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为材料,在幼苗期、伸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等生育关键期整株采样,测定叶、茎、果不同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多倍体西瓜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开花坐果期或果实膨大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相同生育期,四倍体西瓜同一器官氮、磷、钾含量均整体高于三倍体西瓜;同一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不同,不同器官同一生育期氮、磷、钾含量也不相同;从幼苗期到采收期,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坐果期或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峰。四倍体、三倍体西瓜相同生育期,叶中氮含量大于茎,茎中磷含量高于叶,钾含量表现为果>叶>茎。整个生育期三倍体苏梦1号对N、P2O5、K2O总需求量比例为1∶0.27∶2.01,四倍体F01对N、P2O5、K2O总需求量比例为1∶0.27∶2.08。  相似文献   

2.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 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含量苗期略有上升,蕾薹期后迅速降低。根、落叶、角壳中磷含量则持续下降。根、茎中钾含量在苗期波动较大,蕾薹期后迅速降低。叶片中钾含量在苗期略有降低,其后一直稳定。落叶中钾含量一直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氮、钾的积累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花期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两者积累量均表现为苗期>蕾薹期>花期。整个生育期磷积累量持续上升,表现为角果期>苗期>薹花期。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油菜N、P、K最大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7.6、39.9、219.8 kg•hm-2,需求比例为1.00﹕0.18﹕1.01。【结论】除落叶和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均呈现苗期升高花期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保证直播冬油菜花期前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大棚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施用氮、钾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连栋棚加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设重氮重钾(N2K2)、重氮轻钾(N2K1)、轻氮重钾(N1K2)、轻氮轻钾(N1K1)、中氮中钾(NK)5个处理。以早熟厚皮甜瓜品种‘RX8’(TC620-8-56×TA11-1)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坐果期及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分析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上升趋势,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只改变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并不改变其累积趋势。从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看,伸蔓期,甜瓜以营养生长为主,NK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呈较高水平,且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17.8%、16.0%。随着果实发育,干物质积累逐渐转向果实,不同氮钾处理下果实干物质积累分配系数增加,至成熟期果实干物质积累分配系数高达0.62-0.66,NK处理果实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31.9%、4.27%。从养分积累及分配特性看,甜瓜对钾需求量最大,氮次之,磷最少,成熟期甜瓜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分别高达4 160.4、1 394.8、7 874.2 mg/株。NK处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伸蔓期、坐果期、成熟期一直呈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相比,NK处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显著增加(P<0.05)。NK处理坐果期、成熟期果实氮、磷、钾分配系数也一直呈较高水平,且成熟期果实氮、钾分配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平均增加9.10%、9.81%。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看,同一供氮水平下,高钾、低钾处理间甜瓜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瓜重及产量差异均未达5%显著水平;同一供钾水平下,高氮处理甜瓜纵径、横径、单瓜重及产量均高于低氮处理,平均分别增加4.81%、6.04%、19.8%及20.5%,且除纵径外,上述指标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从整体看,NK处理甜瓜纵径、横径、单瓜重、产量均最高,且单瓜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平均分别增加21.6%和22.1%。【结论】土壤中等肥力水平及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氮、钾施肥量分别以200 kg·hm-2、300 kg·hm-2较为适宜,有利于甜瓜最大限度的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果实的分配转移,从而得到高产。  相似文献   

4.
