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内生菌在我国热带旱稻种质幼苗中的分布情况。采用改良的苯胺蓝染色法对我国热带早稻种质进行内生菌活体检验,并对其进行分离和体外拮抗病原菌的活性初步评价。结果发现,在热带旱稻种质中可见到被染成蓝色的内生菌菌丝体或孢子体。供试的408份旱稻种质中,内生菌侵染率为69.6%;其中国内348份种质中的内生菌侵染率为69.0%,国外引进的60份种质中的内生菌侵染率为73.3%。采用组织块法从部分种质中分离到内生细菌与内生真菌,初步的抗性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内生菌菌株具有明显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陆稻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6个陆稻种质资源的四大主要性状(植株性状、谷粒类型、产量性状和耐旱性)进行了系统考察、模糊隶属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评判出其优劣顺序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旱稻297号>旱稻2号>旱稻9号>旱稻95树村104号>旱稻8号>旱稻95树村9号>旱稻44号>IRAT104>陆稻604>87641>陆稻4号,筛选出5个优异种质资源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南典型缺磷砖红壤土为基质进行耐低磷旱稻种质筛选试验。通过对多个相对耐低磷指数进行多重相关性分析,认为相对分蘖数、相对分蘖干重、相对地上部干重和相对总生物量是较好的耐低磷种质苗期初步筛选指标,而相对分蘖数、相对有效穗数、相对成穗率、相对结实率和相对单株籽粒产量是全生育期筛选可靠、有效的指标。结果表明:BXLD和AX128等品种属于耐低磷旱稻种质,QX128和RD-2属于低磷敏感旱稻种质。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却怕渴;旱稻耐旱,但产量稍逊。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旱稻专家罗利军博士将水稻高产和旱稻耐旱的优点巧妙地融于1粒稻种,育成世界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新品种——旱优3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培育抗旱高产稻作品种新途径,以受体亲本超级稻沈农265和供体亲本传统旱稻毫格劳构建的回交渗入系BC3、BC4为材料,采用水田、轻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处理,考察渗入系材料在水旱处理下产量和地上部形态的表现。结果表明:水田条件下回交渗入系群体BC3、BC4产量和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旱稻品种(旱稻297、旱稻502等)无显著差异、与水稻品种沈农265无显著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培育的旱稻品种(旱稻175、旱稻268、旱稻306)产量显著低于沈农265。干旱胁迫条件下,BC4群体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旱稻品种平均产量显著高于水稻品种沈农265;BC3群体平均产量与水稻品种沈农265无显著差异。水田与干旱处理下各材料间农艺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较水田大,遗传变异系数略有升高,广义遗传力普遍降低。通过旱稻遗传物质渗入高产水稻培育的回交渗入系,可以有效结合旱稻的抗旱性和水稻的高产性。  相似文献   

6.
熊坤  孙杰  阎世忠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6-7136
阐述了降水、温度、日照等气象要素对豫东麦茬旱稻各个生育期的影响,并介绍了豫东地区麦茬旱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节水抗旱稻结合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具有省工、省时、节水、抗旱等特点,符合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现对节水抗旱稻品种优势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针对节水抗旱稻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节水抗旱稻市场营销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旱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旱稻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节水抗旱稻发展现状、优势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节水抗旱稻是一类新型水稻品种,集高产、优质和节水抗旱于一体.发展节水抗旱稻不仅可降低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扩大水稻种植范围和面积,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还变革了传统水稻的种植方式,可显著降低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农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节水抗旱稻发展现状、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元垒  张效忠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11-111,120
介绍了巴西陆稻在安徽省的性状表现,春播及夏播之间的差异。建立了巴西旱稻高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为安徽省发展旱稻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旱稻矿质养分吸收与施肥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稻和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同。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旱稻产量,并促进养分吸收;豆科植物与旱稻间套作会增加早稻的氮素养分吸收,对提高早稻产量有重要作用。热带酸性土壤缺磷是限制早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施磷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早稻主要吸收Mehlich-1法浸提形态的磷,但基因型之间对磷的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酸性土壤施入石灰能改善磷的有效性,促进旱稻对磷、钙和镁的吸收而提高产量;但石灰量的增加导致旱稻对钾、锌、铜、锰和铁的吸收减少。旱稻钾的营养和施肥研究结论不一,与各地土壤有效钾含量不同有关。其它元素中锌和硅的研究较多,硅肥和锌肥能提高旱稻产量。我国对旱稻矿质营养及施肥研究仍未引起重视,尤其对国内培育的新品种矿质营养的研究和当前旱稻的主栽区北方碱性土壤中旱稻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研究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3种栽培条件下,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旱种产量/保水产量)低于陆稻;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但陆稻品种稍大于水稻品种;陆稻的叶片卷叶度低于水稻。此外还提出苗期通过根系或旱种卷叶度,后期通过叶片水势鉴定水陆稻抗旱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陆稻地方品种“黄浆谷”的株型好、米质优和“山地小白谷”的抗性强、产量高进行杂交,从中选育出株型好、抗性强、高产、优质的陆稻新品系“604”.经测定、分析、比较、验收:“604”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对照或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抗病能力较强,在澜沧、西盟、孟连、勐海、砚山等地种植普遍获得增产,米饭香软可口,深受群众欢迎.“604”的选育成功,对解决云南边疆山区少数民族的温饱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旱稻新品种"1587"2002、2003年参加全国旱稻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叶型好、熟期早、适应性广、产量高、抗旱性较强、米质优,两年平均产量较巴西陆稻增产33 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16.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 1 900 万 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 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较长时期的水层,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 16%。而旱稻种植在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温条件和降雨量总体相对平衡,广东各生态区以双季水稻种植为主,旱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广东乃至华南稻作区对旱稻品种的需求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稻抗旱机制、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对广东旱稻研究和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东旱稻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东旱稻品种的分子育种、低碳栽培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广占63S/1128,在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13.142 t/hm2,其中丘块试验田突破了13.50 t/hm2,达到了我国超级稻第3期产量目标。从旱育壮秧、规格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陆稻在水田和旱地栽培的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80为杂交组合,R80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453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利于抗旱,各品种米质水田栽培优于旱地的,但旱地栽培能明显提高水、陆稻品种的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9.
旱稻发展趋势及丹粳系列旱稻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稻作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旱稻作为一种新兴起种植模式,是节水型高效旱作农业。本文简述了发展旱稻意义,国内外旱稻育种研究的回顾、发展现状与趋势,着重介绍了丹东农科院近几年旱稻选育进展及近期育成的旱稻品种的生育特点和应用状况,并进一步阐述了旱稻选育的关键技术、旱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0.
旱稻栽培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水稻栽培模式,具有节水、增产效果。开展旱稻种植能够很好地根据当地供水灌溉实际,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物节水增产潜力,有效提高作物产出率。合理推广旱稻种植栽培技术,克服了因水种稻的习惯,降低了投入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推广旱稻栽培技术,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引领农业生产向增产、增效、节本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