花数并不是限制穗粒数的主要因子;增加小花数同时减少小花的退化、减少受精败育数和成胚退化数是现阶段提高春麦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多于40粒的品种减少小花数的退化提高可育小花数是增加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在30 ̄40粒之间的品种减少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是提高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低于30粒的品种,要增加受精前的小花数,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品种,采取措施减少受精败育数或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数才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1.江淮地区小麦生长季节具有南北方气候的过渡特征,郑引一号、宁麦三号等春性品种小麦穗器官可在低温短日的越冬期间分化小穗原始体;而在春季升温不高的条件下进行小花的分化发育,因而有利于多小穗和可育小花的形成。2.郑引一号、宁麦三号等春性品种在江淮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地上,一般每穗能分化19—20个左右小穗,150—170朵小花,但由于小花发育过程中贯穿着小花退化,生产上每穗平均结实数只有30—35粒上下,仅占其总小花数的20—23%。3.小麦小花退化无论全穗或每个小穗都是从上而下进行,退化时期从中部小穗发育最早的小花形成四分体以后不久开始,到开花受精时停止。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短,退化快,退化数占总退化小花70%左右,退化小花均未达到四分体期;第二阶段时间长,退化慢,退化数占总退化小花30%左右,退化小花均未达到柱头羽毛状。4.江淮地区选择多花高结实的优良品种,在提高施肥水平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基本苗数,并通过适期早播延长小花发育时间和利用生长激素促进小花发育,是减少基部小穗退化,提高小穗结实性从而增加穗粒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玉米雌穗小花类型,形态,决定时期及其与成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玉米雌穗有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之分,不完全花又分退化花和畸形花。总花数受品种遗传性制约,栽培措施影响较小,吐丝前后的温光条件影响较大。性器官形成期是不完全花发生的重要时期。夏播时品种间花数变幅为543——840朵。雌穗分化终止期因品种而异,大多于吐丝前7d至吐丝后1—2d。结实率达总花数80%,其中11—17%为败育粒,是影响小花成粒的首要因素,败育花影响甚微。高产栽培时花数较稳定,减少籽粒败育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中低产区增花增粒和保花增粒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小麦穗粒数的多少受小穗数、分化的小花数、小花结实率决定的。穗粒数的形成:穗分化形成总小花数→总小花数在短期内迅速退化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可育小花→可育小花接受花粉进行萌发形成幼胚→形成的幼胚进行灌浆形成籽粒。本文主要总结了小麦小花分化及退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营养调节。  相似文献   