地表覆盖对旱地小麦氮磷钾需求及生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研究地表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氮磷钾需求和生理效率的影响,为促进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高效优质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籽粒产量形成和籽粒养分含量形成的氮磷钾需求及生理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降低了籽粒产量形成的需氮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使冬小麦籽粒产量显著增加6%;秸秆覆盖降低了地上部吸氮量,使籽粒产量减少7%;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提高了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降低了籽粒产量形成的养分生理效率,从而使籽粒产量均减少5%。地膜覆盖提高了籽粒氮含量形成的需氮量,降低了氮生理效率,从而使籽粒含氮量降低8%,地膜覆盖增加了地上部吸钾量,使籽粒含钾量增加4%;秸秆覆盖的籽粒含氮量降低4%,但它的籽粒磷和钾含量分别提高6%和4%,这与降低籽粒磷钾含量形成的养分需求量、提高磷钾生理效率有关;种植绿肥提高了籽粒氮含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使籽粒氮含量增加8%;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对籽粒氮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籽粒含钾量增加4%,归因于提高了籽粒钾含量形成的钾生理效率。【结论】地膜覆盖降低籽粒产量形成的需氮量,提高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但增加了籽粒氮含量形成的需氮量、降低了籽粒氮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不利于籽粒含氮量提高。秸秆覆盖不利于作物养分吸收,从而影响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形成。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提高了籽粒氮磷钾养分需求量、降低它们的生理效率,从而降低籽粒产量。种植绿肥可提高籽粒氮含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从而提高籽粒氮含量。因此,旱地小麦生产中为保证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需增加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氮肥用量;夏闲期种植绿肥是旱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减产风险,应结合区域降水情况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宁夏向日葵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宁夏不同地区进行了向日葵肥料田间试验,测试了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NPK养分含量及其干物质累积量,分析了宁夏食用葵和油用葵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向日葵干物质累积量、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不论施肥与否,食用葵和油用葵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均呈"S型"曲线增长,其干物质累积高峰期均在现蕾期至开花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变化较大,但总体趋势是生育前期高于后期,随生育期延长其含量呈下降趋势.食用葵和油用葵各器官吸收氮、磷、钾的量有一定差别,食用葵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总吸氮量依次为:叶>茎>籽>盘;磷为:籽>叶>茎>盘;钾为:茎>叶>盘>籽;油用葵各器官中总吸氮量依次为:叶>籽>茎>盘;各器官中总吸磷、钾量的大小与食用葵一致.食用葵吸氮高峰期为现蕾期至开花期,吸磷、钾的高峰期在开花期;油用葵吸氮、钾高峰期在现蕾期、吸磷高峰期在开花至成熟期.在供试条件下,食用葵每形成100 kg籽粒约需吸收氮(N)3.8~4.9 kg,磷(P2O5)1.5~2.1 kg,钾(K2O)8.9~10.3 kg;油用葵约需吸收氮(N)3.5~4.6 kg,磷(P2O5)1.6~2.1 kg,钾(K2O)6.9~9.2 kg.  相似文献   

6.
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钾(-K)和施钾(+K)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莲藕移栽76 d后,+K处理叶片和叶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K处理,并均在97 d膨大茎成型后逐渐降低;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速率和累积量在早期为+K处理低于-K处理,97 d后+K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明显加快,其累积量于139 d明显高于-K处理,160 d不同处理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量趋于稳定,+K处理为1 204 g/株,比-K处理高19.7%。在97—160 d产量形成关键期,膨大茎中氮、磷和钾的累积量,+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32.8%、10.3%和74.2%,其中来自其它器官转移的氮、磷和钾,+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1.20、0.12和1.26 g/株,来自根系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转运的氮、磷和钾,前者比后者高2.16、0.04和5.70 g/株。莲藕氮、磷、钾累积总量之比-K处理为1﹕0.14﹕0.90,+K处理为1﹕0.13﹕1.31。【结论】钾营养促进莲藕干物质生产和累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提高莲藕各器官尤其是叶柄中钾的含量,在生育后期促进干物质和养分从叶片等器官转移并贮存到膨大茎中并最终增产。  相似文献   

7.
花粳固优1号在500kg/亩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N、177kg,P2O5、080kg,K2O、211kg。不同器官氮磷钾的含量不同,在成熟期:氮的含量,籽粒>叶>鞘>茎;磷的含量,籽粒>鞘>茎>叶;钾的含量,茎>鞘>叶>籽粒。不同养分的主要吸收时期不同,氮主要在移栽到分蘖期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到抽穗期吸收,钾主要在分蘖到拔节期吸收  相似文献   

8.
紧实胁迫对不同土壤类型玉米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植株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微区桶栽,设计了土壤类型和紧实度两因素试验,研究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紧实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紧实胁迫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的根干重、根长度、养分累积量和分配量以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参数变化顺序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紧实胁迫下叶片中的养分分配比例高于茎鞘,养分转移率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了玉米根干重和根长度的增加,增加了各类土壤上玉米单株和各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加幅度较大,潮土较小;玉米叶片和茎鞘中的氮、磷、钾转移率随紧实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紧实胁迫影响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和吸收,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土壤类型可通过降低紧实度来改善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养分的吸收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
土培条件下研究硼对2个硼效率不同的棉花品种花器官各部位氯、磷、钾、钙和镁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缺硼与否,2个棉花品种花器官中雄蕊、雌蕊的氯、磷、钾含量较高,苞叶和花萼中钙、镁含量较高;氯、磷、钾和镁累积量以花冠最高,花萼最低,而钙累积量则以苞叶明显较高。缺硼对不同棉花品种花器官各部位5种养分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明显,但养分累积量变化却不同,缺硼胁迫下,高效品种雄蕊、雌蕊中养分累积量相对较多,苞叶相对较少,低效品种则相反,花冠和花萼中养分累积量变化的品种间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宁杞7号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累积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枸杞干物质和氮磷钾周年动态累积规律,为枸杞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5年生宁杞7号整树为试材,采用树体分解法,分别于枸杞春梢期(4月)、花果期(5月)、盛果期(7月)、夏眠期(8月)、秋果期(9月)、休眠期(11月)整株挖取干周和树高相近的枸杞树各3株,分解为主干、枝条(分别按新生枝、1年生枝采集)、叶片、果实和根系样品,测定并分析其干物质及氮、磷、钾含量和累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枸杞周年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累积高峰集中在盛果期和秋果期;全物候期枸杞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主干叶片根系新生枝1年生枝。枸杞叶片、果实中的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另外,枸杞叶片和果实中的氮、磷含量在春稍期、花果期较高,钾含量在花果期、秋果期较高。当经济产量为971.17 g/株时,枸杞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72.80,11.87,32.62 g/株,累积高峰期出现在花果期和盛果期,其中新增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58.41,7.98,27.19 g/株,多累积在果实、叶片中。【结论】宁杞7号枸杞每形成100 kg干物质,N、P(P_2O_5)、K(K_2O)养分需要量分别为13.56~15.58,4.90~9.22和5.50~8.97 kg/hm~2,需求质量比为1.00∶0.23∶0.48。应注意在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高峰期,即花果期、盛果期和秋果期保证养分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东方圆盘菌Orbilia orientalis及其无性型的鉴定.【方法】从枯树枝上采集标本;通过子囊孢子弹射法分离到其无性型.【结果和结论】该标本被鉴定为Orbilia orientalis;无性型被鉴定为Drechslerella cf.brochopaga;建立了有性型Orbilia orientalis和无性型Drechslerella cf.brochopaga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一种重要的寄生在棕榈科植物上的害虫,2002年入侵海南并暴发成灾,导致椰子、槟榔等严重减产,严重威胁我国椰子、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对南方沿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和热带自然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经过10多年的研究,在阐明该虫发生危害规律和入侵成灾机理的基础上,研发和集成创新了应急防控与持续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南方椰心叶甲入侵发生区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1例皮肤病患犬进行诊断和有效治疗。结合患犬临床症状,采用寄生虫学、血液学和微生物学等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并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结果显示,经皮肤刮片和皮肤细胞学镜检,观察到犬蠕形螨;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查显示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总蛋白含量升高,表明患犬有严重慢性感染和炎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1株呈金黄色菌落的革兰氏阳性菌和1株呈乳白色菌落的革兰氏阴性菌,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种细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对其他8种药物存在耐药差异;经选用多拉菌素抗犬蠕形螨治疗、丁胺卡那霉素抗菌治疗,结合对症治疗和提高犬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后,患犬病症消失,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明显。本治疗方法可为犬蠕形螨混合细菌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孟加拉鲥、美洲鲥和中国鲥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解剖107尾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和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详细记叙了孟加拉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比较分析了3种鲥鱼的形态差异.三者形态7项可量性状比值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孟加拉鲥和中国鲥先聚为一类,再和美洲鲥聚为一类,这与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外观上,孟加拉鲥臀鳍鳍条短,被1层薄鳞覆盖;美洲鲥的纵列鳞数及体长/体高、体长/头长都大于其他2种鲥鱼.可数性状上,第一外鳃弓鳃耙和脊椎骨数目能明显区分3种鲥鱼.孟加拉鲥、中国鲥和美洲鲥的第一外鳃弓鳃耙数分别为181~219+153~224、95~131+170~175和24~31+47~55;脊椎骨数分别为46~48、37~39和55~57.在内部结构上,根据胃的形状、盲囊部的大小、幽门垂的长短和数量、肠道的弯曲数目及相对长度可以准确鉴定这3种鲥鱼.