9.
花期弱光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花期弱光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遮光模拟弱光胁迫,设置抽雄始期和吐丝期持续10 d60%和90%两个不同遮光强度的弱光处理,研究了花期弱光对雌穗小花受精、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其向雌穗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期弱光胁迫导致玉米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量降低,干物质分配到雌穗的比例减少,雌穗生长变慢,受精结实率降低,影响程度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大。抽雄始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均明显提高,吐丝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降低和持平。抽雄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57%~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81%。无论对于抽雄始期还是吐丝期,遮光处理期间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穗粒形成中作用最大,其次为处理期间的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对于吐丝期,处理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对穗粒数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花期弱光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遮光模拟弱光胁迫,设置抽雄始期和吐丝期持续10 d60%和90%两个不同遮光强度的弱光处理,研究了花期弱光对雌穗小花受精、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其向雌穗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期弱光胁迫导致玉米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量降低,干物质分配到雌穗的比例减少,雌穗生长变慢,受精结实率降低,影响程度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大。抽雄始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均明显提高,吐丝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降低和持平。抽雄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57%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81%。无论对于抽雄始期还是吐丝期,遮光处理期间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穗粒形成中作用最大,其次为处理期间的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对于吐丝期,处理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对穗粒数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温度与小麦穗花发育及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1987—88年及1989—90年,采用分期播种形成不同温度条件,研究了不同品种穗花发育的变化及其与结实率的关系。以非线性回归方程确定幼穗分化各期的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积分回归度量温度与小花数的关系,以幂函数方程探讨四分体及开花前后温度对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穗分化及持续时期均表现积温效应,但品种类型间不同时期的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不同;幼穗分化期间,温度的时间分布对总小花数有着显著影响,而孕穗前5天及孕穗—开花期的温度与结实率呈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四川小麦幼穗分化过程中引致穗粒数变异的时期,以及安全孕穗、抽穗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源抑制剂控制水稻不育系种子穗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外源抑制剂多效唑和穗萌抑制剂,对水稻不育系冈46A在不同地区进行不同浓度的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抑制剂均显著地降低了冈46A的芽谷率;其中穗萌抑制剂的效果优于多效唑,以喷施1500ppm穗萌抑制剂的效果最佳,芽谷率由6.38%降至2.38%,防治效果为62.7%。同时发现不同地区施药浓度与芽谷率有一定差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外源抑制剂对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产量,种子商品质量和播种质量无不良影响。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乳熟末期施用外源抑制剂是防治穗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米果穗的八个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行粒数、穗粗、千粒重和穗长,为玉米选育种和栽培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下烯效唑拌种对小麦生育进程与小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川农麦1号为材料,研究了S3307不同浓度拌种对不同播期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除使三叶期随浓度的增加而提前外使其它各生育时期均退迟;使幼穗分化从小花到药隔的分化历期显著延长;增加了结实小穗数,提高了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间不同穗粒位粒数与粒重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穗型的5个小麦品种对单穗不同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各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差异,一般以M1穗段的粒数最多和粒重最高,U2段的粒数最少和粒重最低,M2、L、U1则居中,但少粒型品种79-2812的这两个性状在穗段的分布则小有差异。形成这种变异的原因主要由于顶小穗出现的早迟所致。在单穗内以L、M1、M2三穗段的粒数和粒重占绝对优势。在一个小穗中,以基部籽粒最重,随粒位上升而粒重递减,顶端粒最轻。结实5k7粒的小穗以第3粒最重;结实3k4粒者以第2粒最重  相似文献   

17.
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穗粒数与千粒重比较,前者是一项易变的因素,并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些.抽丝到抽丝后14天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而抽丝到抽丝后24天中改善营养对千粒重较重要,加强抽丝到抽丝后24天的管理可增加产量.育种上可以把粒重较高、穗粒数稳定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亩产量是亩穗数和单穗重的乘积,穗重又由千粒重和穗粒数决定。关于产量因素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如张作仿等研究认为,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有效穗次之,粒重最小。Sinha G·C·P。则认为,不同品种中,各产量因素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不同,但似乎倾向于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直接相关。然而,对一个特定的品  相似文献   

19.
大麦不同棱型组合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棱型有别的8个大麦品种杂交得到的9个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为材料,用世代均数法或世代小区均数法估算了各组合9个性状的各类基因效应及效应平方和百分比,分析比较了二棱×二棱、六棱×六棱和六棱×二棱三种组合的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上位性基因效应对大麦的性状遗传具有重要影响;棱型基因对其它性状的遗传有明显的多效性效应,表现为对加性效应(d)的相对作用大小和对显性(h)、上位性效应的方向及相对作用大小有效应。结果认为,在大麦杂交育种中,不仅要考虑性状的遗传规律,而且要注意不同棱型组合的基因效应特点。  相似文献   

20.
耐密型玉米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转运分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耐密型玉米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转运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光合速率在耐密型和普通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8~16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光合速率在50~70mgCO_2/dm~2·h,有午睡现象。在12~14时,叶质重增加明显,光合速率与叶质重呈正相关。穗位叶的光合物质,有80%输送给其它组织器官,其中果穗占50%~60%。掖单13比对照丹玉13平均增产18%。耐密型玉米能耐密植,增加了单位面积株穗数,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