孟加拉鲥肠道最长,中国鲥次之,美洲鲥肠道最短.3种鲥鱼在消化道结构的差异,预示食性已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HvnANT1基因在青稞粒色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以紫粒青稞‘涅如姆扎’和白粒青稞‘昆仑10号’为试材,利用简化基因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对青稞紫粒进行基因定位,克隆到HvnANT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7H染色体的84.30—86.00 cM获得1个MYB类转录因子,命名为HvnANT1。2)该基因长1 033 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762 bp,编码253个氨基酸。HvnANT1蛋白分子量为27.14 kU,是亲水性的不稳定碱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无规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具有2个SANT结构域(分别位于第13—第63个;第66—第114个氨基酸)。3)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青稞HvnANT1蛋白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高梁、玉米、二型花、小米、水稻、土瓶草、车轴草和杨梅10种植物的ANT1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00%、88.85%、54.64%、60.95%、60.82%、58.46%、57.61%、37.76%、36.05%和36.33%;这些序列都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2个SANT结构域;与大麦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乌拉尔图小麦,与水稻最远。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5)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与籽粒颜色形成的乳熟早期和乳熟晚期相比,软面团期的HvnANT1基因在‘涅如姆扎’中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而在‘昆仑10号’中各时期的表达量较低且差异不显著;且软面团期的‘涅如姆扎’籽粒HvnANT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昆仑10号’(P<0.01)。花青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HvnCHI、HvnANSHvnDFR与该基因表达量模式相似。综上,青稞HvnANT1蛋白结构中的SANT结构域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符合转录因子特性;HvnANT1基因表达模式与结构基因HvnCHI、HvnANSHvnDFR相似,在籽粒颜色形成的软面团期表达量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前期研究发现灰霉菌处理小立碗藓导致配子体中的PpLBD20上调表达,但PpLBD20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提取小立碗藓DNA,PCR扩增PpLBD20基因的上下游片段,依次插入PTN182载体,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敲除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验证插入序列的正确性.通过工作浓度为20%的PGE 6000介导小立碗藓原生质体转化,筛选鉴定得到敲除PpLBD20后的突变体植株,观察到敲除后小立碗藓不形成茎叶体结构且配子体成丝状.结果为深入探究PpLBD20在小立碗藓的形态建成调控病原菌侵染的抗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鉴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3种细菌基因组序列,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快速检测3种细菌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分别扩增出3种细菌对应的目的片段,对Ⅰ群禽腺病毒4型(FAV-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量分别为24.3pg/μL禽多杀性巴氏杆菌、21.4pg/μL副鸡嗜血杆菌和28.6pg/μL鸡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应用该方法对83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重PCR检测一致,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临床上3种细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世界粮农组织、汤森路透公司Web of Science等公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茶(Camellia sinensis)与咖啡(Coffea arabica L)的生产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3年,累计产茶与咖啡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总量的29.1%)和巴西(总量的30.6%)。2011年至2015年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数量年增长率分别是4.3%与5.6%。美国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无论总量还是质量上为最高,自2011年起中国的年产论文量已超过美国;茶与咖啡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热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化学、营养学以及与医学交叉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绣线菊的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39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结果表明, 21株活性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XXT10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3.2%、72.5%、39.5%和42.7%。通过测得的ITS rDNA 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后该菌为链格孢属菌。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在28~32℃时,选择PDA培养基,分别以乳糖和蛋白胨作为碳、氮源,酸碱度中性的条件下,菌落的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20.
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是植物开花调控途径的整合基因,整合来自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和自主途径等不同花发育途径的信号,在植物花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墨兰品种‘企剑黑墨’中克隆了新的FT同源基因,并对其各组织部位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墨兰FT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618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水稻中F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墨兰FT同源基因在‘企剑黑墨’各器官中均有表达,营养生长期FT基因在腋芽中的表达量最高,生殖生长期FT基因在腋芽,花梗,花蕾等器官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拟南芥中超表达墨兰FT同源基因,能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